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写过最伤感的诗是哪首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第一首先以“长相思,在长安”直白的诉说自己身在异地,而思恋的人在长安.然后开始描写环境:“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已到了有霜的时节,连竹席上都透着寒意.此处诗人由秋声、秋意起兴,一幅秋景忽突突的展现出来了.在这个“微霜凄凄”的日子中,诗人在做什么呢?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哦,原来诗人在这个寒气袭人的秋夜里,挑着孤灯在思念一个人,“思欲绝”,李白诗中惯用此法,在动词后用虚词加以补充,起到强调和肯定的作用.在此,让我们更能体会到那种思念到极至的揪心之感.且看,诗人思之不得,开始烦躁不安,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卷起窗帘,发现窗外浩月当空,霜繁星稀,寒气逼人,秋意越发浓了,这样的相思让人更加难以入眠了,于是诗人只好望着月亮空自长叹.如此的沉重的心事,他在思恋谁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原来他是在思念他的心上人呵! 既有如此刻骨的相思,该怎样去遣怀呢?诗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先用一句浅显的对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氛围中,然后紧接一句“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吐露得淋漓尽致,且看:上面有苍苍茫茫的青天,下面是绿水荡漾的波澜,二人相隔天长地远,连魂魄飞来飞去都极为辛苦,何况隔着关山险阻,难以逾越,相见就更加艰难!原来爱到极至,连做梦都是如此期盼相见,尽管相隔千山万水,魂魄也会不辞劳苦的来回飞越.然而,怕只怕“梦魂不到关山难”,因为险阻,梦中的魂魄也越不了关山,使二人不得相见,如此相思,长久下去,岂不让人摧折心肝?于是末一句用“长相思,摧心肝”来结束全篇,让人感觉话已毕而情未尽,胸臆直抒,荡气回肠! 此篇整体看来短小精练,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集描写、抒情、叙述于一体,处处真情流露,质朴自然.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文字浅显易懂但不落俗套. 人们也许会思索,怎样的情感会有如此大的阻碍,连梦魂也难以逾越呢?从字面意思上,这的确只是男子在思念自己心爱的女子时的一番痛彻之言.但曾有人考证,认为这是李白被谤离开长安的怀君之作,寄托他对理想的追求和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和忧伤.然而我想,李白一生曲折离奇,想象奇妙,大胆热烈,敢说敢为,他的苦闷何须用如此迂回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蜀道难》《行路难》等就是例子. 当然,无论诗人原意如何,有何托词,暗隐何事,也并非自己今日所想去考证和想要表达的.今日,就权当作一篇纯情感的诗来读它吧,人生能得一男子如此深挚的爱怜和相思,夫乎何求!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化中,也许人们最初只是为了模仿,后来竟形成了一种习惯.如男子悲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宋玉;女子伤春,人们就会想起杜丽娘一样.而正是因为这一春一秋,秋去春来,才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思念,是年年岁岁、无时无刻不在的.《长相思》一中,男子在秋夜因思念心上人发出了“长相思、摧心肝”的呐喊,对女子的相思之苦,诗人又是怎样来描绘的呢?。 2.李白的伤感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 李白《怨情》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日色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 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 李白《劳劳亭》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 李白《渌水曲》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 李白《丁督护歌》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 李白《独不见》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 李白《丁督护歌》 3.李白写过最伤感的诗是哪首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第一首先以“长相思,在长安”直白的诉说自己身在异地,而思恋的人在长安。然后开始描写环境:“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纺织娘在金井栏边鸣叫,已到了有霜的时节,连竹席上都透着寒意。此处诗人由秋声、秋意起兴,一幅秋景忽突突的展现出来了。在这个“微霜凄凄”的日子中,诗人在做什么呢?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哦,原来诗人在这个寒气袭人的秋夜里,挑着孤灯在思念一个人,“思欲绝”,李白诗中惯用此法,在动词后用虚词加以补充,起到强调和肯定的作用。在此,让我们更能体会到那种思念到极至的揪心之感。且看,诗人思之不得,开始烦躁不安,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窗户边,卷起窗帘,发现窗外浩月当空,霜繁星稀,寒气逼人,秋意越发浓了,这样的相思让人更加难以入眠了,于是诗人只好望着月亮空自长叹。如此的沉重的心事,他在思恋谁呢? “美人如花隔云端”!原来他是在思念他的心上人呵! 既有如此刻骨的相思,该怎样去遣怀呢?诗人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先用一句浅显的对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一个更大的空间和氛围中,然后紧接一句“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将自己的相思之情吐露得淋漓尽致,且看:上面有苍苍茫茫的青天,下面是绿水荡漾的波澜,二人相隔天长地远,连魂魄飞来飞去都极为辛苦,何况隔着关山险阻,难以逾越,相见就更加艰难!原来爱到极至,连做梦都是如此期盼相见,尽管相隔千山万水,魂魄也会不辞劳苦的来回飞越。然而,怕只怕“梦魂不到关山难”,因为险阻,梦中的魂魄也越不了关山,使二人不得相见,如此相思,长久下去,岂不让人摧折心肝?于是末一句用“长相思,摧心肝”来结束全篇,让人感觉话已毕而情未尽,胸臆直抒,荡气回肠! 此篇整体看来短小精练,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集描写、抒情、叙述于一体,处处真情流露,质朴自然。音韵协调,朗朗上口,文字浅显易懂但不落俗套。 人们也许会思索,怎样的情感会有如此大的阻碍,连梦魂也难以逾越呢?从字面意思上,这的确只是男子在思念自己心爱的女子时的一番痛彻之言。但曾有人考证,认为这是李白被谤离开长安的怀君之作,寄托他对理想的追求和理想无法实现的苦闷和忧伤。然而我想,李白一生曲折离奇,想象奇妙,大胆热烈,敢说敢为,他的苦闷何须用如此迂回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蜀道难》《行路难》等就是例子。 当然,无论诗人原意如何,有何托词,暗隐何事,也并非自己今日所想去考证和想要表达的。今日,就权当作一篇纯情感的诗来读它吧,人生能得一男子如此深挚的爱怜和相思,夫乎何求! 在浩瀚的中国古典文化中,也许人们最初只是为了模仿,后来竟形成了一种习惯。如男子悲秋,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宋玉;女子伤春,人们就会想起杜丽娘一样。而正是因为这一春一秋,秋去春来,才让人更加深切的体会到,思念,是年年岁岁、无时无刻不在的。《长相思》一中,男子在秋夜因思念心上人发出了“长相思、摧心肝”的呐喊,对女子的相思之苦,诗人又是怎样来描绘的呢? 4.李白的最悲伤诗词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 注释 弃我而去的昨日,早已不可挽留。 乱我心思的今日,令人烦忧多多。 万里长风,送走行行秋雁。面对美景,正可酣饮高楼。 先生的文章正有建安风骨,又不时流露出小谢风的清秀。 你我满怀超宜兴致,想上青天揽住刀月。 抽刀切断水流,水波奔流更畅;举杯想要销愁,愁思更加浓烈。 人生在世,无法称心如意,不如披头散发,登上长江一叶扁舟。 5.李白写过最伤感的诗是哪首在李白的乐府诗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恰恰也具有悲剧忧伤的情感。 我读遍李白的诗歌,认为他是李白为数不多的具有忧伤情怀的诗歌当中最悲伤的一首。 这就是那首著名的《长干行》。 后来的人们常说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即来源于这首歌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首歌行中几乎没有用典,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句子。李白就是用汉乐府长篇叙事诗的结构和表现方法把一个少女的爱情以及婚姻经历的几个阶段巧妙的表达了出来。 在诗歌当中用风景描写表达岁月的变幻,用细腻微妙的心理描写表达少女到少妇对爱情和相聚的渴望以及她久等不见夫君以后的忧伤和苦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