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于金陵古都的诗句

1.有关“金陵”的诗句有哪些

1、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张祜(唐代) - 《题金陵渡》

释义: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2、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唐代) - 《金陵酒肆留别》

释义: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3、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李颀(唐代) - 《送刘昱》

释义: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4、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欧阳炯(五代) -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释义:夕阳斜照着故都金陵,茵绿的春草与江岸连平,晚霞烧红了江天,大江东去滔滔无情。

5、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康与之(宋代) -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释义:金陵有着龙虎石像,威武壮观,古往今来六代昌盛豪华。

6、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刘长卿(唐代) -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释义: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7、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李白(唐代)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释义:钟山怀抱金陵城,往昔曾经霸王气十足。

8、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李白(唐代)-《金陵三首》(一)

释义:而钟山却空有壮丽的景象,长江天堑也变得清波平静不起波澜。

9、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唐代)-《登金陵凤凰台 》

释义: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10、宜笑入香台,含嚬出幽径。——汤显祖(明代)-《雨花台所见》

释义:一脸欢喜进入香台,在幽静小道中徘徊。

2.有哪些关于金陵的古诗

《初至金陵》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

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

《金陵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秦莫恃栈阁,吴莫恃壍江。

不能恃以德,二国竟亦降。

迩来屡兴废,由险轻万邦。

谁知荒凉城,空存如刳腔。

我今经其下,吊古语愧哤。

嗟哉石头潮,助怒常舂撞。

《金陵雪中》

年代: 宋 作者: 刘过

风幻寒威夜扑人,晓看云脚四垂阴。

牧羝塞上功名泪,骑马蓝关窜逐心。

冷面不春愁菀结,冻须如铁恐萧森。

书炉醉拨灰为子,不为间思暖帐金。

《金陵夜泊》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冷烟轻淡傍衰丛,此夕秦淮驻断蓬。

栖雁远惊沽酒火,乱鸦高避落帆风。

地销王气波声急,山带秋阴树影空。

六代精灵人不见,思量应在月明中。

《金陵道上》

年代: 宋 作者: 释斯植

一望江山去不回,断碑荒草旧宫台。

六朝陈迹皆如梦,夜夜寒潮送月来。

3.有关六朝古都南京的诗词..

很多的呀,如: 宋,张耒,《怀金陵三首之三》: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客,卧入江南第一州。 唐,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清,蒋超,《金陵旧院》锦绣歌残翠黛尘,楼台已尽曲池湮。

荒园一种瓢儿菜,独占秦淮旧日春。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还有很多很多的,您自己上网找找吧。

4.写金陵名胜的诗句

《金陵古城》[原] (七绝)吴城越邑古场州,十代京都战未休;百万雄师平宇内,金陵从此展红旒。

《游钟山》[原] (七律)钟灵毓秀紫金山,福地原来别有天;近水楼台晴亦雨,矗崖宝塔夏犹寒;先生陵墓呈祥气,灵谷禅堂结佛缘;游客熙熙人浪涌,醉人美景尽兴看。《秦淮河》[原] (七律)十里秦淮灯火灿,楼台亭榭绕河堤;笙歌浓酒盈朱雀,古籍奇珍满乌衣;肃穆庙中拜孔子,庄严院内偈贤耆;升平盛世游人醉,漫步棂星八绝奇。

《秦淮春趣》[原] (五绝)曲径生幽溆,花开溢酒香;旗亭春弄笛,画舫晚鸣榔。《阅江楼》[原] (七绝)有记无楼六百载,平砥空对大江咽;喜逢盛世华楼起,笑迎波涛直矗天。

5.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凤台山。相传刘宋元嘉年间因异鸟集于山而建。

②吴宫:三国时孙吴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

③衣冠:指王公贵族。

④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⑤二水:秦淮河流经南京西入长江,因白鹭洲横其间而分为二支。

【译文】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空,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贵族早已进入坟墓。三山矗立在天边,若隐若现。白鹭把江水分为两道。浮云总是遮蔽日月,不能回到长安,内心沉痛忧郁。

【赏析】

李白年轻时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诗性大发。怎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心头”。尽管如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后来,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韵律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金陵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惟有眼前的自然美景是永恒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其颈联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_^望采纳^_^

6.李白写的关于金陵的诗

登金陵凤凰台 作者:【李白】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未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

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

」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

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瑞的象征。

李白眼看安禄山危害唐室,想念昔时凤凰鸟憩息凤凰台的传说,而今凤凰鸟不再来,只有江水依旧向东流。 金陵为三国时孙权建都之地,晋朝永嘉之乱,晋室南渡之后也建都于凤凰台所在地金陵城的东南,李白在台上想象当年吴宫的繁华景象,以及晋代那些达官贵人曾有过的风光事迹,如今都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一个朝代弱了、亡了,马上有另一个朝代兴起,唐代太平盛世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也成了过去,安史之乱起,唐室岌岌可危,怎不令李白忧心?站在台上,看到远处的三山及白鹭洲,而长安城呢?李白最后一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在诗词里常以浮云指小人,以白日比喻君主。

浮云蔽白日是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向君王进谗言陷害贤臣,使忠臣没有机会向皇帝进谏言。下句「长安不见使人愁」,指李白感叹自己被放逐,眼见天上浮云杳杳,不见长安,忧愁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到长安,或者说,安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未收复,为长安城忧伤。

这个比喻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相传晋明帝小时候坐在晋元帝膝上,元帝问他,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明帝答说长安近太阳远,因为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元帝为他的聪明高兴,第二天便当着群臣面前再问明帝同样的问题,没想到明帝却答说,太阳近,长安远,因为抬起头来见得到太阳,却见不到长安。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元帝时改都金陵。

与唐代因为安使之乱而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的情况很类似,因此李白诗末二句「浮云蔽白日」也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李白写这首诗纯粹是由怀古而引发怀君之思,加以感伤自己因遭小人谗言所害而被贬谪,登上凤凰台,望不见长安,一时触景伤情而写下这首诗,并没有与崔颢争胜之意,两人争胜之说全是后人附会的。

而前面所举打油诗的由来,是因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又赦回,路过江夏,曾写过一首〈江夏赠韦南陵冰〉诗说:「我且为君捶谇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李白因心情忧愁郁闷,故意写这种豪快语,以解心中不平之气。后来又写一首〈醉后答了十八〉诗,以对应捶碎黄鹤楼诗说:「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为自己前首诗的狂放自我解嘲,本来只是文人的游戏文章,没想到唐末五代时有位禅僧经过黄鹤楼,便摘取李白这两首诗的句子写成这首:「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旁边有一同来游玩的僧人也题了一句:「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转风流。

」另外一位僧人又加一句:「酒逢知己,艺压当行。」而使得后人误以为李白作〈登金陵凤凰台〉诗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争意气、争长短,并留下这首有趣的打油诗。

事实上全是后人穿凿附会的。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