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绿”字的古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白居易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杨万里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 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刘秉忠 李白桃红杨柳绿,天涯无处不春风。----刘秉忠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李白(唐)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夜宿七盘岭》沈佺期(唐)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感遇 之二》张九龄(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王维(唐)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洛阳女儿行》王维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苏轼(宋)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初夏睡起》杨万里(宋)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哀江头》杜甫(唐)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刘方平(唐)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山亭夏日》高骈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春暮》曹豳 可以的话采纳一下 2.含“绿”字的古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白居易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欧阳修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杨万里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出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 ----刘秉忠李白桃红杨柳绿,天涯无处不春风。----刘秉忠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春思》李白(唐)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夜宿七盘岭》沈佺期(唐)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感遇 之二》张九龄(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王维(唐)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洛阳女儿行》王维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苏轼(宋)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初夏睡起》杨万里(宋)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哀江头》杜甫(唐)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月夜》刘方平(唐)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山亭夏日》高骈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荫冉冉遍天涯。《春暮》曹豳可以的话采纳一下。 3.含有绿字的诗句,还要作者和诗名含有“绿”字的诗句,作者和诗名如下: 1、《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作者:李煜 诗句: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释义: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2、《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作者:陈克 诗句: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释义: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叶儿卷。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 3、《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作者:纳兰性德 诗句: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释义: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无边已了无生趣。大雁远去关塞遥远。 4、《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作者:贺铸 诗句: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释义: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无争) 5、《绿罗裙·东风柳陌长》作者:贺铸 诗句: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释义:和她在南浦分别时两人泣不成声、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离开京城后,她的身姿容貌无时不在眼前浮现,特别是那绿色罗裙的样子。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绿茵芳草,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 在古文中,绿色也用来表示“暗”色,如“柳暗花明”,引申为“黑”。如:绿云、绿鬓,指年轻女子的头发。 “绿”,读lǜ 时,古文中的基本义与今同,《说文解字》:帛靑黄色也(即青中带黄的颜色)。形容词或颜色名词 “绿”,在古文中常用作动词,使之绿。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今义中,只有“绿化”一词保留了这种用法。 “绿”,读lù 时,用于“绿林”、“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属于地方口音变化,其实仍是绿色的意思。今天的一些地名同样有这种读法,如“鸭绿江”,没有古今义差别。 4.两首含绿的古诗 有诗题 有作者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忆江南 白居易 唐 江 南 好, 风 景 旧 曾谙。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能 不 忆 江 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