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都有哪些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2.全唐诗.全唐诗库.唐诗宋词鉴赏.唐诗宋词元曲.唐诗驱鬼李白1.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李世民《赠萧》)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5.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之塞上》)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岑参《逢入京使》) 1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三词《渡汉江》) 15.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1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李白《论诗》) 1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怀五百字》) 2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2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题诗后》) 2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2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张籍》) 2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2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 30.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31.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3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35.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36.请君莫奏前朝曲,听曲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 37.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3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琵琶行》) 40.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4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4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绝句》) 4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 4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4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4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4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李商隐《乐游原》) 49.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情》) 50.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 5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 5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53.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54.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稼衣裳(cháng)。 (唐·秦韬玉《贫女》) 5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僧云览诗中之句) 5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3.【《全唐诗》所有诗的题目】凡900卷,目录12卷,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基本按时代先后编排,附以作者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句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而以补遗、词缀于末.它不但收集了全部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广泛搜罗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十月,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徐树本、汪绎等10人奉敕编校,由曹寅负责刊刻事宜.它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载,拾遗补缺,网罗了唐五代的诗歌,包括已结集者及散佚者而成,是一部资料丰富和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打完所有诗题我们也累死了(+﹏+)~狂晕。 4.唐诗共几首4.89万 全唐诗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一部汇集唐朝诗歌的集子。 全书共 900 卷,目录 12 卷,共收唐、五代诗4.89万首,作者2 200多人。在中国, 还没有一部集子像《全唐诗》那样收辑这么多的诗歌和作者。 最早考虑编纂此书的人是清圣祖玄烨。1705年春天,玄烨在第五 次南下巡视时,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江宁织造曹寅。 曹寅邀请了彭定求、沈 立曾、杨中讷等十人参加编书。次年十月,全书编辑完工。 全书的编排体 例是这样的:帝王后妃的作品编在最前面,其次是乐章、乐府,接着是唐 代诗人的作品。诗人按时代先后排列,并附作者小传。 最后是唐、五代的 词。由于内容浩繁,编纂时间仓促,书中误收、漏收、重复,以及张冠李 戴、次序混乱、考证粗疏等问题不少。 尽管有这些欠缺,《全唐诗》还是 一部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诗歌的繁荣景象。 为使《全唐诗》更加完整、正确,1960年重新排印出版,改正了 一些明显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