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特色谈论泰戈尔的诗歌艺术特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因为,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年限长达70多年,而他生长在一个独特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里,受到了印度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是与社会变革、个人经历、家族影响、宗教思想分不开的。他的诗歌创作中浸透着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泰戈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不但是印度文学史上罕见的巨匠,也是享誉世界的20世纪文学泰斗。 他一生为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丰富而瑰丽的遗产,是一位多才多艺多产的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然而,尽管泰戈尔多才多艺,但他首先是个诗人,而且始终是一名诗人,他8岁起开始写诗,一直到他去世前还在创作诗歌,从他的创作实践看,诗歌是他毕生最为倾心也最为得心应手的艺术形式和终生不弃的事业。 泰戈尔诗歌分为三类:早期故事诗、中期抒情诗和晚期政治诗。他的诗作中,爱祖国、爱人类、爱自然、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和对神的信仰、对现实的苦闷失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起伏跌宕的乐章。 可以这样概括:他的主要风格在于将抽象的思想观念、深邃的哲理意识和无形的精神活动变成生动可感的、具体有形的艺术形象。他善于通过拟人化和形象化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如《吉檀迦利》是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宗教性的文学作品,它是献给神的歌,是一部充满了哲学思想的颂神色彩的抒情诗。 这神是从印度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梵这个抽象概念演化而来的一个具有人格的有形的具体的神的形象,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受到古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它把印度宗教崇拜的单一的那个神,变换为人神合一的形象,这样一个宗教神的形象包含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内心向往和仰慕,他被赋予了各种可感的具体的形体:上帝、天父、朋友、同志、父亲、国王、主人。诗人使这个形象在现实中活动,在人群中歇足,在阳光下、阴雨中生活,具有和人相同的生命、思想和灵魂,而这些都明显受到希腊神话的影响,而他描写的这个神的形象有时又幻化为太阳、光明、云、风等自然形象,表现出神的无限威力、无上人格,深深烙上了希腊神化和传说的印记。 实际上,他所创造的这个神的形象,正是泰戈尔宣传的人格、人心和人性的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在这里贯穿了泰戈尔的宗教哲学思想,即人神是同一的,可以互换。他唱颂着:“就是这同一的生命,从大地的尘土里快乐地伸放出无数片的芳草,迸发出繁花密叶的波纹。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在潮汐里摇动着生和死的大海的摇篮。”,他在这诗歌里正是以艺术的“通过个别特殊来显现一般”的方式来论证他的哲学思想:神既是抽象的隐形存在,表现为宇宙规律和法则,又是显形的存在,表现为世界万物的生命形态。 在这里泰戈尔对 “艺术美的魅力是通过有限的物质形式表现无限的梵性精神,即艺术美是通过有限的形式显现梵的精神性以及和谐的本质”的艺术本质的论段得以充分体现。泰戈尔诗歌的鲜明特征和独特风格还体现在他的诗歌融抽象的哲理性和浓郁的抒情性于一体。 泰戈尔的诗歌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他的抒情诗,这些饱含激情的抒情诗中往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但同时又漫溢着浓厚的抒情性,如《吉檀迦利》的第67首:你是天空,你也是窝巢。/呵,美丽的你,在窝巢里就是你的爱,用颜色、声音和香气来围拥住灵魂。 /在那里,清晨来了,右手提着金筐,带着美的花环,静静地替大地加冕。/在那里,黄昏来了,越过无人畜牧的荒林,穿过车马绝迹的小径,在她的金瓶里带着安静的西方海上和平的凉飙。 /但是在那里,纯白的光辉,统治着伸展着的为灵魂翱翔的无际的天空。在那里无昼无夜,无形无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 这里诗人把你——至高无上的神,与天地自然、黄昏、清晨、美与温暖、纯白与光辉融为一体,颂赞着万物的爱和对和平、自由的想望,浸透着博爱精神和对自由宁静的精神境界的永恒追求。也就是他受家庭和《奥义书》的深刻影响的体现,也是他美学思想的体现,即神是无限和有限的和谐统一,这些抽象的哲理,透过拟物的艺术手法和无以伦比的优雅又浓郁的情韵,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来。 同时也使人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爱及永恒广阔的追求之情跃然纸上。由于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歌突破了浪漫主义直抒胸臆和现实主义客观白描惯用手法,往往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抽象的意念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借具体物象来暗示或显现。 如:春天、雨季、夜晚、阳光、白昼、天空等都是诗人常用的意象,泰戈尔特别强调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他的《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的新月即象征童心,飞鸟则象征自由,而园丁象征爱情的奉献等等。除此之外,诗人还喜欢用短小的诗句表达深远的思想和哲理,并且也喜用寓言来传达思想,这也是印度传统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如:“没有人永远活着,弟兄,没有东西能得以。 2.泰戈尔作品特点在泰戈尔的创作中,他用清新自然的文笔,讴歌和抒发对整个大自然、整个人类,以及整个宇宙间的美好事物的赞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这种爱的思想在作品中主要体现在歌颂爱情、赞美自然和描绘童真。 除去泰戈尔清新自然的文笔,读者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爱的思索。毫无疑问,泰戈尔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但同时更高于生活;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读者。 他对爱的思索,更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情、母亲对孩子永存的母爱、人与自然间难以言喻的爱……尤其是对于爱情,泰戈尔毫不吝啬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来赞美爱情的美好与伟大。 在泰戈尔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在《飞鸟集》中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在另一方面,泰戈尔捕捉了大量关于自然界的灵感。他说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说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断片,说鸟儿的鸣唱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音;他将自然界的一切拟人化。他让天空和大海对话,让鸟儿和云对话,让花儿和太阳对话…… 总之,在泰戈尔的作品里,世界是人性化的,自然也是人性化的,万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长与思考;而他只是为它们的人性化整理思想碎片而已。 扩展资料: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哲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3.泰戈尔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 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 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 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写了 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 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 15〇〇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 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 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 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具有很髙艺术价值, 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 集》、《飞鸟集》、《流萤集》、《园丁集》、《边缘集》、《生辰集》等。 4.泰戈尔诗歌的创作特色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平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 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 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他从13岁开始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 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 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 1907年,他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 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 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创作历程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以及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作品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 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13岁以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 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 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 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1900)。 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 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 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 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 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30年代他又陆续。 5.概述《泰戈尔诗选》诗歌的艺术特点泰戈尔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其创作的最大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纯朴感情的自然流露和对日常生活的形象捕捉上,整个作品弥漫着一种恬淡、静谧、飘逸、肃穆的意境,如珍珠般闪耀着深邃的哲理光芒。 读来发人遐想,让人陶醉。而其中蕴涵的精深博大的人生哲理启示,则总能令人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鼓舞,在唤起人们对大自然、对人类、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爱心的同时,也启示着人们如何执著于现实人生的理想追求,让整个人生充满欢乐与光明,被人们当做“精神生活的灯塔”。 6.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特色谈论泰戈尔的诗歌艺术特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因为,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年限长达70多年,而他生长在一个独特的家庭和社会环境里,受到了印度传统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是与社会变革、个人经历、家族影响、宗教思想分不开的。他的诗歌创作中浸透着他的宗教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 泰戈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他不但是印度文学史上罕见的巨匠,也是享誉世界的20世纪文学泰斗。 他一生为印度和世界留下了丰富而瑰丽的遗产,是一位多才多艺多产的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然而,尽管泰戈尔多才多艺,但他首先是个诗人,而且始终是一名诗人,他8岁起开始写诗,一直到他去世前还在创作诗歌,从他的创作实践看,诗歌是他毕生最为倾心也最为得心应手的艺术形式和终生不弃的事业。 泰戈尔诗歌分为三类:早期故事诗、中期抒情诗和晚期政治诗。他的诗作中,爱祖国、爱人类、爱自然、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和对神的信仰、对现实的苦闷失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起伏跌宕的乐章。 可以这样概括:他的主要风格在于将抽象的思想观念、深邃的哲理意识和无形的精神活动变成生动可感的、具体有形的艺术形象。他善于通过拟人化和形象化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 如《吉檀迦利》是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宗教性的文学作品,它是献给神的歌,是一部充满了哲学思想的颂神色彩的抒情诗。 这神是从印度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梵这个抽象概念演化而来的一个具有人格的有形的具体的神的形象,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受到古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它把印度宗教崇拜的单一的那个神,变换为人神合一的形象,这样一个宗教神的形象包含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内心向往和仰慕,他被赋予了各种可感的具体的形体:上帝、天父、朋友、同志、父亲、国王、主人。诗人使这个形象在现实中活动,在人群中歇足,在阳光下、阴雨中生活,具有和人相同的生命、思想和灵魂,而这些都明显受到希腊神话的影响,而他描写的这个神的形象有时又幻化为太阳、光明、云、风等自然形象,表现出神的无限威力、无上人格,深深烙上了希腊神化和传说的印记。 实际上,他所创造的这个神的形象,正是泰戈尔宣传的人格、人心和人性的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在这里贯穿了泰戈尔的宗教哲学思想,即人神是同一的,可以互换。他唱颂着:“就是这同一的生命,从大地的尘土里快乐地伸放出无数片的芳草,迸发出繁花密叶的波纹。 /就是这同一的生命,在潮汐里摇动着生和死的大海的摇篮。”,他在这诗歌里正是以艺术的“通过个别特殊来显现一般”的方式来论证他的哲学思想:神既是抽象的隐形存在,表现为宇宙规律和法则,又是显形的存在,表现为世界万物的生命形态。 在这里泰戈尔对 “艺术美的魅力是通过有限的物质形式表现无限的梵性精神,即艺术美是通过有限的形式显现梵的精神性以及和谐的本质”的艺术本质的论段得以充分体现。泰戈尔诗歌的鲜明特征和独特风格还体现在他的诗歌融抽象的哲理性和浓郁的抒情性于一体。 泰戈尔的诗歌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他的抒情诗,这些饱含激情的抒情诗中往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但同时又漫溢着浓厚的抒情性,如《吉檀迦利》的第67首:你是天空,你也是窝巢。/呵,美丽的你,在窝巢里就是你的爱,用颜色、声音和香气来围拥住灵魂。 /在那里,清晨来了,右手提着金筐,带着美的花环,静静地替大地加冕。/在那里,黄昏来了,越过无人畜牧的荒林,穿过车马绝迹的小径,在她的金瓶里带着安静的西方海上和平的凉飙。 /但是在那里,纯白的光辉,统治着伸展着的为灵魂翱翔的无际的天空。在那里无昼无夜,无形无色,而且永远,永远无有言说。 这里诗人把你——至高无上的神,与天地自然、黄昏、清晨、美与温暖、纯白与光辉融为一体,颂赞着万物的爱和对和平、自由的想望,浸透着博爱精神和对自由宁静的精神境界的永恒追求。也就是他受家庭和《奥义书》的深刻影响的体现,也是他美学思想的体现,即神是无限和有限的和谐统一,这些抽象的哲理,透过拟物的艺术手法和无以伦比的优雅又浓郁的情韵,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来。 同时也使人体会到诗人对自然万物的爱及永恒广阔的追求之情跃然纸上。由于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歌突破了浪漫主义直抒胸臆和现实主义客观白描惯用手法,往往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抽象的意念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借具体物象来暗示或显现。 如:春天、雨季、夜晚、阳光、白昼、天空等都是诗人常用的意象,泰戈尔特别强调运用象征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他的《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的新月即象征童心,飞鸟则象征自由,而园丁象征爱情的奉献等等。除此之外,诗人还喜欢用短小的诗句表达深远的思想和哲理,并且也喜用寓言来传达思想,这也是印度传统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如:“没有人永远活着,弟兄,没有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