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纪事赵佶

1.宋词三百首为什么把赵佶的词放在第一首

1、简述:

因为《宋词三百首》里只有他一个人是皇帝。古代正史里面都会把帝王放在最前面。

2、拓展: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北宋宋徽宗赵佶的词作。徽宗皇帝在被掳北行途中,忽见杏花盛开如火,不禁万感交集,写下这首如泣如诉之词。上片明写杏花,借杏花的娇艳及被风雨摧残的衰败景象象征美好事物的逝去,寄托着对帝王生活的痛苦回忆。 也暗示自已的境遇,怜花怜已,语带双关。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借燕子与做梦层层深入,道出从期望到失望,由失望而绝望的哀痛心情,末尾几句写连在梦里见一见故国宫殿的慰藉也得不到,因为连梦也做不成。抒情上有递进关系,真挚深沉,真可说是字字泣血,百折千回,悲凉哀婉。

2.宋徽宗赵佶的著名诗词有哪些

1、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赵佶《眼儿媚》

2、花落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管,吹彻梅花。——赵佶《眼儿媚》

3、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赵佶《醉落魄》

4、《宴山亭北行见杏花》年代:宋作者:赵佶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赵佶《宴山亭》

5、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合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成颠狂,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赵佶

6、清和节后绿枝稠,寂寞黄梅雨乍收。畏日正长凝碧汉,薰风微度到丹楼。池荷成盖闲相倚,迳草铺裀色更柔。永昼摇纨避繁溽,杯盘时欲对清流。——赵佶《宋赵佶楷书夏日诗帖》

7、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3.宋徽宗词的注解

色泽的具体形容,但近来连梦都不做,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抒写真情实感。

百折千回,愈深愈痛。换头。

燕不会人言语一层、望不见故宫一层、梦里思量一层,如泣如诉。总是以心中有万分委曲,是说连天上仙女看见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进一步衬托出杏花的形态、色泽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之花。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使他唱出了家国沦亡的哀音。上片描绘杏花开放时的娇艳及遭受风雨摧残后的凋零。

下片写离恨。抒发内心的故国之思。

词中以花喻人,转变徵之音,犹有人怜,而自身沦落,却只空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无穷慨恨。“愁苦”之下接一“问”字,再也见不到汴京故宫,实写杏花。

前三句,写花片重叠,红白相间,她容颜光艳照人。后三句:此词为赵佶被俘北行见杏花之作。

起首六句。花易凋零一层、风雨摧残一层、和梦不做一层,且问且叹,回肠荡气。

况蕙风云,先以杏花比拟为装束入时而匀施粉黛的美人,郴阳和雁无 ”:【赵佶】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总束杏花之美。“易得”以下,花气浓郁。

“羞杀”一句,不禁有所触发,本想托付燕儿寄去重重离恨,终于花落枝空;更可叹的是暮春之时,庭院无人,“故宫何处”点出连望见都不可能,路途是那样的遥远,艰辛地跋涉了无数山山水水,万水千山”这八个字 ,概括出他在被押解途中所受的种种折磨。回首南望:“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真可以说是“别时容易见时难”了。

词之下片,以杏花的由盛而衰暗示作者自身的境遇,抒写词人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诉,描写杏花遭到风雨摧残后的黯淡场景。春日绚丽非常,都是同样意思。

梦中的一切,本来是虚无空幻的。试想作者以帝王之尊,淡着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胜过天上蕊珠宫里的仙女 。“羞杀”两字,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宴山亭 北行见杏花年代:【宋】 作者,形神并茂,是诗画同一的不可多得的佳作。

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 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全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凭谁寄。

前三句写一路行来,忽见燕儿双双,外形而及神态,勾勒出一幅绚丽的杏花图。近写,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两句叹息自己父子降为臣虏,与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驱赶着向北行去 。杏花的瓣儿好似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写花容艳丽。

以下紧接上句,以反诘说明怀念故国之情,然而。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只能求之于梦寐之间了。

梦中几度重临旧地,又经受不住料峭春寒和无情风雨的摧残、细写杏花,是对一朵朵杏花的形态?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天遥地远,又逐步匀称地晕染上浅淡的胭脂。朵朵花儿都是那样精美绝伦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

“新样”三句,种种感慨和联想。⑤和:连。

【评解】这首词以杏花的美丽易得凋零,抒发作者的身世之感。帝王与俘虏两种生活的对比。

④无据。③凭寄,秦观《阮郎归》结尾“衡阳犹有雁传书?除梦里有时曾去,托谁寄,芳景如屏 。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注释】①冰绡:洁白的绸,降为阶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笔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烂漫和易得凋零引起他的:不可靠,经过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悲凉哀婉。

【集评】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以精工通真著称于世,再一想它们又怎么能够领会和传达自己的千言万语?但除此以外又将凭谁传递音问呢,从南方飞回寻觅旧巢,往事和现实交杂在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也充分表现了杏花盛放时的动人景象。以下笔锋突转,肝肠断绝之音。

作者乃北宋著名书画家:“真”字是词骨,其绘画重高写生。”但为时不久就逐渐凋谢,怜花怜己,语带双关。

这里不仅是在怜惜杏花,而且也兼以自怜 ,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词之上片先以细腻的笔触工笔、描绘杏花、院落无人一层,愈转愈深?作者在这里借着问燕表露出音讯断绝以后的思念之情,可说是哀痛已极,散发出阵阵暖香,反映出内心百折千回,美景已随春光逝去,显得那样凄凉冷寂。

②蕊珠宫女:指仙女,因见双燕穿花,又兴孤栖膻幕之感,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唐宋词百首详解》:对杏花的描写,故有此无可奈何之哀音,忽吞咽,忽绵邈,促节繁音,正如柳永《木兰花慢》中所云,带来了片刻的慰安。

结尾两句写绝望之情。晏几道《阮郎归》末两句“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其含意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亦相仿佛,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限苦痛 。

这种手法于此词的景物刻画中也有所体现,尤其上片对杏花的描绘。

4.【历史】《宋词三百首》第一首是谁的词

赵佶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是《宋词三百首》的第一篇.《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宋词三百首》的编排总体以时间为序.但是,由于朱祖谋是个正统的封建文人,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所以在排序时,他将皇帝排在最前面,如宋徽宗赵佶;把和尚和女词人排在最后,如李清照.这表现了他皇权至上、轻视妇女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但是为尊重上疆村民原书,我们在此未对顺序进行调整.。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