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宋词鉴赏论文之李煜

1.李煜的词鉴赏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更多地决定于其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对词的发展主要有四方面贡献: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即使寄寓抱负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使词摆脱了长期在花间尊前曼声吟唱中所形成的传统风格,成为诗人们可以多方面言怀述志的新诗体,艺术手法上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影响。

②词境优美,感情纯真,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泪洗面”,李煜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亡国破家的凄凉和悔恨;并把自身所经历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词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 、《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兼有刚柔之美,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2.南唐后主李煜诗词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 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 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 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 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 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 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 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 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 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 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 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 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 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 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 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 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 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 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 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 》“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 《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 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 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 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 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 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 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 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 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 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 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 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作上片采用倒叙手法,从午夜梦醒 落笔,交代词作的时间与环境,是一个凄 凉的暮春雨夜,在这样的雨夜醒来,作者 感觉到异常的凄凉与寂寞。

而这种心境委 婉的借助两个动作表达出来:听雨声,披 罗衾。经常鉴赏诗词的朋友大概都能了解 ,雨,这个意象在许多作品中都传递一种 迷离而哀伤的愁绪。

最经典的就如秦观的 这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在本词中,雨更是愁绪的载体,“潺潺” 形容雨声。

引自唐代柳宗元《雨中赠仙人 山贾山人》诗:“寒江夜雨声潺潺,晓云 遮尽仙人山。潺潺二字既形象的描绘出雨 丝飘落的情景,也暗指愁绪的连绵不绝。

下句,春意,指春天的气象。出自南朝梁 江淹《卧疾愁别刘长史》诗:“始怀未回: 叹,春意秋方惊。”

宋 陈师道《绝句》 “丁宁鸟语传春意, 白下 门东第几家?” 郭小川《春暖花开》诗:“春天来了,处 处有春意。”阑珊,即残,将尽的意思。

意出宋 贺铸《小重山》词:“歌断酒阑珊 ,画船箫鼓转,绿杨湾。” 春意阑珊即是 春天即将过去,雨夜,暮春,也就极大的 触发了作者的愁绪,而因为“这种哀愁的 密集、不断绝”所以,让他盟生“寒意”, 这种“寒”既是身体上真实的感觉,也是心 上的一种悲凉。

从梦里醒来,心境是如此 凄楚,从而更加贪恋梦里的景象。梦里什 么情景呢?梦里自己不是此处的囚徒,还 是往日的一国之君,依旧享受着人间的一 切荣华富贵。

这样梦里梦外的欢乐与凄凉 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表现了 当下的悲凉。这 种对比,其实也是作者 今夕处境的强烈对比。

也暗合照应了下片 “天上人间”的对比。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一个“莫”字,把作者凄楚的心境表达的 形象而曲折。

想念故国,按常理来说,应 该是很想凭栏眺望,急于看见的,但因为 作者此时的特殊境遇,一个被囚禁的亡国 之君,他别说此时不能重回故国,就是能 够返回,他又以什么面目去面对自己曾经 的先祖与臣民?还是不看了,看了只是徒 增伤感与愧疚罢了。“别时容易见时难。”

一句化用李商隐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故国,对于李煜而言 ,就是永远回不去的故乡。被囚之后,无 论他如何追悔,如何的留恋,历史的车轮 都不会再把他送回到南唐的缱绻旧梦里。

过去的欢情,就如眼前的流水落花一样, 一去不返。“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也照应 前面的“春意阑珊”,寓意春去无痕,而结 句“天上人间”再次暗合上片中梦外梦里的 境遇对比,突出表达今非昔比的无奈与凄整首词作,运用明喻、暗喻,前后照 应、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将眼前实景、梦里欢情,身体感觉,心理凄苦等各种微 妙复杂的情感体验交织融合在一起,读来 让人唏嘘,思忖再三。

让我们不由得对这 个亡国之君的遭遇寄予深深的同情与悲悯。

3.来一篇对李煜词意境赏析的论文

这个钟爱雕琢文字的男子,音律,辞章,书画,都在他手中玩得精致的当,只是除了江山社稷。

但他是李煜,所以国家的危机不会成为生活的全部色彩。 他有最清凉的眼睛,只看取繁华中最绚烂的一朵;他有最清朗的格调,只截取纸醉金迷中最别致的一角。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轻夜月。”那有两只瞳仁的眼睛里流露的,是多么烂漫的月华!风花雪月的爱情,霓裳红袖的旖旎,生命因有了这些旁支横斜而美丽。

请别再责怪他那仿佛要将几世都享遍的纵情——若能安静的坐在一角,在斑驳的时光中读他的一阕小词,感受他的眉角与文采一起俊逸神飞,那么他此后的一切,你都会原谅。 但宋朝不会怜惜这个政坛上天真的孩子。

征战的脚步不退反进,草莽出身的宋太祖急切地要把天下都纳入他的版图。为了不让战火烧到南唐,李煜愿意做一切!可是,当命运扑面压来时,他却束手无策。

从登上宝座开始,他就很清醒,自己拿不起比笔更重的东西。这个国家。

太重了!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李煜一定相信。来年的春天,三千里山河仍在眼底延伸,雕梁画栋俯拾即是。

他的百姓,往来在金陵的大街小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结局当然是,他不相信了。

这首词已似辛弃疾,分明是命运断裂时的脆响。 从一国之主到阶下之囚,李煜或许花了很久才接受“违命侯”的称呼。

他只是怀念着,思念着,那物是人非的江南故国。“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他被痛苦塞得满满的,便做了个速记员,他的毛笔蘸的是墨水,流的是生命的哲学。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在那个美丽的七夕之夜,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时完成。我对这首词的感情是复杂的,就是它,召来了宋太宗的一杯毒酒,结束了李煜三年的囚徒生活,结束了李煜身不由己的一生。

我是偏爱李煜的,他词总是一波三折,回环往复。他有一种抵抗孤独的姿势,僵硬而又柔软。

但最后,似乎总是徒劳无功。 我们能把他的矛盾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将词句一句句拆开分析:哪里用了平声,哪里用了仄声,什么词与什么词相对应,这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感情。

我们可以理智的指指点点,这两句如何,那两句有如何。

他却不可能想我们一样理智。 在他问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我们除了被那巨大的悲伤命中,又能说些什么? 他已经累了,就连春花秋月,他一直爱着的东西也厌倦了。

在那个时候,他对活着本身都是满心怨恨的。 未来和他的心意背道而驰,过去是他无论如何都挣不脱的网。

与其说他能把悲痛写得酣畅淋漓,不如说他的生命本就包含了强烈的悲剧意味。 他想放下,却不会忘记;他想麻木,却偏又敏感。

上天许是企图通过他的手,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笔永不退色的朱红,然而,却不得不牺牲了他的一生。 到最后,死亡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救赎了。

后主的死亡不痛苦,这是我笃信的。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出生重瞳,帝王之相,却生性文雅,漠视官场。或许,这就是宿命吧——无奈为人君。

这一生,是幸?抑或不幸?思悠千载,孰能定论? 生于七夕,卒于七夕,是诞辰,亦是祭日。从李从嘉到李煜,再到后主,这一生,写下的尽是“无奈”二字……。

4.关于李煜词的论文

李煜大事年表·后晋天福二年,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1岁,七月七日,李煜生。

·后周显德元年,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18岁,娶娥皇。·后周显德五年,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22岁,长子仲寓生。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23岁,九月太子弘翼卒,李煜自郑王徙封吴王·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25岁,二月,立为太子.七月,继位于金陵.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皇后.遣使如宋表陈袭位. 次子仲宣生于此年.·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26岁,三月,遣使赴宋朝贡.六月,遣使赴宋朝贡.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贡.·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27岁,三月,**荆南,遣使犒师.十一月,宋改元.·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28岁,三月,始行铁钱.十一,次子仲宣卒.十一月,皇后娥皇卒,亲撰<昭慧周后诔>·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29岁,正月,葬昭慧后于懿陵.四月,宋灭蜀.贡银绢万计.九月,母圣尊后钟氏卒.·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30岁,奉诏匡胤命,约南汉俱宋事,未成.宋始决议伐南汉.·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32岁,南唐大饥.六月,遣弟从谦赴宋朝贡.十一月,娶小周后并立为皇后.·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33岁,猎青龙山,录囚大理寺,诸郡普渡僧尼。·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35岁,遣弟从谦入宋,贡珍宝数倍于前.十月,遣弟从善入宋朝贡.上表请去南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国主.·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36岁,正月,贬损仪制,改诏为教,衣紫袍见宋. 闰二月,宋留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于汴梁建礼贤馆,待李煜降.·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3年),37岁,上表愿受宋爵命,宋不许.杀名将林仁肇.·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38岁,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39岁,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40岁,正月,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十一月,进封陇西公.·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42岁,七月七日,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十月,以王礼葬于北邙山.小周后亦卒于此年,于李煜同葬.生平简介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第六子。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李煜的词,可以分为前后两期,以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 他降宋时作为界线。

前期的词已表现出他非凡的才华和出色的技巧,但题材较窄,主要反映宫廷生活与男女情爱,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喜迁莺〕"晓月坠"、"宿云微"、〔一斛珠〕"晚妆初过"、〔菩萨蛮〕"花明月暗飞轻雾"等;也有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如〔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写景抒情,融成一片,比较健康可读。到了后期,李煜由小皇帝变为囚徒。

屈辱的生活,亡国的深痛,往事的追忆,"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默记》),使他的词的成就大大超过了前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反映了他身世与词风的转折。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等是他后期的代表作,主要抒写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抒发了明知时不再来而心终不死的感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

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

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

《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

5.李煜<浪淘沙>的鉴赏

鉴赏如下: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为什么要说“独自莫凭栏”呢?这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

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如本词,即是以景起,由景到情,将梦境与现实、欢乐与愁恨交织抒叙;结尾深入一层,以自然界花落、水流、春归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语言生动,纯用白描,但却具有很大的感染力量。

原文如下: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6.李煜诗词的赏析

虞美人①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③!小楼昨夜又东风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⑤。

雕阑玉砌应犹在⑤,只是朱颜改⑦。问君⑧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⑨。

【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初名从嘉,是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961年嗣位,在位十五年。

975年南唐为宋所灭后,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阶下囚生活,在978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赐牵机药所毒死。李煜虽身为国主,但在文学上具有特殊的和多方面的才能,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其工词,造诣极高,是我国词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词作可以南唐降宋为分界,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及风貌。前期,由于五代时期的南唐战乱较少,我国南方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使统治阶级有沉缅于宴安逸乐的机会。

但由于政治昏暗,对内听信谗言,诛杀忠良;对外称臣纳贡,至使国势日危。李煜日常生活穷奢极欲,迷恋声色。

因之其前期作品,大多描写宫廷内的享乐腐化生活,风格柔靡,仍是花间词风的继续。后期,南唐降宋后,李煜由南唐国主降为阶下囚,地位起了巨大的变化。

使他对过去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稍有清醒,并有所悔恨,但仍对往日的豪华生活难以忘怀;对降宋后的处境极为不满,遭遇极惨,因之其后期作品则流露出怀旧伤今,吟叹身世遭遇的复杂情绪,其题材及意境均突破了花间词派的范围。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他艺术上的成就。

李词的特色是直抒胸臆,这就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人往往通过对闺怨的描写,曲折地间接表述自己心情的写法,而成为直接言怀述志的新体。对后来的豪放派词人有较大的影响,王国维在评论后主词时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与直抒胸臆的特色相联系, 李词在表现手法上很少用典,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写他的生活感受.在这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另外李词以朴素、自然、优美、明净接近口语的语言写景,抒情,表达复杂的精神世界,改变了花间派词人镂金刻翠、一味雕琢的词风。

词存三十余首,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每阕两仄韵转平韵。

② 春花秋月:指代季节的更迭。 了:了结。

秋月:一作“秋叶”。 ③ 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④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是春天了)。

⑤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或指故都。这句说:在皎洁的月光底下,回想起故国的情景,精神上的痛苦真受不住。

⑥ 雕阑:雕花的栏杆。玉砌:像白玉一样的台阶。

这句说:华丽的宫殿还应该存在吧。 ⑦ 朱颜改:年青而红润的脸色改变了。

暗指亡国。 ⑧ 问君:假设的问话,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说 ⑨ 这句说那愁正像春天的江水一样,滔滔滚滚,不断地朝着东方流去。

Yu the Famous Beauty (Five Dynasties) Li Yu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when will they be ended? How many past events can we tell? The east wind blew through my small lodge again last night. The old country,bathed in a bright moon, Is an overwhelming sight! Those carved balustrades,those marble terraces— They should still be there, Only the rosy cheeks have faded. How much sorrow,pray,can a person carry? Like the spring torrent flowing eastward,without tarry! Tr.Gong Jinghao 【赏析】这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铚《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

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写季节的无穷循环更迭,那春天花艳、秋天月明,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哀叹这度日如年的囚居生活待何时才是个终了?词人以深情的笔触极力抒写不堪囚居之苦。

身为南唐国主的李煜曾过着“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处皱”养尊处游,奢侈豪华的生活,如今沦为阶下囚,又怎能堪受这种“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的囚居之苦呢?“往事知多少”,写反省往事。回想当年身为南唐国主时的所作所为现在能够醒悟过来的又有多少呢?李煜被俘押至汴京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使他有所觉醒,现实逼迫他对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使他初步认识到过去不听忠言,杀害忠良是使他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原因之一。

他在囚禁期间曾对故臣徐铉长叹:当时错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敢于直言进谏,曾上疏曰:“……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

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诛戮,以谢中外。”

李煜震怒,将潘佑赐死,李平因支持潘佑亦被诛杀。李煜和徐铉的谈话被宋太宗知道后大怒,知李煜对亡国之事并不死心,遂有赐牵机药毒死李煜之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对故国的怀念。

“小楼”指李煜在汴京被幽禁时所居的那种“藓侵阶”的小楼,“又”字表明作者在时时想念故国,因而感到东风又来,“东风”指由南唐。

7.李煜诗词的赏析

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③!小楼昨夜又东风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⑤。

雕阑玉砌应犹在⑤,只是朱颜改⑦。问君⑧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⑨。

【作者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初名从嘉,是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961年嗣位,在位十五年。

975年南唐为宋所灭后,被俘到汴京,过了二年多的阶下囚生活,在978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赐牵机药所毒死。 李煜虽身为国主,但在文学上具有特殊的和多方面的才能,善诗文、音乐、书画,尤其工词,造诣极高,是我国词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词作可以南唐降宋为分界,前后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及风貌。 前期,由于五代时期的南唐战乱较少,我国南方人民生活比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使统治阶级有沉缅于宴安逸乐的机会。

但由于政治昏暗,对内听信谗言,诛杀忠良;对外称臣纳贡,至使国势日危。李煜日常生活穷奢极欲,迷恋声色。

因之其前期作品,大多描写宫廷内的享乐腐化生活,风格柔靡,仍是花间词风的继续。 后期,南唐降宋后,李煜由南唐国主降为阶下囚,地位起了巨大的变化。

使他对过去的醉生梦死的生活稍有清醒,并有所悔恨,但仍对往日的豪华生活难以忘怀;对降宋后的处境极为不满,遭遇极惨,因之其后期作品则流露出怀旧伤今,吟叹身世遭遇的复杂情绪,其题材及意境均突破了花间词派的范围。 李煜在词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因为他艺术上的成就。

李词的特色是直抒胸臆,这就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人往往通过对闺怨的描写,曲折地间接表述自己心情的写法,而成为直接言怀述志的新体。对后来的豪放派词人有较大的影响,王国维在评论后主词时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与直抒胸臆的特色相联系, 李词在表现手法上很少用典,不事雕琢,多用白描手法写他的生活感受.在这方面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另外李词以朴素、自然、优美、明净接近口语的语言写景,抒情,表达复杂的精神世界,改变了花间派词人镂金刻翠、一味雕琢的词风。

词存三十余首,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注释】 ①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每阕两仄韵转平韵。

② 春花秋月:指代季节的更迭。 了:了结。

秋月:一作“秋叶”。 ③ 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④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是春天了)。

⑤ 故国:灭亡了的国家,或指故都。这句说:在皎洁的月光底下,回想起故国的情景,精神上的痛苦真受不住。

⑥ 雕阑:雕花的栏杆。玉砌:像白玉一样的台阶。

这句说:华丽的宫殿还应该存在吧。 ⑦ 朱颜改:年青而红润的脸色改变了。

暗指亡国。 ⑧ 问君:假设的问话,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说 ⑨ 这句说那愁正像春天的江水一样,滔滔滚滚,不断地朝着东方流去。

Yu the Famous Beauty (Five Dynasties) Li Yu Spring flowers and autumn moon—when will they be ended? How many past events can we tell? The east wind blew through my small lodge again last night. The old country,bathed in a bright moon, Is an overwhelming sight! Those carved balustrades,those marble terraces— They should still be there, Only the rosy cheeks have faded. How much sorrow,pray,can a person carry? Like the spring torrent flowing eastward,without tarry! Tr.Gong Jinghao 【赏析】 这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名作《虞美人》,被前人誉为“词中之帝”,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据王铚《默记》载:“归朝(指李煜降宋后),郁郁不乐,见于词语。”

本词就是抒写这种怀念故国之情、哀叹亡国之痛的情怀的。 起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写季节的无穷循环更迭,那春天花艳、秋天月明,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哀叹这度日如年的囚居生活待何时才是个终了?词人以深情的笔触极力抒写不堪囚居之苦。

身为南唐国主的李煜曾过着“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处皱”养尊处游,奢侈豪华的生活,如今沦为阶下囚,又怎能堪受这种“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的囚居之苦呢?“往事知多少”,写反省往事。回想当年身为南唐国主时的所作所为现在能够醒悟过来的又有多少呢?李煜被俘押至汴京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使他有所觉醒,现实逼迫他对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反省,使他初步认识到过去不听忠言,杀害忠良是使他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原因之一。

他在囚禁期间曾对故臣徐铉长叹:当时错杀了潘佑、李平。潘佑敢于直言进谏,曾上疏曰:“……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

臣终不能与奸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诛戮,以谢中外。”

李煜震怒,将潘佑赐死,李平因支持潘佑亦被诛杀。李煜和徐铉的谈话被宋太宗知道后大怒,知李煜对亡国之事并不死心,遂有赐牵机药毒死李煜之事。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对故国的怀念。

“小楼”指李煜在汴京被幽禁时所居的那种“藓侵阶”的小楼,“又”字表明作者在时时想念故国,因。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