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槟榔的优美诗句

1.描写“槟榔”的诗句有哪些

1)《读史》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自古功名亦偶谐,胸中要使浩无涯。

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

2)《久寓泉南待一故人消息桂隐诸葛如晦谓客舍不》

年代: 宋 作者: 戴复古

寄迹小园中,自笑客异乡。

东家送槟榔,西家送槟榔。

咀嚼唇齿赤,亦能醉我肠。

南人敬爱客,以此当茶汤。

殷勤谢其来,此意不可忘。

3)《台湾竹枝词》

年代: 清 作者: 梁启超

绿阴阴处打槟榔,蘸得蒟酱待劝郎。

愿郎到口莫嫌涩,个中甘苦郎细尝。

4)《次韵胡彦明同年羇旅京师寄李子飞三章一章道》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丁未同升乡里贤,别离寒暑未推迁。

萧条羁旅深穷巷,蚤晚声名上细毡。

碧嶂清江原有宅,白鱼黄雀不论钱。

槟榔一斛何须得,李氏弟兄佳少年。

5)《蔬食》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肉食从来意自疑,斋盂况与病相宜。

老羝昔作春蔬祟,断稿今无晚钓诗。

陌上烟苕谁采采?墙阴风叶正离离。

人生饥饱初何校,一斛槟榔笑汝痴。

2.食槟榔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

《南史》卷十五《刘 穆之传穆之少时,家贫诞节,嗜 酒食,不修拘检。

好往妻兄家乞食,多见辱,不以为耻。其妻江嗣女,甚 明识,每禁不令往江氏。

后有庆会,属令勿来。穆之犹往,食毕求槟榔。

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乃常饥,何忽须此?……及穆之为丹阳尹,将召妻兄弟,妻泣而稽颡以致 谢。穆之曰本不匿怨,无所致忧。

及至醉饱,穆之乃令厨人以金拌贮 槟榔一斛以进之。”相传南朝宋人刘穆之少时家贫,常往妻兄家乞食,妻 禁而犹往,因向妻之兄弟求食槟椰而受到嘲笑。

后人遂以“食槟榔”用 作指喻因贫受嘲戏之典。唐•李嘉祐《送裴宣城上元所居》:“泪向槟榔 尽,身随鸿雁曲。”

唐•卢纶《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且 请同观舞鹳鹆,何须竟晒食槟榔。”。

3.求苏东坡《食槟榔》诗全文

食槟榔 月照无枝林,夜栋立万础。

眇眇云间扇,荫此九月暑。上有垂房子,下绕绛刺御。

风欺紫凤卵,雨暗苍龙乳。裂包一堕地,还以皮自煮。

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

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

诛彭勋可策,推毂勇宜贾。瘴风作坚顽,导利时有补。

药储固可尔,果录讵用许。先生失膏粱,便腹委败鼓。

日啖过一粒,肠胃为所侮。蛰雷殷脐肾,藜藿腐亭午。

书灯看膏尽,钲漏历历数。老眼怕少睡,竟使赤眦努。

渴思梅林咽,饥念黄独举。柰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

牛舌不饷人,一斛肯多与。乃知见本偏,但可酬恶语。

4.关于 槟榔

提起槟榔,长沙人恐怕是没有不知道的了,除了部分青壮年有这个嗜好外,连有的老人、妇女及至孩童也不乏嚼槟榔者。

嚼槟榔的历史亦应是相当悠久了,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红潮登颊醉槟榔”之句。明代李时珍对槟榔则有详尽的描述:“槟榔子既非常,木亦特异,大者三围,高者九丈……但性不耐霜寒,故不得北植。”

其大者三围,高者九丈,如此巨大的槟榔树,无疑使我们想起《采槟榔》一歌:“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优美艳丽的曲调,令人有无限遐想。

性不耐霜寒,不得北植,所以,海南及岭南是槟榔的发源地。古书《山海经》中还曾有“黑齿国”的记载,即因槟榔的汁液呈紫红色,嚼槟榔日久会使人牙齿变黑。

发现槟榔之初,并非嚼食而是药用,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以后才渐渐发现因可嚼食而独具魅力,这也是它流传至今,颇富生命力之故。

槟榔鲜品青绿而坚,不能嚼用,需加工成黑褐色后切瓣点上胶状心子方能嚼食。一棵槟榔之好坏固然与产地及肉厚纹细有关,但点“心子”就大有学问了,如薄荷香型,桂花香型,芝麻、桂支油,石灰槟榔等等。

嚼槟榔何以会“醉”、会脸发红呢?据医家推断,一是槟榔本身所含之生物碱,二是点槟榔的“心子”中含石灰汁、饴糖、酒、香精等混合物,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引起植物神经兴奋所致。 有人问,假如槟榔嚼后吞进肚里会咋样?笔者曾遇到过一北方小青年,他初来长沙见别人嚼槟榔很有味,于是也买了一小瓣槟榔嚼后霸蛮吞下(他不知道不能吞食),但事后二日随大便排出。

而如果槟榔个子大吞了下去,那则有麻烦了。 一度曾有人说,吃槟榔会致口腔癌,恕我孤陋寡闻,我没有见过关于吃槟榔引起口腔癌的报道,也没有遇到过吃槟榔得口腔癌的病人,当然这不是提倡嚼槟榔。

久嚼槟榔引起面部嚼肌增大及牙齿严重磨损这倒不假。故此,嚼槟榔还是以适可而止为好。

至于女士小姐则以不嚼槟榔为妙,因吃相不雅,也免得成了“黑齿国”的臣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