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20年代的诗歌20年代诗歌有哪些?并不是在这一个问题里回答得尽的。 这里我把中国二十年代诗歌创中,出现了的各个诗歌流派列出来,然后你去查不同流派的代表诗人的作品就能有个全面了解了。 二十年代诗歌流派主要包括: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尝试派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1920年,胡适的个人诗歌专集《尝试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因此有更多的诗人开始效仿胡适的白话诗体写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 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 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人生派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诗人: 鲁迅 冰心 朱自清 周作人 王统照 刘延陵 朱湘 刘半农 刘大白 徐志摩 创造社 创造社 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特别在文学青年中激起强烈共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社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随后,表现出“转换方向”的态势,并有新从日本回国的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等思想激进的年轻一代参加,遂发展而为后期创造社。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8年初,郭沫若的《英雄树》、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冯乃超的《艺术与社会生活》、李初梨的《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文章,要求文学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面向工农大众,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对五四以后的文学和鲁迅等作家,却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意识代表进行偏激的批判。由此引起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 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创造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造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该社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 湖畔诗派 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和冯雪峰于1922年3月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被称为中国的湖畔派诗人。 湖畔派原指19世纪英国的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位浪漫主义诗人所形成的诗歌流派。 中国的湖畔派诗人的诗歌与英国的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其最有特色的是歌颂爱情的诗歌。 湖畔诗社于1922年出版了《湖畔》和《春的歌集》的诗歌合集,在此之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楼建南等诗人加入诗社。 新月派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 2.二十年代诗歌和三十年代诗歌的不同二十年代诗歌流派主要包括: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尝试派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白话诗歌是胡适1917年在《新青年》发表的《白话诗八首》,1918年刘半农、沈尹默也开始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中国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从此诞生。 1920年,胡适的个人诗歌专集《尝试集》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因此有更多的诗人开始效仿胡适的白话诗体写作,形成了中国的文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尝试派”。 该诗歌流派的成熟标志是胡适《尝试集》的出版,所以一般被称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尝试派。 代表诗人: 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大白等。 人生派 人生派(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成立,代表诗人主要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文学态度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 主张“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成员朱自清、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等之后在上海成立了现代文坛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并于次年1月创办了第一个新诗专刊《诗》。 先后加入文学研究会的还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黄庐隐、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加入,会员人数曾一度多达170多名。 文学研究会的诗人以“为人生”为核心的诗歌价值观念,因此常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派。 代表诗人: 鲁迅 冰心 朱自清 周作人 王统照 刘延陵 朱湘 刘半农 刘大白 徐志摩 生命的体验与沉思--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发展 【原文出处】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分 类 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 作 者】具guāng@①范 (韩 具guāng@①范) 精湛的艺术“技巧”〔①〕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之一的原因所在。〔②〕就思想性而言,我以为卞之琳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思想结晶。 对人生的体验,是指卞之琳的诗思(或者说艺术“灵感”)是有感而发,而不是无病呻吟。卞之琳说过:“没有真情实感,我始终是不会写诗的。” 〔③〕所谓“沉思”,是指卞之琳的诗不是浪漫的抒情,而是把来自人生(对他人和自我两个方面)的体验和观察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即诗人的所谓的“喜爱淘洗,喜爱提炼,期待结晶,期待升华”〔④〕。 基于这种理解,我把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一是对自我之外的人生形式的观察和思考;二是对自我人生体验的思考。 而事实上,这两点作为关于“人生”的大主题,贯穿卞之琳整个30年代的诗歌创作,并且是并行不悖、相生相依,只不过前后略有偏重而已。 一 卞之琳第一阶段的创作(1930-1932)〔⑤〕,如他自己所说,“我主要用口语,用格律体,来体现深入我感触的北平郊外,室内院角,完全是北国风光的荒凉境界”〔⑥〕。 这一类作品如《一个闲人》、《一个和尚》、《傍晚》、《寒夜》、《酸梅汤》、《叫卖》、《过节》、《苦雨》、《几个人》等等,都是写自我之外的种种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即卞之琳所谓的“倾自于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甚至偶尔用出了戏拟(parody)”〔⑦〕。也许我们可以注意这些作品的现实性和社会性,透视到30年代北平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进而考察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态度、观察和思考。 因为,卞之琳也曾自谦地说过,他“这阶段写诗,较多表现当时社会的皮毛,较多寄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⑧〕。但是,我倒更倾向于关注诗人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沉思的思想。 《几个人》这首诗,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这种思想。原诗如下:叫卖的喊一声“冰糖葫芦”, 吃一口灰像满不在乎; 提鸟笼的望着天上的白鸽, 自在的脚步踩过了沙河, 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卖萝卜的空挥着磨亮的小刀, 一担红萝卜在夕阳里傻笑, 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矮叫化子痴看着自己的长影子, 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 有些人捧着一碗饭叹气, 有些人半夜里听别人的梦话, 有些人白发上戴一朵红花, 像雪野的边缘上托一轮落日……〔⑨〕 十月十五日 诗中一再重复“当一个年轻人在荒街上沉思”,并且重复的间距越来越小,显然突出了全诗“沉思”的思想。把“年轻人”的“沉思”放在一个极不和谐的境地,既暗示读者沉思他和荒街上其他人的对照,又暗示读者沉思“年轻人”眼前现实的种种人生和他联想到的“有些人”的人生形式之间的对照。 这个“在荒街上沉思”的“年轻人”显然带有明显的卞之琳的个人色彩。〔⑩〕因此,我们不妨把卞之琳这一类表现平凡人物的无奈而可怜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作品,看作是诗人对外在于他的某种人生的审视,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诗人关于人生的“沉思”的结果。 《一个闲人》的最后一句:“唉!磨掉了。 3.二十句关于春节的古诗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5、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6、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7、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8、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9、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0、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11、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12、衣懒换,酒难赊。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3、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14、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5、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16、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17、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8、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19、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2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4.20年后在相见的心情的诗歌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鲁迅 (1933年)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柳 枝 词 [唐]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罗隐 七绝 《赠妓云英》(我估计这题目是后人加的)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5.20字左右的诗歌五绝•菊 寻芳意兴频, 秋韵更迷人。 篱菊香飘袖, 风中犹自芬。 五绝•船 扁舟如小叶, 摇入翠微间。 波影娉婷舞, 鸳鸯话意绵。 五绝三首•醉梦 醉梦两无由, 清歌倚小楼。 魂萦千百度, 月夜尽伤秋。 醉梦两无由, 嵯跎岁月稠。 繁华终有去, 覆水却难收。 醉梦两无由, 清风被九州。 当窗何解语, 独望一江愁。 五绝•无语 儿女千秋恨, 人前不愿陈。 夜来空有泪, 春去渺无痕。 五绝•云梦流萤 云亭倩影横, 梦底万千情。 流水飘香远, 萤飞弄月明。 五绝•江南女 窈窕江南女, 波光照影怜。 冰心如碧玉, 颦笑柳含烟。 6.有关童年的20行诗歌童年 童年,是一首清新的歌 我用稚嫩的双手 把日子谱成一串串音符 在指间跳跃 童年,是一幅纯蓝的画 我用清澈的眼神 把岁月绘成纯净的蓝河 在心间流淌 童年,是在稻田里拾得的 那一串稻穗 在时间的长河里 发出金灿的光芒 当时间把忧伤的色彩 涂抹我走过的时空 当生活用强硬的双手 把艰辛注满我的心田 童年,它在我沉寂的心空 浅吟低唱,欢呼雀跃 在时光的河流里, 沉积成粒粒珍珠 我在静寂的夜晚 把它精心穿串成 闪光的项链 亮丽我整个心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