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中学生古诗词竞赛

1.中学生古诗词大赛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咏梅之作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

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

他称赞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严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

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以后的咏梅,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咏梅诗山园小梅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绝句(之—)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之二)陆游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梅花绝句(之三)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江梅唐·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杂咏唐·王维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江上梅唐·王适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庭梅咏寄人唐·刘禹锡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梅花唐·庾信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雪里觅梅花唐·萧纲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梅花唐·蒋维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2.当代学生古诗文大赛

买本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吧 收集的都是名言警句自然名句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1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7.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18.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20.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2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22.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3.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24.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花鸟草虫名句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 12.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时日节日名句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

3.中学生文言文古诗词大赛70篇

原文:昔有人将猎(1)而不识鹘(2),买一凫(3)而去。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凫不能飞,投(6)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14)得他兔否?”

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4.2017年第十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复赛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高一高二组)

一、选择题(共20分)

1.(2分)

A—e,B—b,C—c,D—d,E—a

2.(2分)

A—a,B—b,C—c,D—d,E—e

3. D(2分)

4.(4分)

名作动:F 使动用法:A

名作状:H 意动用法:B

形作动:G 介宾短语后置:C

宾语前置:D、E

5.(5分)

A(应为“静夜恩”)

I(应为王翰或《出塞》)

6.(5分)

A(应为文学家萧统)

B(苟子是韩非的老师)

E(《文赋》是西晋陆机所著,《典论•论文》是曹圣所著)

F(不包括李白)

G(应先史学后文学,要对应搭配)

【评分标准】

1,2两题中只要每题画错一条线,就不得分。第4题每错一个成语归属,就扣一分。第5题错一个扣三分,错两个扣 五分。第6题错一个扣一分。

二、填空题(共20分)

7.(1)可以明得失(1分)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分)

8.黄发垂髦,并怡然自乐(1分)

9.(2分,每格0.5 分) (1)黄鹏又啼数声(2)山深闻鹏鸪(3)子规声断(4)怕听啼鹊

10. (1)戒色、戒斗、戒得(1分) (2)《黔之驴》、《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1分)

11.(1)新婚夫妇的卧室(1分) (2)公婆(1分)

12. (2分,每格0.5 分) (1)向南(2)放纵(3)推崇(4)清高

13.西行(1分)

14.(1)施以烹刑(古代以鼎镬煮杀人的酷刑)(1 分) (2)臣请就汤镇镬(1分)

15.(1)旋律苍凉悲壮(1分) (2)旋律高亢激越(1分)

16. (4分)随任在京。一钱于地。俯拾焉。必有舛错。急欲面陈。【评分标准】每错一处扣一分,扣满4分为止。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

17.(1)祭或祭神(1分) (2)察或察狱(1分)

18.(1)平静而愉悦(1分) (2)只要党风正,社会主义航船定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意近即可)(1分)

19.(1)想捎个信儿鸿雁谢绝说太远(意近即可)(2分)拟人(1 分) (2)从传书不能到写诗述怀,表思念之切;用看花饮酒与灯下听雨的细节,表思念之深;以想象老友的艰苦与毅力,表思念之诚。(3分)

20. (1 )C(①患:为……担忧;②患:讨厌,厌恶;③过:过错;④过:犯过错)(2分) (2)①朝廷的大堂名词(1分)②上朝动词(1分) (3)C(2分) (4)B(2分) (5)B(不是逃不越 境才是良大夫)(2分) (6)①(如果)(你)前去进谏(晋灵公)却不接受,那么,没有人接替你了。请允许我先去进谏, (如果)(晋灵公)不接受,那么,你可接替我。(3分)②没有谁向善没有个好的开头,却很少有人能坚持 到底的。(3分)0 (7)就“不君”程度讲,由轻到重,更能引人愤慨;就文章结构讲,后写的杀人事件是引起进 谏的直接原因。(4分)

四、鉴赏题(共30分)

21.(15分)【评分标准】鉴赏的实质是分析,即阐明重点,说透特点,解读难点。这篇文章的特点是:问题 次第而出,矛盾层层推进,主题最后坐实,借喻发人深思。学生如果抓住作者这条思路娓娓道来,就是上乘之作,得分当在13、14、15之列。

22.(15分)【评分标准】既然是比较阅读,就要比较出异同之处,甚至比较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处: 一是两首诗歌在结构方面的共同之处是前半部分都是写秋景,后半部分都是着重抒情。二是李诗突出战后的 悲壮场面和危急形势,范诗着重渲染战争间隙的肃杀氛围,都为抒情作了铺垫。三是李诗后半部分在后援部 队苦战不利的情况下写出报效朝廷的决心,范诗则是在战局僵持状态下写出对胜利的希望和对家乡的思念。 ——如果有学生从推敲字句着手,例如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谈既然黑云压城何来日光映照等,就有 可能出现开口小而挖掘深的好文章。

五、附加题(10分)(题目中已作详细提示,评分时也可参考)

5.2018第十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适用答案(一定要高中版

马诗(其一)

1. 汉武帝 ? ? 借古讽今

2. 用来讽刺御马们由于条件国语优越国语肥胖而失去了奔跑飞驰的能力。

3. 这两句隐喻朝廷中充斥着平庸无能之辈,他们高管厚禄,脑满肠肥,毫无治国图强之抱负和才能。

4. 统治者痴迷求仙却美梦成空 ? ?信任庸臣导致满朝碌碌无为之辈 ? ? ?

秋浦歌(其一)

1. 明月如同在清水中洗涤过一样,绽放出皎洁的光辉 ? ? ? ? ? ? ? ? ? ? ? ? ? ? ? ? ? ? ? ?

2. 飞

3.听觉 ? 宁静,喜悦

6.50分

一、选择题(50分)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 )的名句 A.陈子昂 B.王勃 C.王维 D.杜甫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作者于谦是( )人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的作者是( ) A.李商隐 B.杜牧 C.杨万里 D.李清照 4.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下句是( ) A.蜻蜒飞上玉搔头 B.芳草萋萋鹦鹉洲 C.桃花流水鳜鱼肥 D,映日荷花别样红 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

A.月黄昏 B.星如雨 C.花木深 D.蝶难来 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中,主要用到的修辞方法是( ) A.对偶 B.排比 C.反复 D.比喻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自杜甫的( ) A.《登高》 B,《旅夜书怀》 C.《春望》 D.《江南逢李龟年》 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出自( ) A.《岳阳楼记》 B.《桃花源记》 C.《醉翁亭记》 D.《小石潭记》 9.《曹刿论战》选自( ) A.《春秋》 B.《战国策》 C.《左传》 D.《国语》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姑苏”指( ) A.杭州 B.苏州 C.扬州 D.赣州 11.“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中“右军”指的是书法家( ) A.王羲之 B.欧阳询 C.颜真卿 D.柳公权 1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是( ) A.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老年人如夕照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它的果实)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C.先帝不以臣卑鄙 (无耻卑劣)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与子女) 14.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 A.吾祖死于是 (在这件事上)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监狱) 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更不必说) D.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沟通) 15.下列古代词语后来被新词所取代,取代正确的一项是( ) 社稷 庠序 高堂 黎庶 A.国家 学校 父母 百姓 B.国家 书房 上房 人民 C.宗庙 学校 殿堂 平民 D.祖国 学校 朝廷 百姓 1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百姓) B.匹夫有重于社稷者 (百姓) C.布衣之交尚不可欺 (百姓) D.今王播弃黎老 (百姓) 17.下列成语与“而或长烟一空”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丝不苟 B.一相情愿 C.一目了然 D.一无所有 18.下面与“斗折蛇行”中的“斗”“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隶而从者 D.不可知其源 19.下列句中的“则”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则”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非死则徙尔 20.下列句中与“花之隐逸者也”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1.《曹植聪慧》评论“曹植善属文”; (1)下面属于曹植所撰写的是( ) A.《短歌行》 B.《燕歌行》 C.《白马篇》 D.《蒿里行》 (2)文中“太祖甚异之”应译为( ) A.曹操很奇怪他 B.曹操对他非常惊讶 C.曹操认为他很奇特 D.曹操对他的才能很惊讶 (3)下列成语与曹操有关的是 ( ) A.老骥伏枥 B.四面楚歌 C.狡兔三窟 D.指鹿为马 22.《张孝基仁爱》曰:“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1)与“不复有故态”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B.故人西辞黄鹤楼 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D.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2)文中“徐”解释为( ) A.从容不迫 B.缓慢 C.舒缓 D.宽松 (3)划线句解释正确的是 ( ) A.于是将自己父亲聚积的财产呈献给他 B.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 C.因此将父亲派给他的财产归还他 D.竟然把他父亲散落的财产交还于他 23.题金陵渡 (唐)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1)“金陵”即南京的别称。

下列不属南京别称的一项是 ( ) A.建康 B.临安 C.江宁 D.白下 (2) 对“津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河 B.渡船 C.渡口 D.渡过 (3)从金陵到峨嵋,史上有诗曰:“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 A.苏洵、苏轼、苏辙 B.杜甫、杜牧、杜荀鹤 C.曹操、曹丕、曹植 D.班彪、班固、班超 24.赵简子元日放生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

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1)“正月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阴历的每月初一称“朔” B.阴历的每月十五称“望” C.阴历的“望”的前日称“既望” D.阴历的每月末一天称“晦” (2)对“以正月元旦献鸠于简子”中的“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于”,在 B.因为 C.认为 D.拿 (3)划线句“示有恩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A.指出有恩德啊 B.表示(对飞禽)有恩德 C.显示百姓有恩情 D.拿给他看鸠是有情的 25.与狐谋皮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 (1)古代祭祀用的动物。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