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乾隆皇帝写“钓鱼台”的诗《钓鱼台》 爱新觉罗·弘历 钓鱼台水别一源,夥于台下涌洌泉。 亦受西山夏秋潦,漫为沮洳行旅艰;迩来治水因治此,大加开拓成湖矣;置闸下口为节宣,江以成河向东酾;分流内外护城池,金汤万载巩皇基;众乐康衢物兹阜,由来诸事在人为。 诗人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 (1711年-1799年),清代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弘历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并指示编了很多有价值的书。 他开博学宏词科,招纳天下人才,下令征求书籍,弘历汉文水平很高,能诗善画,精于骑射。弘历武功赫赫,在镇压边疆地区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巩固了多民族的清帝国。 弘历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庙号“清高宗”,谥“纯皇帝”。 相关简介 钓鱼台国宾馆坐落于北京海淀区玉渊潭东侧,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及现代国宾馆建筑群。 金代章宗皇帝完颜璟曾在此筑台垂钓,“钓鱼台”因而得名,迄今已有800余年。 2.钓鱼台国宾馆为什么叫钓鱼台南宋金朝时章宗完颜游山玩水偶然到此地,被这大自然的美景所倾倒。 于是他在此筑一台,专为钓鱼,钓鱼台因此而得名。 但是到了清末,这里已经“不台,亦不亭了”。 如今钓鱼台国宾馆西南刻着“钓鱼台”三个字,高台并非原址,真迹早已不存。 1763年,清乾隆重修行宫,把金代鱼藻池的旧址滩治成湖,并引来香山之水,使之通到阜成门外护城河。 到了乾隆39年,增建了钓鱼台台座,乾隆皇帝还亲自题写了“钓鱼台”三字,并制诗,分别刻在台西、东额右匾上,滩治成湖,就是玉渊潭,修建的行宫就是钓鱼台。 3.“钓鱼台为想么会名声大嗓钓鱼台是通化市新辟的旅游景点^位于桃园村境内峡谷。 这里,青山碧绿,秀水长流,风光秀丽。青藤之中,隐匿着一个山洞,洞中伸手不见五指,穿洞而 出,眼前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洞天福地的神奇所在?一块巨石横陈于江中,形似巨龟卧江饮水。 龟头之上,见一老翁悠然垂钓;攀缘立足于龟头,又见玉珠成串滴入水中,溅起 晶莹剔透的水花,似乎咬钩的鱼儿,正在打漂儿嬉戏。 此情此 景,令人想起清代王士侦“一养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纟仑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诗句。 仰面望去,山峰突起,怪石嶙峋,有似矫健山鹰展翅欲翔, 有似蒙纱少女亭亭玉立,有似披甲武士威风凛凛,有似风流少年 活泼潇洒。龟尾处是悬崖,高约十几米,岩石由底到顶又探出数米,这便是“望夫崖”了。 相传远古时,久旱无雨,山林枯萎,土地 干裂,连狼虫虎豹也远匿他乡。农民无田可耕,猎户无猎可狩^ 为觅水源,有一青年辞别娇妻,远赴上天请水,扑死在金阙之 上。 玉帝为其精诚感动,把他的尸身点化,化为清江绕山而流。 黑土地湿润了,山民们得救了,勇敢的青年,却永远躺卧在这里,日夜灌溉着肥沃的土地。 他那位年轻的妻子,每天都站在这 崖头眺望着、企盼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泪水变成了血水, 浸透了脚下的黑土地,染红了山中的枫叶……登上望夫崖,极目远眺,重峦叠嶂,云雾缥渺,那条清澈的江水,蜿蜒曲折,由远而近,像雾幕中游来的巨龙,在山谷间蜿 蜒穿行。 “钓鱼台”因自然景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神似而名声大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