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发宜兴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后两句写鸿雁伴随两下的夕阳缓缓飞回,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在凄冷的气氛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以景结情,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第一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意境。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

2、前人评论这首诗的意象(意境)图的优或劣,你同意吗?为什么?请就全诗某一联赏析。

3、诗中某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或关系。

答题步骤

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作者诗情。

解答提示:

1、描摹诗歌图景。即用自己的优美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象、意境描摹出来。这里应注意几点:①用自己的语言而非翻译。②描摹主要景物而非面面俱到。③语言应优美形象而非平铺直叙。

2、概括意境特点。即用一句简炼的话准确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景氛围特点。这里应注意的是:①一句简炼的话。②概括意境特点时用一两个双音节的形容词即可。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生机勃勃等。马致远《秋思》的意境特点就是萧瑟凄清。因此,意境就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意”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境”和谐的统一。

3、表达作者诗情。即根据这首诗情景氛围的特点,谈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根据不同类别的诗确定作者诗情的倾向。

第二题考查的是句意题和景情关系。

答题模式:

(1).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2).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1)主要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今日风雪交加,朝京人绝的景象,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通过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的对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

(2)“犹”应理解为“还,仍然”。宋室江山已经灭亡,我们还对着南宋未亡时就有的月亮,这是一件值得自我安慰的事情。这样写看似自我安慰,实际上更加点出了词人和朋友的兴亡之痛。“犹”字含义深远,用得很妙。

(3)“悲”来自于昔盛今衰的感慨;来自于宋室灭亡,异族入侵的惨痛;也来自于年华老去,怀念故国的伤怀。

3.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小题1:这三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游子登楼,孤雁失群的一幅凄清、孤寂的晚景图。

小题1:语出《世说新语》,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粗过十围,便叹息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朝廷抗击敌人、收复失地效力,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可提取上片中的意象,连词成句,注意描述性语言,最后还要点出此景所表达的意义,关键词为“凄清”“孤寂”“晚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包括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其中典故出处1分,解释1分,作用2分,共4分。

附赏析: 该词,上片大段写景: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开头两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景色。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楚天”的“楚”地,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这里战国时曾属楚国。“水随天去”的“水”,指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显出阔达气势同时写出江南秋季的特点。南方常年多雨多雾,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

下面“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有“山如碧玉”之句,是此句用语所出。人心中有愁有恨,虽见壮美的远山,但愁却有增无减,仿佛是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词篇因此而生动。至于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本诗用了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领悟到了要学会珍惜时光、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

小题2:用“偷”字更好。“又得浮生半日闲”只是客观的表达了又一次得到闲适之意,与首句“终日昏昏醉梦间”的心境不符,“偷”字则更具主观色彩,更能表现出诗人于“竹院逢僧话”后领悟到了要从容乐观地对待失意人生的积极态度。(写“又”字好的,不给分,只写“偷”字更好,没有分析的,也不给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来分析,要指出哪儿是抑,哪儿是扬。首句直抒诗人极度失意消沉、昏醉度日的心境,是抑,末句抒发诗人从容乐观对待人生的道理之后的欣喜之情,是扬。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炼字题解题思路:(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