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古代哀怨的诗句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宋】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晚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钗头凤(之一) 薄雾沾,轻烟寒, 一曲衷情倾诉难。 肠已断,泪未干, 秋来雨频,一池荷残。 惨!惨!惨! 鹧鸪散,世事淡, 寂寞谁作红颜伴? 黄昏黯,云鬓乱, 小楼临风,不弄弦管。 叹!叹!叹! ※※※ 钗头凤(之二) 落花心,流水情, 身影相顾叹飘零。 泪眼频,湿衣襟, 冷酒数盏,浓醉不醒。 病!病!病! 子规啼,孤雁鸣, 满耳皆是断肠音。 秋色暝,入窗棂, 萧声呜咽,美人哽凝。 尽!尽!尽! ※※※ 钗头凤(之三) 春意短,秋寒长, 奈何一夜花竟落。 泪眼望,相思难, 几年离索,此情谁说? 啜!啜!啜! 欢聚少,离愁多, 天涯路途交相错。 忽回首,失阡陌, 梦魂牵处,西风寥落。 过!过!过! ※※※ 注曰:放翁有妹,唐氏名婉。游甚喜之,遂成夫妇。郎骑竹马,窗下绕梅,两小无猜,情意笃深。 陆母不喜婉,曰:“恩爱甚矣,有碍功名。”遂命休婉,游不敢违。 及至别后,游每日放酒狂歌,愁苦不堪,婉亦落落寡欢。 一日,放翁醉,词“红酥手,黄藤酒…………”,名曰“钗头凤”,题于宅之东墙。 越明年,婉闻之,遂和曰“世情薄,人情恶…………”。 未久,婉役,乃郁郁而终。 今偶有所感,故词三首以和之。 2.找悲伤凄凉的宋词,每首只要最经典的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伤。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钗头凤 红酥手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钗头凤 唐婉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柳絮词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踏莎行 晏殊 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玉蝴蝶 柳永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减字木兰花 秦观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柳永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 欧阳修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 李清照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是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问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东流.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求凄凉,伤感的宋词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1.樱桃落尽:是初夏的典型景象,以之寓危亡之痛.<<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李煜此时,城被围,宗庙莫保,樱桃难献,又随”春归去”而”落尽”,可见伤逝之感良深.2.子规啼月:子规即杜鹃,相传为失国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鸣声凄厉.3.望残:眼望凄残欲绝的景象.4.凤凰儿:似指衾枕上的彩饰.施肩吾<<抛缠头词>>:”一抱红罗分不足,参差裂破凤凰儿.”5.罗带:<<古今词话>><<历代诗余>>均多作”裙带”,此似以喻指小周后.今译:宗庙难献的樱桃已落尽-----全都随着春天归去,无知的粉蝶儿还是寻乐双飞.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入夜后小巷里一片岑寂,人们都以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烟草低迷.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简析:此词是李煜在凉城被围中所作.开宝七年(974)十月,宋兵攻金陵,次年十一月城破.词当作于开宝八年(975)初夏.全词意境,皆从”恨”字生出:围城危急,无力抵御缅怀往事,触目伤情.开头”樱桃”二句,以初夏”樱桃落尽”的典型景物寓危亡之痛.此时甚感宗庙难保,樱桃难献,而又随春而归去”落尽”,伤痛良深.”蝶翻”句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子规”句,加深了亡国之预感.句中”小楼西”的西字,不是简单的表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来,故予以特别关注.”玉钩罗幕”,点明以上见闻是从小楼窗口所及.倚窗销愁,,愁偏侵袭,望幕烟之低垂,对长空而惆怅,为国势朝不保夕而自伤.过片写内景,时间自暮入夜.”别巷”句写街巷人散初夜寂寥的景况,渲染环境气氛.”望残”句,刻画出凄然欲绝的惆怅之人面对”烟草低迷”的寂寥天的形象.接写室内的炉香悠闲缭绕着带有”凤凰儿”文的衾枕,却见她空持罗带的愁容.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凄惨,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结句点出一”恨”字,回贯全篇.全词所发之亡国哀怨,深切感人!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1.春半:是指春意正深浓.春光明媚之时。 2.砌下:阶下,玉砌的阶下。落梅如雪:白梅似雪,落英缤纷。 3.雁来句:古人谓鸿雁传书,但如今已到雁来季人却不归来,音信无凭。4.离恨二句: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愁别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今译:别来又是春花烂漫,触目伤情柔肠欲断。 伫立在阶下白梅飘落象雪花似的乱纷纷,刚刚拂掉又落满一身。雁已归来音信却无凭,路途遥迢归梦也难成。 这种离恨恰如无边的春草,越走越远还在萌生。简析: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 乾德四年(966),李煜弟从善入宋不得归。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词。 词并未拘泥与此一情,而是虚笔点染,描绘出一种扩大的感情境界与氛围。词的开篇,点明事由与季节。 为什么在春意正浓.春光明媚之时,却说“触目柔肠断”呢?原是“别来”之阴影笼罩了一切,触目之景还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和形象。 过片紧承“别来”二字,“雁来音信无凭”既是景象的转换,也是情感深入,谓雁能传书,但是雁来人不来,雁归人不归,徒增愁恨。“路遥归梦难成”又翻进一层,为所怀念之人设想,语意奇特,委婉之至。 结尾二句以远接天涯.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语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1.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38年.此处四十年为虚数.2.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3.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4.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5.沈腰潘鬓:沈指沈约,曾有"革带常应移孔。 以此推算,岂能支久"之语.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曾有诗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6.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7.犹奏:别作"独奏"8.垂泪:别作"挥泪".这是李煜降宋之际的词作.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建国四十余年,国土三千里地.居住的楼阁高耸入云霄,庭内花繁树茂.这片繁荣的土地,几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几句话,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但却饱含了多少对故国的自豪与留恋.几曾识干戈,更抒发了多少自责与悔恨.下片写国破."一旦"二字承上片"几曾"之句意,笔锋一叠,而悔恨之意更甚.终有一天国破家亡,人不由得消瘦苍老.尤其是拜别祖先的那天,匆忙之中,偏偏又听到教坊里演奏别离的曲子.又增。 4.很哀怨的诗句红颜弹指老 刹那芳华 你哀怨的叹息 似早已苍老 疲惫而落寞的身影 你华丽而优美的转身 仿佛昙花盛开 一刹那 所有的美丽仿佛 只为你一个人而存在 你天真而无邪的笑容 带来那么多的欢乐 水一样干净而流动的眼神 是那么的清澈 总让人难以忘怀 天上淡淡的月光 远处闻到一阵阵樱花的芬芳 宛如你纯洁的灵魂 在生命的最初 我们都会邂逅 让自己心动的女子 而真正在一起的 又有几个呢? 爱与不爱 只有自己最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