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乐山大佛的古诗宋乾道九年(1173),陆游摄理嘉州政事,写了《谒凌云大像》: 出郭寻幽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髻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宋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游览凌云山,写了《凌云九顶》: 聊为东坡载酒游,万龛迎我到峰头。 江摇九顶风雷过,云抹三峨日夜浮。 古佛临流都坐断,行人识路亦归休。 酣酣午枕眠方丈,一笑闲身始自由。 明弘治中(I488—1505)嘉定州守曾介《次岑韵》诗中,对乐山大佛的雄伟作了如下描述: 古寺何年踞上游,飞鸿天外构层楼。 两轮曰月摩峰顶,四季烟云罩佛头。 明弘治十八年( 1505)乐山籍进士安磐《凌云寺》诗中亦写道: 金身谁凿与云齐?闻道韦皋镇蜀时。 绀殿千层零落尽,寺前唯有放生碑。 黄庭坚于元符三年(1100)游历乐山,到凌云山瞻仰了乐山大佛,对凌云山的秀美风光深为赞赏,回顾三十余年的曲折经历,寄情于诗,写下了《凌云纪游》: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 明万历进士李时华,巡按四川,到乐山后写下《凌云寺》诗: 莲身凭岸起,鹫岭倚云开。 月渡青衣水,烟沉尔雅台。 松树迎吹入,江浪载天回。 何处菩提树,移来胜地栽。 明万历十四年( 1586)进士、云南副使罗绲(乐山人)的 《大像石》诗,写出了人们对乐山大佛的尊崇,也反映了人们对乐山大佛“万古不毁”的愿望: 崚嶒绝巘镇江干,砥柱中流独障澜。 石壁疑从天际出,云根半落水中盘。 金身直傍青霄立,玉树唯凭白日看。 万古乾坤应不毁,降神光岳气初完。 清顺治进士、刑部尚书王士祯《晚渡平羌江步上凌云绝顶》亦写道: 真作凌云载酒游,汉嘉奇绝冠西州。 九峰向日吟江叶,三水通潮抱郡楼。 山自涪翁亭畔好,泉从古佛髻中流。 东坡老去方思蜀,不愿人间万户侯。 2.形容乐山大佛的句子乐山大佛坐落在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三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佛像依山临江开凿而成,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称誉。 大佛为弥勒倚坐像,坐东向西,面相端庄,通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 大佛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 3.赞美乐山大佛的诗句有哪些1.出郭寻幽一笑新,径呼艇子截烟津。 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泉镜正涵螺髻绿,浪花不犯宝趺尘。 始知神力无穷尽,丈六黄金果小身。 ――陆游《谒凌云大像》 2.聊为东坡载酒游,万龛迎我到峰头。 江摇九顶风雷过,云抹三峨日夜浮。 古佛临流都坐断,行人识路亦归休。 酣酣午枕眠方丈,一笑闲身始自由。 ――范成大《凌云九顶》 3.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 ――黄庭坚《凌云纪游》 4.赞美乐山大佛的句子乐山大佛位于峨眉山东31公里的乐山市,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坐像,是东山最著名的景观。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于此汇合,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当时有一地方官前来索贿,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财难得!”遂“自抉其目,捧盘致之”。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头长14.7米,头宽10米,肩宽24米,耳长7米,耳内可并立二人,脚背宽8.5米,可坐百余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大佛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汇流处,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人们观赏这尊世界第一大佛,往往只看到依山凿就的外表,看到他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而对他的部位结构则看不真切。其实,细究他的形体结构,是很有趣味的。 大佛**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后来被毁。 大佛头部的右后方是建于唐代的凌云寺,即俗称的大佛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三大建筑群。 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中国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它那端庄清秀的真容才重见天日,以后大佛又批准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内外文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这座屹立了1200多年的世界大佛的进一步维修保护工作,正在有步骤地展开。 大佛造型庄严,设计巧妙,排水设施隐而不见,使它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然安坐在滔滔江水之畔,静观人间的沧海桑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