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花间词和宋词的差异

1.花间词与婉约词的差异及各自的发展阶段、特色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 一般说来,词以长短分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事,故亦称“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花间集》所收,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这倒并不是选者对小令有偏好,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调。

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

花间派和婉约派的区别与联系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贵尚含蓄,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另外,婉约词又是按词的风格对词的一种分类,一般与豪放词相对。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总体上说,花间词都是婉约词,而婉约词则远不止花间词。花间词是婉约词第一阶段产物,开婉约词风气之先,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

婉约词,词的一种流派,这一类词修辞婉转、表现细腻。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在表现手法上,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婉约词是指自花间词以下,以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表情达意一般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修辞委婉、表情柔腻的词作。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其风格是绮丽的。婉约词出现较早,从唐五代以温庭筠(花间鼻祖)为代表的“花间派”开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与欧、晏同时的柳永,虽在词的表现方法上大有改进,但仍未脱离婉约风格。之后,又有秦观、贺铸,李清照继起。

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旧唐书·温庭筠传》曾记载飞卿“能逐弦歌之音,为侧艳之词”。天才的作家们既有文学素养,又都洞晓音律。每填一阕,往往锤字炼句,审音度曲,把如画的意境,精炼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紧密结合起来,既表情达意,又悦耳动听,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婉约词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这些温柔香艳之曲,怀人赠别之调,又多是歌伎舞女们在花间、樽前,轻歌曼舞中弹唱的。一曲之后,余音绕梁,沁人心脾。“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便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浅斟低唱。这类“旖旎近情,铺叙展衍”的新曲,往往使闻者销魂。婉约词音节谐婉,“语工而入律”。情调柔美,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唐五代词早就具有这一特点。两宋时期,婉约词空前繁荣,风靡全国。柳永的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之。可见当时传播之广。直至近代,婉约词依然具有“可歌性”。这是它的突出特点。

2.什么是花间词/婉约词,他们有什么不同

花间词是花间词派的作品,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

《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的词作。后人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

西蜀的“花间词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花间词派”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

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

婉约词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贵尚含蓄,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对当时及后世词坛影响甚大,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从另一个角度说,婉约词又是按词的风格对词的一种分类,一般与豪放词相对。

3.【花间词与西蜀词的区别】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五代时之西蜀(含前蜀、后蜀),有国共计不到四十年.其文学成就可堪称道者,仅词一种而已.千百年来,以《花间集》为标志的西蜀词,却一直受到不公正的评价,被视为"颓靡"之音.比如游国恩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即谓花间词人是: 奉温庭筠为鼻祖,绝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题材比温词更狭窄,内容也更空虚.在艺术上他们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创造,花间词人这种作风在词的发展史上形成了一股浊流,一直影响到清代的常州词派.。

4.唐诗和宋词的异同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初唐诗歌的发展概况。

2、简述陈子昂诗歌理论的内容以及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何谓沈宋体?它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简述张若虚对唐诗意境创造的贡献。

5、试结合诗歌创作的具体情况,阐述你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6、简述盛唐边塞诗的创作情况。

7、谈谈你对“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首推李白”这句话的理解。 8、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情况。

9、如何理解杜甫的创作推进了中唐诗风的转变。 10、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有什么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1、何谓“新乐府运动”?它的诗歌理论包括哪些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诗歌发展有什么贡献? 13、简述晚唐诗歌创作的情况。

14、何谓“曲子词”?何谓“敦煌曲子词”? 15、简述唐五代文人词的创作情况。 16、何谓“花间词”?简述“花间词”的风格特征。

17、何谓“南唐词”?简述其代表词人李煜词作的特色。 18、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情况。

19、简述南宋词创作的情况。 20、试从外部形式、题材内容、总体风格、语言等几个方面分析诗体和词体在文学特征上的异同。

21、试结合实例论述“词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22、试结合作品阐述你对“诗庄词媚”一语的理解。

(附:《绪论》一章思考题出的比较多,原因一是希望大家能先理清唐诗宋词发展的大致脉络,二是希望大家能对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我们教材中对每一类题材的诗词都是按照文学史发展的线索来进行论述的,因此理清唐诗宋词发展的线索,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弄清了盛唐诗歌的总体特色之后,我们自然也就能够理解盛唐山水诗的特色,因为山水诗正是盛唐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就带有盛唐诗歌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的教材对每一类题材都是按照诗和词两种体裁来分别论述的,因此把握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一定重视《绪论》部分,尤其是专科阶段非中文专业的同学,更要把《绪论》的学好。)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1、何谓山水诗?简述山水诗的产生过程及大小谢对山水诗发展的贡献。

2、何谓田园诗?试述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初唐山水诗的创作有什么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4、结合作品,分析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山水诗的特色。 5、盛唐山水诗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试析柳宗元和刘禹锡山水诗风格的异同。 7、结合作品分析孟浩然、王维田园诗的特色。

8、盛唐田园诗和中晚唐田园诗有那些不同?试举例说明。 9、试分析下列作品孟浩然的《临洞庭》、杜甫的《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和杜甫的《望岳》、李白的《蜀道难》、柳宗元的《渔翁》、王绩的《野望》、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陆游《游山西村》、王维的《渭川田家》、柳永《望海潮》、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苏轼《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第三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1、简述送别诗歌产生的过程。 2、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其代表作进行分析。

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4、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5、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进行比较分析。 6、试分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1、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2、试以王维和李白的作品为例,论述盛唐咏史怀古诗是如何体现盛唐的精神风貌的。

3、试结合作品,论述咏史怀古诗词是如何实现“古”与“今”的结合的。 4、试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论述咏史怀古诗词是如何在咏怀历史中表达对现实政治的关注的。

5、诗分析下列作品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维《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1、唐代的咏物诗具有那些艺术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周邦彦和姜夔咏物词的特色以及彼此之间的异同。 3、试分析南宋末年咏物词兴盛的原因,并结合作品分析南宋末年咏物词的特色。

4、试析下列作品: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骆宾王《在狱咏蝉》、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兰陵王•柳》、姜夔《疏影》、王沂孙《齐天乐•蝉》。

5.花间词和南唐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花间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此外,虽也写郊游中的男女邂逅,女道士的春怀,宫女的幽怨等等,但中心仍然是男女情爱。与这种情调相适应,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所谓“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裁衣剪叶,夺春艳以争鲜”(《花间集序》)。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尽管花间词的具体作家之间互有差异,但在总体上有其一致性。 南唐词在境界和气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开拓,而风格上却情致缠绵。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愁郁之中,屡屡挣紥,而又难以排遣。既为“闲情” 所苦,又以无悔的口吻宣称“不辞镜里朱颜瘦”,往复盘旋,委婉尽致。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以恒久的自然,与短促无常的人事一次次对比,抒写深悲积恨,如陈廷焯所说“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韶集》卷一)。《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写五更梦回后的意念活动,幽怨缠绵。《乌夜啼》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避实就虚,摄尽凄婉之神。又以“剪不断,理还乱”的麻丝喻愁,欲言难言,真是肠回心倒,缠绵之至。境界较为开阔而又有深厚缠绵的情致,正是南唐词的优长。

麻烦采纳,谢谢!

6.花间词与西蜀词的区别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

五代时之西蜀(含前蜀、后蜀),有国共计不到四十年。其文学成就可堪称道者,仅词一种而已。千百年来,以《花间集》为标志的西蜀词,却一直受到不公正的评价,被视为"颓靡"之音。比如游国恩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即谓花间词人是:

奉温庭筠为鼻祖,绝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题材比温词更狭窄,内容也更空虚。在艺术上他们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而缺乏意境的创造,花间词人这种作风在词的发展史上形成了一股浊流,一直影响到清代的常州词派。

7.什么是花间词

花间词是花间词派的作品,“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

《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的词作。后人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

西蜀的“花间词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花间词派”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

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

婉约词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贵尚含蓄,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对当时及后世词坛影响甚大,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从另一个角度说,婉约词又是按词的风格对词的一种分类,一般与豪放词相对。

所以花间词名字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它的时段性和代表人物,而婉约牌则更侧重它词的风格内容。

8.宋诗和宋词有什么区别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