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咏柏的句子咏柏的诗句何氏悦亭咏柏涧底长松风雨寒,冈头老柏颜色悦。 天生草木臭味同,同盛同衰见冰雪。君莫爱清江百尺船,刀锯来谋岁寒节。 千林无叶草根黄,苍髯龙吟送日月。 龙云柏 老树缘何不住山,却伴晨钟读华严。 亦念人间苦乐否,何事叹息何事欢? 七律 咏柏挺脊拔身气撼天,根茁骨硬叶枝繁。常披冰冻节尤硬,每遇飙袭志俞坚。 试看霜摧千绿变,惜怜雨打百红残。惟独翠色浓如故,冷热干湿任尔迁。 倒插柏 一枝憔悴秋水里,千载峥嵘笑颜开。 万缘无顺亦无逆,何分倒插与正载筋骨如龙冠似盖,道是祖师手自载。 今朝又见祥云起,四方佛子传灯来。 2.古诗中咏柏的句子何氏悦亭咏柏 涧底长松风雨寒,冈头老柏颜色悦。 天生草木臭味同,同盛同衰见冰雪。 君莫爱清江百尺船,刀锯来谋岁寒节。 千林无叶草根黄,苍髯龙吟送日月。 龙云柏 老树缘何不住山,却伴晨钟读华严。 亦念人间苦乐否,何事叹息何事欢? 七律 咏柏 挺脊拔身气撼天,根茁骨硬叶枝繁。 常披冰冻节尤硬,每遇飙袭志俞坚。 试看霜摧千绿变,惜怜雨打百红残。 惟独翠色浓如故,冷热干湿任尔迁。 倒插柏 一枝憔悴秋水里,千载峥嵘笑颜开。 万缘无顺亦无逆,何分倒插与正载 筋骨如龙冠似盖,道是祖师手自载。 今朝又见祥云起,四方佛子传灯来。 3.柏树的诗句,要含有柏字的浣溪沙(寓意)苏轼 炙手无人傍屋头。 萧萧晚雨脱梧楸。 谁怜季子敝貂裘。 愿我已无当世望,似君须向古人求。 岁寒松 柏 肯惊秋。 点绛唇(家人生日)毛滂 柏叶春醅,为君亲酌玻璃盏。 玉箫牙管。 人意如春暖。 鬓绿长留,不使韶华晚。 春无限。 碧桃花畔。 笑看蓬莱浅。 木兰花减字 陈师道 娉娉袅袅。 芍药枝头红玉小。 舞袖迟迟。 心到郎客已知。 当筵举酒。 劝我尊前松柏寿。 莫莫休休。 白发簪花我自羞。 减字木兰花(呈鉴义王介甫)张继先 严寒冬月。 前日阳生几降雪。 松柏凌霄。 森耸庭中叹后凋。 昔人犹豫。 身入山林深静处。 今古同符。 好趁笙歌且自娱。 以上全是宋朝词人 4.带有柏字的古诗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柏舟》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青青陵上柏》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鄘风·柏舟》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古柏行》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佳人》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性孤高似柏,阿娇金屋。——《满江红·咏竹》千年独鹤两三声,飞下岩前一枝柏。 ——《秋夜山居二首》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 ——《北风吹》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初放》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老夫采玉歌》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长门怨》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 冬夕》。 5.古诗词飞花令中的玩家柏拉翔写过哪些诗含山的古诗词飞花令如下: 1、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 ——王绩《山中别李处士》 2、山僧不厌野,才子会须狂。—— 皎然《戏呈薛彝》 3、山中砖塔闭,松下影堂新。——王建《 题柏岩禅师影堂》 4、山水清晖远,俱怜一逐臣。——王昌龄《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 5、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王勃《 春庄》 6、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送别》 7、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王缙《 别辋川别业》 8、山月皎如烛,风霜时动竹。 ——韦应物《同褒子秋斋独宿》 9、山瞑行人断,迢迢独泛仙。——卢照邻《椴川独泛》 10、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白居易《 池上二绝 其一》 11、山禽忽惊起,冲落半岩花。 ——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其一》 12、山雨留清气,溪飙送早凉。——朱景玄《 迎风亭》 13、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李白《 荅友人赠乌纱帽》 1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绝句二首 其二》 15、树顶烟微绿,山根菊暗香。——孟迟《 题嘉祥驿》 供参考。 6.关于竹或柏的诗句并加以赏析竹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赏析这首五言律诗是吟咏竹子的,但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根据诗意,所咏之竹当实有所指,这须待读完全诗才能明白。 诗的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但写的角度却极富于变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写竹子入水之态,一是上写竹笋抽空之影,这是直接写竹;三、四句写笋径露华、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衬竹,是间接写竹。但是不管是直接写还是间接写,都并非出于悬空虚拟,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景和境地,是诗人置身其间的观察、摹写。 他低头看见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摇曳,斑驳可爱;抬头望见了绿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似乎是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从竹林掩映的小路走过,竹笋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带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藓遮盖了。 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可爱的翠竹!这是诗人所熟悉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谷(今属河南宜阳)的竹子。据河南宜阳县委宣传部《李贺故里调查》报告上说,“今昌谷村名虽无”,但这一带的村子大都“绿竹成园,较大之竹园即有一百多亩”(转引自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由此可以想见当地竹林盛况,李贺自己也在诗中多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书字”(《南园》)、“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柳缀长缥带,篁掉短笛吹。” (《昌谷诗》)而且,除了这首《竹》诗外,还有一组诗——《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专咏故里之竹,其中一首云:“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这都可以证明这首《竹》诗所吟咏的为昌谷之竹无疑,因为在这里,李贺才更可能如此从容安闲地去欣赏它。“抽空”,形容竹子劲直挺拔上长的状态,也就是《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诗中所说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篁拔玉青”之意。 “霜根”,并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结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里“腻香春粉黑离离”的“春粉”。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 诗的后四句又换了一种笔法,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感慨:“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竹子编织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锦鳞”)。但这还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夸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采用,制作贤冠上的横梁。 《周书》载:“成王(姬诵)将加玄服,周公(姬旦)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舆服志杂注》:“天子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 “梁”指帽子里面硬的横衬,以竹为之。这似为此诗末二句之所本。 很显然诗人是有所寄兴的。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这些怎能不令诗人歆羡和感慨呢?诗人怀不世之才,常有济世报国之心,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虽曾官奉礼郎,但位不过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亦不过是“臣妾气态间,惟欲承箕帚”而已,终无能为。 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于吟物之中连类而及,也是很自然的了。李贺之诗,虽然笼统地说,其光怪陆离、虚荒诞幻,是深得楚骚之真传,但细致说来,又有所区别,大抵长篇歌行,近于楚骚和汉魏乐府歌诗,而五言律绝,则更类似于齐梁间诗,显得明艳浓丽。 此诗亦是如此,尤其是五、六句,活脱脱齐梁口吻。但李贺此诗并不止于咏物,而是将自己的情志编织于其中,因此与齐梁诗那种无聊至极的香艳软媚不同,这也该是李贺此诗的成功之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