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颐和园游船诗句

1.形容颐和园的诗句有哪些

颐和园月波楼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月波楼,在颐和嗣昆明.湖中韵南湖岛上。联语描绘竹林、花枝、沙滩在月色笼罩下的微妙变化,使楼的周围、远近充盈着一片迷蒙幽静的气氛,意境十分柔和淡雅。“月笼沙”三字出杜牧《夜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联扣月波楼名,甚切。

颐和园十七孔桥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十七孔桥,横跨于颐和园昆明湖的东堤和南湖岛间,桥由十七个孔券组成,长150米,为颐和园中最大石桥。上联写水上之桥,下联写桥下之水。石桥宛若卧在水上吹不断的彩虹;兰桨使水波回旋,划碎映于水面明亮清澈的月亮。照还空,指桥的十七孔.联语描绘水波、明月,水天一色,使这座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富于神韵和气派。

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

爱新觉罗·玄烨

云移溪树侵书幌

风送岩泉润墨池

谐趣园系北京名园颐和园中之园,原名惠山园。饮绿亭为其中一水榭,曾名水乐园。本联构思奇丽: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仿佛润湿了屋中的砚台。书幌,指书斋中的帷幔窗帘。墨池,洗笔的水池,借指砚台.联语赋予云、风以生命和动感,并与表示清幽、宁静的书幌、墨池融为一体,动中有静,清寂中又透着闹意。“移”“送”“侵”“润”四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雅逸的意境,使景物充溢活力。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在颐和园谐趣园之东南角,建于清乾隆时。联语通过一看一听将桥下之水景绘得有色有声:明月下,水波涟漪,金光闪烁;风吹水击岸石,发出悦耳的声响。潋滟,水波流动貌。风濑,意为风吹水急。琤琮,原为玉器相击声,此谓水石撞击声。全联咏水,却无一“水”字,显出作者的艺术修养。“潋滟”与“诤琮”双声叠韵相对,增添了音韵之美。联语用词精巧,秀丽娴雅,令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

颐和园宜芸馆

绕砌苔痕初染碧

隔帘花气静闻香

宜芸馆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对联以苔痕、花气为题咏对象,显出其清新淡雅的格调。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句意,说石阶周围的青苔刚刚萌发绿色;下联说花气透过竹帘传来静静幽香。砌,即石阶。此联语词凝练,雅而不俗。“绕”、“隔”、“染”、“闻”等动词精巧传神,生动地写出了环境的幽静宜人。

颐和园画中游

幽籁静中观水动

尘心息后觉凉来

画中游在颐和园内万寿山西面。亭倚山岩,楼耀金碧,水木清华,环绕着几曲画廊,游览其中,真有身在画图之感。上联说,寂然宁静之中能体验到水之动,籁之幽,万物无不从容自得。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之意。幽籁,幽雅的声音。唐权德舆《酬穆七侍郎早登西楼感怀》诗:“杉梧静幽籁。”下联说,止息了一切杂念,则在繁嚣之中也可直觉地领悟凉意的来临。尘心,凡俗之心,名利之念。宋梅尧臣《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凉,指心灵的安闲自适,即精神的自由。联语启示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耳目之游,还得进一步忘名利、齐得丧、同祸福、等贵贱,无牵无挂,走入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的逍遥境界。

颐和园画中游石牌坊

闲云归岫连峰暗

飞瀑垂空漱石凉

画中游为重檐八角阁,正殿前有石坊。本联表现的是一幅傍晚太阳下山时的清凉幽静图景:白云飘入山间,连绵青山浓阴高蔽而转暗;飞瀑垂空而泻,使石受漱而凉。岫,山峦。联语由流云而引出山峰,由飞瀑而引出岩石,炼字工巧,“闲”、“归”、“飞”、“垂”几字的选用使白云与瀑布富于动感与情趣。

颐和园霞芬室

爱新觉罗·弘历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霞芬室,在北京颐和园玉澜堂东配殿。婆娑摇曳的竹影映照在临窗的书桌上,潺潺的山泉声传入室内的砚池中。窗外的竹影、山泉与窗内的书桌、砚池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摇”字“入”字刻划了景物的动态。联语从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颐和园涵虚堂澹会轩

碧通一径晴烟润

翠涌千峰宿雨收

涵虚堂为颐和园南湖岛上一主要建筑。联语描绘了颐和园雨后清晨的佳丽景色:万绿丛中有一条小径通向幽幽深处,晴空中的云烟显得格外明润;干座峰峦犹如绿色波涛起伏,下了一夜的雨刚刚停息。对联通过一大(千峰)、一小(小径)突出颐和园的碧翠特色,笔调凝练,诗味浓郁,意境幽雅。

2.关于颐和园的诗句

七古·游颐和园有感

微风抚面除乏意,柳叶飘飞驻岸头。

小憩颐和园景赏,樱零粉瓣泛湖舟。

游颐和园

康乾盛世筑漪园,颐养冲和一代奸。

万寿山风述往事,昆明湖水咏新篇。

七古·颐和园之春 荷 秋 雪

细雨缠绵绿柳梢,

桃兰吐蕊花如潮

一年又见千芳竟,

知春亭前分外娇.

一湖碧水半湖荷,

半卷闲云几叶濯。

雾雨西山人亦醉,

藕花深处采莲歌。

残荷听雨弄清影,

桂子飘香沁云心。

花好月圆人常在,

谁说秋色不如春?

寒山古塔雪纷纷,

冬夜长风扣殿门。

暗香一点凭霜尽,

昆明湖上雪无痕。

浪淘沙·颐和园

绿树掩行宫,楼宇重重。山光水色远眸中。玉带桥连烟柳岸,飞起流虹。

彩蝶逐花丛,嗅遍香浓。长丝袅袅引微风。百转长廊观彩绘,妙味无穷。

3.关于游船的诗句

《醉落魄/一斛珠》

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摸鱼儿·古城阴》

年代: 宋 作者: 赵以夫

古城阴、一川新浸,天然尘外幽绝。谁家幻出千机锦,疑是蕊仙云织。环燕席。便纵有万花,此际无颜色。清风两腋。炯玉树森前,碧筒满注,共作醉乡客。

长堤路,还忆西湖景物。游船曾点空碧。当时总负凌云气,俯仰顿成今昔。愁易极。更对景销凝,怅望天西北。归来日夕。但展转无眠,风棂水馆,冷浸五更月。

《湖亭观竞渡》

年代: 宋 作者: 楼钥

涵虚歌舞拥邦君,两两龙舟来往频。

闰月风光三月景,二分烟水八分人。

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

薄暮游船分散去,尚余箫鼓绕湖滨。

《因报谒过西湖》

年代: 宋 作者: 徐侨

不见西湖两鬓丝,湖光如旧不□欺。

画桥各领游船去,密港谁知渔艇移。

绿柳行疎人步隐,翠荷丛浅鸟飞迟。

清风汗漫知何许,小憩招提独自移。

《春暖》

年代: 宋 作者: 赵崇森

春晴多得两三日,便觉暄于轻暑天。

行客停鞭争买扇,侍儿启笥请收绵。

把杯早自嫌温酒,盥手相将喜冷泉。

此去西湖已初夏,安排絺绤上游船。

《八月十六日同文太史诸公登郊台觞治平寺竹下》

年代: 明 作者: 陆师道

阖闾城西佳山水,况复秋清风日美。

百斛游船稳于屋,锦帆瑶席空明里。

黄山西转古横塘,五坞云深盘上方。

飞桥连跨石湖口,螭影相衔明镜旁。

夕阳把酒郊台上,峰色湖光回相向。

表里河山忆伯图,逶迤峦岭开行障。

白云袅袅紫薇村,湖光荡薄入瑶樽。

夕霏掩隐梵王阁,松径行穿山寺门。

山僧不归钟磬隔,桐竹虚堂翠光射。

疏影低摇醽醁寒,玉人笑倚琅玕碧。

可怜落日情依依,空林栖鸟催人归。

兰舟不解惜清夜,坐待圆景升宵晖。

胡床醉剧金鳌背,徙倚凭栏酒频酹。

薄云灏气互吐吞,坐看东天尚蒙昧。

须臾光射灵虚宫,玉盘飞出沧海东。

金波奕奕掣千电,彩云皎皎腾双虹。

时时清汉微氛度,隐隐冰轮驰薄雾。

掩抑徘徊未全露,靳取清光照归路。

画鹢翩翩凌广寒,俯看碧浪跃银丸。

百花洲边花色昼,花中楼阁明朱栏。

此时杯行何足数,歌声遏云酒如雨。

庾公长啸兴不浅,阮籍沈酣狂欲舞。

莫愁露湿紫绮裘,月光常随青翰舟。

君不见胥门抉目郊台圯,何不清霄秉烛游。

4.赞美颐和园的诗句

中秋夜颐和园直庐 其一(清·陈遹声)

旷籁寂思虑,直庐饶清秘。玉漏响沈沈,声递宫花外。

谁家宴西园,夜半发歌吹。怅触羁旅情,竟夕不成寐。

秋月照关山,千里共明媚。遥忆故园人,娟娟坐相待。

中秋夜颐和园直庐 其二(清·陈遹声)

枯莲摇碧漪,冷露瑟金井。秋寒鹊高飞,风紧鹤知警。

水自玉泉来,到地声始静。清波摇帘隙,万籁澄秋景。

宣室未可议,闭门杜造请。天阶凉如水,夷旷绝人境。

开窗延晓色,残柳梳月影。

5.关于游船的诗句有哪些

1、《船夜援琴》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2、《水调歌头(赋魏方泉望湖楼)》宋代:吴文英

屋下半流水,屋上几青山。当心千顷明镜,入座玉光寒。云起南峰未雨,云敛北峰初霁,健笔写青天。俯瞰古城堞,不碍小阑干。

鞍马,软红路,乍回班。层梯影转亭午,信手展缃编。残照游船收尽,新月画帘才卷,人在翠壶间。天际笛声起,尘世夜漫漫。

3、《船夜援琴》唐代:白居易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4、《燕子来舟中作》唐代: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5、《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