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何处是归途的诗句

1.描写“归途”的诗句有哪些

回乡偶书二首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江南旅情 唐代:祖咏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夜归鹿门歌 唐代: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归嵩山作 唐代: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2.何处是归途下一句

应该是何处是归程,它的下一句是: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

译文: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开头两句为远景,“平林漠漠烟如织”便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如烟如织,扯也扯不开,割也割不断。就连那远处碧绿的山色也使人着恼,叫人伤感。“暝色”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一个“入”字使整个画面波动起来,由远及近、由潜在到表面化。看起来是客观景物感染了其人,实际上是此人内心感受在不断深化。至“有人楼上愁”句,这个由客观到主观、由物到人的过渡完成了。这个“愁”字把整个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绾结在一起,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承上启下,臻于绝妙。下片立足于主观的感受上。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主观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鸟归飞急”。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一方面,南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3.何处是归途下一句

应该是何处是归程,它的下一句是: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代: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连短亭 一作:更短亭)译文: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飞翔。

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

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开头两句为远景,“平林漠漠烟如织”便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它起到笼罩全篇的作用。如烟如织,扯也扯不开,割也割不断。

就连那远处碧绿的山色也使人着恼,叫人伤感。“暝色”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一个“入”字使整个画面波动起来,由远及近、由潜在到表面化。

看起来是客观景物感染了其人,实际上是此人内心感受在不断深化。至“有人楼上愁”句,这个由客观到主观、由物到人的过渡完成了。

这个“愁”字把整个上片惆怅空寞的情绪全部绾结在一起,同时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承上启下,臻于绝妙。

下片立足于主观的感受上。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

“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主观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鸟归飞急”。

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

一方面,南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

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

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

4.描写归途的句子有哪些

1. 曾希冀过这就是归途,最终,生活告诉我们:我们都只是彼此的过客,旅程仍在继续,只能道一声“珍重”后,各自继续自己的旅途。

2. 一张小小的车票,一个大大的背包,风雪相伴,归途路迢迢,只因年来到;一壶烫烫的老烧,一桌香香的菜肴,幸福无限,团圆乐淘淘,回家就是好!

3. 大桥仍然亮着灯,是一条延向远方的跑道,是归途也是出发。

4. 乾坤万法,本无一物;一元复始,九九归途;今日出世,即是末路;今日存在,便为亘古。

5. 宴毕后,在归途中,我反思刚才老李那一番话。想一想,这究竟是过去人类历史所留下的阴影,还是一种心理上杯弓蛇影在作祟呢?

6. 在草地上坐了一下午,看夕阳渐暮,送鸟儿归途,站起身,绿了屁股。

7.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8. 一轮圆月缓缓地爬上山头。昔日苍白的月影更加苍白了,望着那归途的路,月亮似乎也在等待远方的游子回家,只留下几抹残辉照耀大地,慢慢地移动。

9. 爱心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给干渴的的人无限的希望;爱心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帮迷路的人找到归途。

10. 独在异乡为异客,遥望星空,哪里是我的家,哪里是我的归途,哪里有我追寻的梦想,哪里是我余生奋斗的舞台?

11. 我们一直守候在等船的渡口,看着那明朗的天空,却找不到归途。

12. 死亡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用几个贫乏的煞有介事的字说出来的……死亡是一种幸福,是非常深邃的幸福……是在痛苦不堪的徘徊踟蹰后踏上归途,是严重错误的纠正,是从难以忍受的枷锁桎梏中得到解放。

13. 爱情是一百年的孤独,直到遇上那个矢志不渝的守护你的人,那一刻,所有苦涩的孤独,都有了归途。

14. 学习的作用就好比在大海中船舶的指路明灯,如果不去探索学习,那么小船在浩瀚的海洋中毫无方向,不知归途。

15. 一枚落叶在你眼前飘扬,带着秋日的微黄,带着山野的馨香,带着云天的寄托,带着盛夏的梦想,带着归途的舒畅,轻轻捎你一份安祥:霜降过了,记得加衣裳!

5.描写归途的句子

一、落地窗,窗内,洒了一地的明媚,窗外,繁衍了满地的苍翠,窗帘上的流苏,飘动着,此刻的最美。这时,只管细细地体会,清幽处的最真最美。

二、寻找你的足迹,那种刻骨的感怀依然这样的清晰可见,千年情长,千年情觞。

三、凉意慢慢湿透了我的回忆,那个素面朝天的小女孩,那个在暮日下葬花的女孩,那个习惯用文字填补心灵空白的女子,如今,已经踪迹难觅。

四、何为平淡才是真?当你欢愉的时候,回头看到他在身边。午夜梦回,泪湿了枕巾,他在旁边,伸手就能触摸到温热的身体,听到他的呼吸,瞬间一颗心落回到胸腔里。世间女子,最终求的,不过是如此。

五、我微笑着看你来的方向,并不意味着我快乐,不眠夜,馨香若兰的气息,是对影似水的柔情。

六、有时候,你说的话可能会伤到别人,但有时候,你的沉默会让人伤得更深。

七、脸上的快乐别人看得到,可是你深藏在心里的痛又有谁能感觉到。

八、在自己面前,应该一直留有一个地方,独自留在那里。然后去爱。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是谁,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可以爱多久。只是等待一次爱情,也许永远都没有人。可是,这种等待,就是爱情本身。

九、雨点婉约的敲打在窗棂上,轻柔而绵长,一场又一场跌落的细雨之后,寂寞,抚慰着曾经繁华后的苍凉。

十、因为相遇,总以为红尘最美,总是期待手扶扶桑,将最苦涩的等待换成最美丽的誓言,并使之永恒,也曾想用我千般柔情,网住你的心,陪伴你渡过漫漫长夜,用最暖的爱温暖你冰冷的心。

6.【如何鉴赏李白的“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从字面上我们不难看出是描写诗人思乡的情感. 像许多古时候的游子一般,漂泊在外乡音难闻,山一程水一程,长路漫漫,看见的却仍旧是交换更替的亭子,望不到边得归途,此情此景豁达如太白也心不禁感叹. 我们中国的古诗按情感可分为几类,有离情别绪的,有抒发怀才不遇的. 还有一种很重要的情感,就是思乡怀远. 说到思乡实在太多,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也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举头望明月”,月是一个表达思乡十分常见的意象.苏轼的“明月几时有”、王安石的“明月何时照我还”.像这样以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有诗人说“月是故乡明”,其实普天同月,哪里的月不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只是那一份乡情.明月千里寄相思,“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 无论走到何方头顶这的依旧是那一片天,那一轮月.所以我们只稍一抬头,望见那一轮明月便情不自禁的怀想:同一天地间的那个称之为故乡的地方,是否也是如此花好明月夜.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是王湾的《次北固上下》.同样乡书,和归2雁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我们往往看到这些意象就能联系起思乡的情怀,这是中华名族长期文化积淀产生的一种共鸣.我爱我们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爱那华美的服饰,陶冶性情的书画,情真意浓的诗词.这是一笔伟大的财富,宝贵的遗产,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条件的给予呢?这些民族的精神文化留驻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只消一轮明月,一封家书,一叶孤舟就能引起我们心里无数的乡情. 话扯远了,还是回到正题.“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自问自答,诗人望着漫漫长路叹见不到归程,只见到一个有一个更替的长亭短亭,道出了诗人无限的惆怅.这里没有明月,没有孤雁,没有直说思乡,却由归途上的一个又一个的亭子,让人眼前仿佛现出那条漫漫的归程. 《涉江采芙蓉》一首南北朝民歌,其中有一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与李太白的是词并不属同类,但都有一种道里悠长之感(道路的道,五里一徘徊的里). 乡愁古今同,只因乡情乃人之常情.只有当你离家之后才会想家,出国之后发现自己竟然也是一个爱国人士,家乡变得那般可爱令人怀念.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常常忘了自己身处的地方,却在离开了之后时时想起.看不见爱,其实已置身爱里.我们也常常忘了自己,因为我们都习惯了向外看,却忘了回头看看自己.如果身处异国就尽情的思念,如果还在老地方就重新看看这故土,如果感到麻木乏味就用心的挖掘,细心地体味.如果觉得累了,就闭上那双忙碌地注视着身外之物的眼睛,休息一下,关心关心自己. —— 云亭杂感。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