1.伊朗中古时期诗人哈菲兹生平事迹,越多越好波斯诗人。 父亲是伊斯法罕的商人,后来破产,全家移居设拉子。他幼年丧父,勤奋好学,能背诵《古兰经》。 他的名字的含义是“熟背古兰经的人”。后研读神学和阿拉伯文学,曾在一所宗教学校教授神学。 少年时开始写诗,20岁时便在抒情诗和劝诫诗方面显示出才华,引起王公贵族的注意,巴格达的宫廷曾邀请他进宫赋诗,但遭到他的拒绝。1387年帖木儿占领设拉子时,哈菲兹已沦为极度贫穷的托钵僧。 1389年去世后,被安葬在设拉子郊外的莫萨拉附近,现在当地已修建成哈菲兹陵园,并设有哈菲兹图书馆。 哈菲兹,本名沙姆士乌丁·穆罕默德(Shamsoddin Mohammad,约1320-1389),是14世纪伊朗伟大的抒情诗人和神秘主义诗人。 哈菲兹(Hafiz)是他的笔名,意思是“能背诵《古兰经》的人”。他还因为他的诗歌而被誉为“不可见者的喉舌”,亦即神的代言人。 哈菲兹在公元1320年左右出生于伊朗中部城市伊斯法罕。他的父亲是一个商人,在哈菲兹出生不久后即破产。 哈菲兹年幼时,全家移居到伊朗南部城市设拉子。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哈菲兹幼年丧父,家境艰难。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求学。 据说他做过抄写员、布料店和面包店的学徒。他把一半工资交给母亲,另一半用来求学。 他学习法学、数学、书法、天文学等各种课程,一边还背诵《古兰经》和他喜爱的波斯著名诗人的诗歌。他在21岁时就已经可以背诵整部《古兰经》,赢得了哈菲兹的称号。 在青年时代,哈菲兹遇见了阿塔尔(Attar,不是《果园》和《蔷薇园》的作者、著名诗人阿塔尔),并师从于他。据说,在追随他的老师40年之后,年届花甲的哈菲兹才最终获得开悟。 哈菲兹少年时就开始写诗,20岁时便在抒情诗和劝诫诗方面显露才华,引起王公贵族的注意,成为统治者阿布·依萨克的宫廷诗人。 哈菲兹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定的年代。 在他33岁时,穆巴利兹·姆扎法占领设拉子,哈菲兹被迫离开他教授《古兰经》的学校。 在他38岁时,沙赫·舒贾推翻了他父王的暴君统治。 哈菲兹重返学校,继续教授他的神学。后因失宠于沙赫·舒贾,哈菲兹逃离设拉子,自我流放到伊斯法罕。 4年之后,他又重回设拉子,恢复了学校的职位。 在1387年,铁木儿占领设拉子时,据说哈菲兹已沦为极度贫穷的托钵僧。 哈菲兹于1389年去世,被安葬在位于设拉子郊外的美丽的莫萨拉花园。如今,这里已修建成哈菲兹陵园,并建有哈菲兹图书馆,成为一个朝圣和旅游的胜地。 有关哈菲兹的生平,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但从他的诗中可以约略了解哈菲兹精神成长的轨迹。 他受过传统的伊斯兰教育,但后因不满于伊斯兰教的陈腐教规而转向更具神秘和灵性色彩的苏菲教派。诗人进而因无法受缚于教派局限而最终找寻到了更直接、更具个人性的灵性觉悟之路。 传说哈菲兹曾爱上一位他在诗中称之为“甘蔗枝”的姑娘,并和她结婚,并生育有子女。 根据哈菲兹的诗歌,有人把哈菲兹称作一个穆斯林、苏菲、或拜火教徒;也人说他属于什叶派、基督教派、犹太教,依据同样是哈菲兹的诗歌。 哈菲兹在《我已知道如此之多》一诗中写道:“我已知道如此之多/我无法再把自己称作/一个基督徒、印度教徒、穆斯林/佛教徒、或犹太教徒”。他在另一首诗中又说:“我与每一座教堂/每一座清真寺/每一座庙宇/每一座神殿相爱/因为我知道在这些地方/人们用不同的名字/称呼同一个神”(《你会不会觉得奇怪》)。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伟大而自由的灵魂会甘愿受制于某一局限的教派的束缚,因为他的目光已超越了门派之见,他已目睹更高、更远的景象,他已了悟宗教的本质、神的本质。 哈菲兹所信仰的“宗教”是人对于神的爱,以及超越一切形式的爱。 而作为一个诗人,可以说,哈菲兹的诗歌主题都是在抒发诗人对神的爱恋之情。 在哈菲兹看来,神就是爱。 所以,当人们在爱和奉献中降服,神就能在世间、在当下找见。当我们心中的爱苏醒时,神就活在我们心中。 作为一个开悟者和诗人,哈菲兹通过他的诗歌扮演了一个展现者和接引者的角色,他竭力想要用他的诗篇来引导朝圣路上的旅人们。因为他深知,更多的人就意味着更大的觉醒,有更大的机会“俘获爱和神”(《围猎》)。 在哈菲兹心中,神是最为亲密的朋友,而他极力想通过他的诗歌,让读者们找到神、结识神,并成为神的朋友,分享他与神在一起的奇妙体验。哈菲兹并没有因神的庄严神圣而敬而远之,这反而成为他与神亲近有加的理由。 在他的诗中,哈菲兹与神的亲密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爱的恶作剧》),甚至神会登门向他打听“你”的地址(《向我打听你的地址》)。 神与一切生命密不可分,这就是哈菲兹的诗歌要向我们透露的伟大秘密之一:“他的心居住在/万物之中”,而我们的灵魂,则是神亲手抚养的“受宠爱的孩子”(《受宠爱的孩子》)。 哈菲兹的诗歌也描绘了他开悟的狂喜:“在每一个地方/我都看到了神!”(《在每一个地方》)。但开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玄妙深奥。 开悟就是了悟存在的原因和理由:“就在这个世界上奔跑/给与爱,给与爱”(《如果一只落地的蹄子》)。而开悟的状态也并非不同寻常,。 2.设拉子的哈菲兹之墓是什么地方哈菲兹之墓 Hafez Tomb,Aramgah-e Hafez 哈菲兹(Kaje Shams-o-ddin Mohammad Hafez),1324 年出生于设拉子,是波斯诗歌(Ghazal)大师。 哈菲兹从小师从设拉子城内最有名的学者,除了写诗之外,哈菲兹还创立了设拉子文学学校,并且把波斯的诗歌形式推向一个难以超越的完美高度。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也确定了波斯诗歌在形式上的规范。 哈菲兹的诗歌给人一种春天万物发芽、蓬勃生长的意境。每一个人都能从他的诗歌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哈菲兹在波斯传统文学中占据了永恒的地位。 1389 年,哈菲兹在他的出生地——设拉子去世。 哈菲兹曾经在他的诗中写道:当你来到我的墓前,请向上帝祈愿:这里将成为心灵获得自由的圣地。 地址:Golestan Blvd 费用:3,000 里亚尔 开放时间:8:00-22:00 联系方式:+98-711-2284552。 3.歌德的诗歌歌德诗选 对月 你又将迷蒙的春辉 洒满这幽谷丛林, 你终于将我的灵魂 完全地解脱消溶; 你将抚慰的目光 照临我的园庭, 就象友人的青眼 关注我的命运。 我的心感觉着 乐时与忧时的回响, 我在苦与乐之间 寂寞孤独地倘佯。 流吧,流吧,亲爱的河! 我再不会有欢愉, 嬉戏、亲吻、忠诚, 一切都已然逝去。 可我曾一度占有 那无比珍贵的至宝! 我现在痛苦烦恼, 就因为再不能忘记! 喧响吧,流下山涧, 别休止,莫停息, 发出琮琮的鸣声, 和着我的歌曲。 不论是在冬夜里 你汹涌地泛滥激涨, 还是在阳春时节 你迂回地流进花畦。 幸福啊,谁能 离开尘世无所怨恨, 谁能拥有一位知己, 和他共同分享 那人所不知的、 人所不解的乐趣, 作长夜的漫游, 在胸中的迷宫里。 自然与艺术 自然与艺术,象在相互逃避, 可是想不到,却又经常碰面; 我心中也不再对它们反感, 它俩已对我有了同样的魅力。 要紧的是付出真诚的努力! 只有我们抓紧有限的光阴, 投身艺术创造,一心一意, 自然便发光发热,在我们心里。 我看一切的创造莫不如此: 放荡不羁的精神妄图实现 纯粹的崇高,只能白费力气。 兢兢业业,放能成就大事; 在限制中,大师得以施展, 能给我们只有的唯有规律。 我为何这般激动? 吹来了带给我喜讯的东风? 它轻柔地扇动双翅, 抚慰我身心的伤痛。 它亲昵地与尘埃嬉戏, 送它去天上的浮云中; 它让安全的葡萄荫下, 群集着欢舞的昆虫。 它缓和烈日的热情, 吹凉我发烧的面颊, 它匆匆掠过山野, 还将晶莹的葡萄亲吻。 它轻柔的絮语带给我 来自友人的亲切问候, 不等群山变得幽暗, 我就将静坐在他膝下。 因此,你可以离开我了! 去为快乐者和忧愁者效劳。 我很快会找到我亲爱的, 那儿的城垣在夕晖中燃烧。 啊,我衷心渴望的喜讯, 新鲜的生命,爱的嘘息, 只能得知他的口中, 只能来自他的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