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海棠宋词大意

1.描述海棠的诗词

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国艳”之誉,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

便是形容海棠艳美高雅。以下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海棠之作:《海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海棠》宋·陆游 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

我为西蜀客,辱与海棠游。再见应无日,开图特地愁。

《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 宋·陆游 厌烦只欲长面壁,此心安得顽如石。 杜门复出叹习气,止酒还开惭定力。

成都二月海棠开,锦绣裹城迷巷陌。 燕宫最盛号花海,霸国雄豪有遗迹。

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繁华一梦忽吹散,闭眼细思犹历历。

忧乐相寻岂易知,故人应记醉中诗。 夜阑风雨嘉州驿,愁向屏风见折枝。

《蝶恋花》 宋·葛胜仲 只恐夜深花睡去。 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凤烛千枝花四顾,消愁更待寻何处。汉苑红光非浪语。

栖静亭前,都是珊瑚树。 便请催尊鸣酹鼓,明朝风恶飘红雨。

《好事近》 宋.周紫芝 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谁染玉肌丰脸,做燕支颜色。

送春风雨最无情,吹残也堪惜。何似且留花住,唤小鬟催拍。

《春寒》 宋.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虞美人》 宋·李弥逊 海棠开后春谁主。

日日催花雨。可怜新绿遍残枝。

不见香腮和粉、晕燕脂。 去年携手听金缕。

正是花飞处。老来先自不禁愁。

这样愁来欺老、几时休。海棠花 宋 刘子翚 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

初种直教围野水,半开长是近清明。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烟脂画不成。

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其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以下有关海棠诗出自曹雪芹《红楼梦》 :探春《咏白海棠》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咏白海棠》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湘云《咏白海棠》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2.海棠花诗词歌赋

《海棠》 作者: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是一首咏海棠的诗。

诗的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

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作者: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苏东坡爱花,实际上尤其钟情于海棠花,可能是受他母亲的影响。他母亲一生最喜欢海棠花,并且以海棠作为自己的小名。

苏东坡1083年被贬到宜兴,好友邵民瞻特地用赏花的方式接待他,苏非常高兴,忧郁的情绪减少了许多。看到邵民瞻家的花园缺少海棠花,次年特地从老家带来了一盆植于朋友园中。

18年后,苏东坡还时常提起那西府海棠,关心着。 4:到了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根据"海棠春睡"典故,丰富了想象,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有诗云∶ 《题海棠美人》 作者: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5:宋代 《春暮游小园》 作者: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6:清代与当代 文学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下了咏白海棠的诗。

他把中国汉字的诗词文化升华到了一个高度,圆了他的传诗梦。诗人李陆高举曹公的旗帜,和两首曹公的咏白海棠,一首用格律,一首不拘一格,展现了中国诗词之美! 咏白海棠 限门盆魂痕昏 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其一 湘云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湘云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格律 李陆 天天惜护进出门,日日怀思恩义盆。

碧叶摇风醉相胆,白花弄影迷香魂。 衣衫素素娇娇嫩,珠泪斑斑点点痕。

幽梦觉来喜对月,不屈拂晓又黄昏。 不拘一格 李陆 心洁质雅伴守门,气节高馨莹满盆。

千年雪影阶前舞,今朝婀娜月里魂。 西子浣纱浸香汗,昭君出塞泣泪痕。

若言不遇爱花士,无边寂寞祭晨昏。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高烛:插在高大烛台上的蜡烛。

红妆:年轻妇女的装饰,此处借指海棠花。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

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火;灯火。红妆:指花。

此句袭用苏武《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句。宋·葛胜仲《蝶恋花》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嫣然:美好的样子。

两句极写海棠的高雅名贵:海棠在竹篱间盛开,满山的桃李花都显得粗俗不堪了。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宋·周紫芝《好事近》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绿叶肥大。红瘦:红花稀疏。

宋·李清照《如梦令》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谁主:谁作主。宋·李弥逊《虞美人》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写海棠开花较桃李稍晚,似乎有矜持、自重和谦让的品格。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3.唐伯虎海棠诗词

《海棠美人图》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妒花》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

《堂上双白头图》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海棠枝上白头公,头映花枝转觉红。

恰似老夫高兴在,醉欹纱帽颔春风。

《惜花春起早》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海棠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金。

拂曙起来人不解,只缘难放惜花心。

4.海棠 苏轼 翻译 赏析

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赏析:

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当然你也可从中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 “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诗人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怎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呢?这蓄积了一季的努力而悄然盛放的花儿,居然无人欣赏,岂不让她太伤心失望了吗?夜阑人静,孤寂满怀的我,自然无法成眠;花儿孤寂、冷清得想睡去,那我如何独自打发这漫漫长夜?不成,能够倾听花开的声音的,只有我;能够陪我永夜心灵散步的,只有这寂寞的海棠!一个“恐”写出了我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我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现在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其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海棠的情有独钟。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那就让我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吧!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我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又有谁可以阻挠呢?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清代诗人查慎行说:“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翻译:袅袅东风

在皎洁的月光下徘徊

香雾朦胧

依稀可见远处的亭台

海棠花沐浴在月色之中

温柔而可爱

月儿西移,爬上回廊

我点燃红烛

把娇艳的花儿照亮

别让她匆匆离去

留我一世的惆怅

5.关于海棠花的诗词有哪些

1.宋·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A.高烛:插在高大烛台上的蜡烛。B.红妆:年轻妇女的装饰,此处借指海棠花。

2.宋·葛胜仲《蝶恋花》:“只恐夜深花睡去。火照红妆,满意留宾住。”

【注释】A. 火;灯火。B.红妆:指花。C.此句袭用苏武《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句。

3.宋·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贵也》:“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注释】A.嫣然:美好的样子。B.两句极写海棠的高雅名贵:海棠在竹篱间盛开,满山的桃李花都显得粗俗不堪了。

4.宋·周紫芝《好事近》:“春似酒杯浓,醉得海棠无力。”

5.宋·陈与义《春寒》:“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6.宋·李清照《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A.绿肥:绿叶肥大。B.红瘦:红花稀疏。

7.宋·李弥逊《虞美人》:“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注释】谁主:谁作主。

8.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9.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释】写海棠开花较桃李稍晚,似乎有矜持、自重和谦让的品格。

10.明·唐寅《题海棠美人》:“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11.宋·王淇《春暮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6.求翻译诗词大意,这首词

注:

佺巢:佺指偓佺,传说中尧时的仙人;巢,古人居住的地方,佺巢是指仙人所遗的玉树。

蜀锦: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以花样繁多、花色艳丽著称,此处比喻海棠花的艳丽。

不数:不见几个,数,几个,如“数月前”。

遨头:同鳌头,指宣化夫人。

共:同样。

不解:不止、不懈。

梦占:此处指占据这如梦幻般繁华的人,跟用所做的梦占卜无关。

堪羞:堪、足以,羞、羞娥,代指美女。

大意:请问在海棠花下的感觉与当年“紫陌红尘拂面来”的玄都观之游如何?感叹像这样的玉树琼花平楚却很少见到,但它以前却是何等的繁华?有谁见过宣化夫人的前事,当年可是盛歌艳舞整日簇拥着这位女中花魁、佳丽鳌头。同样还是西江的水,同样还是不懈地向西流。

所在之处繁华如梦,占据这如梦似幻的繁华的人正青春年少,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当得起这一世的艳名。(但)任凭你是倾国倾城的花容月貌,也经不起这一番风雨就和春天一起归去了。醉中遇上你,何必事先有约定,醉中想留住你,却系不住载你的一叶扁舟。(我心中)空荡荡的又有些失落,只得在花前一笑,且看绿色满芳洲。

7.《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春寒

开放分类: 宋词、陈与义、春寒

春 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释】

①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②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

【简析】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