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泸县家乡手抄报资料乡情是东港的山,风风雨雨中永远微笑着,卓立着。大孤山的千年古刹静穆庄严,佛.儒.道三教,慰藉着祈祷者的虔诚。 乡情是东港的海,浩浩荡荡的鸭绿江注入其中,孕育出鲜美的海中生灵。放眼南望,甲午风云硝烟散尽,在岁月之岸,用历史教诲后人。 乡情是东港的泉,那清澈透明的咸水,用温暖濯洗疲惫的身心,浇灌游子的梦田。 乡情是东港的岛,岛与岛相依,岛与岛相望,似一颗颗撒落在大海里的珍珠,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看云起云飞,潮涨潮落,听海鸟呢喃,鱼虾击水,沐海风,踏海浪,铺陈着海岛之恋的美丽画卷。 乡情是东港的河,纵横交错间收藏着我的童年记忆,当微风由北向南,吹响黄海的涛声,有一支遥远的童谣飘来,唤醒多少无邪的笑靥。 乡情是我们的大东港,潮汐是你的脉搏,天然不冻是你的气节,一望无际的泥滩是你的妆容,百年风雨,世纪沧桑,一部港口演变史就是一个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 踏着一万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前阳人”的足迹,让我们一同倾听来自远古的音符,奏起奋进的乐章,山.海.泉.岛.河.港汇聚成迷人的交响,萦绕在每个东港人的血脉里。 如果说一滴雨点是一滴相思的泪,我不知受了多少哀婉忧伤的痛;如果说雨滴是希望的音符,我不知心海里装载了多少梦想的歌谣;如果说雨点是一句赞颂的诗句;我不知用什么词语来赞美我的家乡! 我游览过水平如镜的西湖;欣赏过波澜壮阔的黄河。但是家乡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这些平凡再也不能平凡的事物,却让我难以忘怀。她虽没有北京的壮丽;上海的繁华;桂林山水的秀丽;庐山瀑布的磅礴,可她在我的心中占据着神圣的位置,不管怎样,她还是那么的美,美得那样自然,那样淳朴,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2.以感恩学长为主题的文章诗歌为诗歌的高贵而低头写作——读师弟陈宗华的诗文/泸州.曾佐然 通过阅读宗华的诗,我知道了宗华是我的师弟.在我读书的时候,我们创办了《露角》文学社,而宗华他们却创办了《玉蟾青年》. 同样热爱文字的我和宗华,经过岁月的洗涤,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境遇.我由于爱好文学而转行行走在新闻里,写作新闻成了我赖以生存的工作.而宗华,却在工作之余,坚持写作一种叫诗的东西.“我当过农民工/看过大海/现在没事就写写文字/权当是读书时向往的“诗”/同事们都问——/你那些玩艺儿值多少钱啊?/我们都不会看啊…… ”——《泸县二中》陈宗华的写作不仅仅是出于文字的热爱,在于用文字照亮自己的孤寂与真实. 在物俗横流的世界里,到处是金钱和情感的浓雾,正是在这种失去方向感与话语方式的情景下,宗华坚持他焦虑的诗歌行程. “面对生活,我是卑微的.进入诗歌,我是高贵的.”——《将底色进行到底》.宗华命运多变,不仅当过五金工,还当过制衣工,工地上的炊事员,还试着养殖过鸡,现在也不过是一个转制化工厂的一个操作工.然而,他说,越是遇到艰难困苦时,我越是不能轻言放弃,直面惨淡需要诗人生活的勇气!“只要你不倒/我们的乡思便有完整的核/存放五谷丰登”——《老家的房子,你别倒》.关注人生,关爱生命,宗华的诗引领我们向善向美.“爱着母亲,身边任何事物,都可以入诗.“ 因此,诗歌写作对宗华,不再仅仅是抒情的工具,更多是成为精神价值的载体.“她们连枝摘下/带叶的嫁妆/开始将乡村向着城市批发.我无法全部占有她如故乡/只捡一颗颗脱枝的过秤/品尝圆圆的飘零”——《又到桂圆成熟时》.尽管是一些普通的感受,却试图写出自己精神裂变的过程,也努力折射出这个时代的一些典型症状.记忆很深的是宗华写九曲河水白莲的的诗,里面泡含着对环境日益受到污染破坏的隐忧.通过诗歌,直接抵达满怀忧思的宗华,本真的宗华,丰富的宗华.我以《致宗华》结束我的行文.在你诗歌中行走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多余的激情你就象一只蚂蚁拖着一块比自己身体大出许多倍的食物匆匆前行我分明觉察到某种辛酸而顽固的东西在是是非非的边缘我一寸一寸地挣扎是离弃还是靠近无奈我跨不过诗歌的质点你的背影足够我疼痛一辈子。 3.泸县的渊源历史1.泸县古称江阳,从西汉武帝建元6年时(公元前135年)设县治起,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泸县在清代时称泸州。 2.泸县是四川省泸州市下辖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介于东经105°10′50″~105°45′30″,北纬28°54′40″~29°20′00″之间。泸县东与重庆市永川区、泸州市合江县连界,南与泸州市龙马潭区和江阳区相邻,西与自贡市富顺县接壤,北与重庆市荣昌区和内江市隆昌县相连。 3.泸县是全国文物大县,拥有泸县龙脑桥、泸县宋墓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6个53处,是国家级建筑劳务基地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国家级卫生城市,西部经济百强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