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醉蟹的诗句1、半醉忽然持蟹螯 唐 高适《同河南李少尹毕员外宅夜饮,时洛阳告捷,遂作》 2、橙黄蟹紫醉琴书 金 蔡松年《怕春归 秋山道中,中夜闻落叶声有作》 3、醉捉蟹螯挛五指 宋 晁补之《和颜随饮酒》 4、蟹舍邻翁能日醉 宋 范成大《说虎轩夜坐》 5、橙蟹醉斟知已重 宋 宋伯仁《别朱冷官》 6、把蟹风前醉 宋 苏泂《吴淞》 7、把蟹醉时忘左手 明 储巏 《次东园赠舍弟韵奉寄》 8、虾蟹醉仍频 明 徐渭 《哀周郑州沛二首》 2.描述醉蟹的诗词1.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2.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3.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这三首是红楼梦里的螃蟹咏,第一首宝玉,第二首黛玉,第三首宝钗,在菊花诗之后所作,望采纳。 3.有什么著名的句子可以让人们喜欢醉蟹唐代李白对蟹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啖蟹佐酒,"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诗仙那一副持螯举觞之态,疏狂晕乎之状,尽在寥寥诗句之中。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癖,常以诗换蟹:"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螃蟹,古称尖团)。"文豪一诗换两蟹,得意之状令人可掬。难怪食蟹之后,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感叹。 宋代诗人黄庭坚喜食扬州贡蟹,称其物美绝伦,诗云:"鼎司费万钱,玉食常罗珍,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他还谙熟烹蟹之法,认为蟹性寒,宜拌一点姜,并在蟹诗中写道:"解缚华堂一座倾,忍堪支解见姜橙。" 宋代陆游爱啖螃蟹,写道:"传方那鲜烹羊脚,破戒尤惭擘蟹脐。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他说刚动手擘开肥蟹时,馋得口水淌了下来,持螯把酒,昏花的老眼也亮了起来,真可谓嗜蟹近痴。 宋代高似孙诗云:“西风送冷出湖田,一梦酣春落酒泉;介甲尽为香玉软,脂膏犹作紫霞坚;魂迷杨柳滩头月,身老松江瓮里天;不是无肠贪卡蘖,要将风味与人传。”与其说是诗,还不如说是一条绝佳的谜语呢,吃过醉蟹吗?一只傻螃蟹,竟然爬进了乡村野夫的酒瓮里去了。魂迷酒乡的蟹啊,做了一回大好事,自作多情地为人类发明了一例珍肴—醉蟹,哈哈!“要将风味与人传。”有关蟹的谜语诗还有皮日休的《咏蟹诗》,“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把蟹的横行之状跃然纸上。 明代大画家徐渭,对蟹观察细腻,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一墨千金。他的《题画蟹》诗写得明快、传神:"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哉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明末哲学家李贽人谓“蟹仙”。且看这位至情之人对蟹的说法,“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他曾对螃蟹发出这样的感慨,“予嗜此一生,每岁于蟹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可见其对于自己食蟹之僻津津乐道,乐在其中!不愧为“蟹仙”也! 明代画家郑板桥把眼中的蟹比作“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横行的蟹啊,再怎么霸道,到头来也只不过是食客的腹中之物。 4.谁知道关于蟹的古诗文蟹是我国诸多美食佳馔中的珍品。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啖蟹、品蟹、咏蟹、画蟹,留下了许多轶闻雅事,为人们品味蟹馔平添几分韵味。 战国时期的荀子,在《劝学》中说:“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所寄托者,用心躁也。”螃蟹实际上是有“八跪”(八条腿), 但是荀老夫子不知为何少数了一对,也许也是因为一时疏忽,“用心躁也”了。我国古人还一直认为螃蟹是一种没有肠子的动物,如晋代葛洪(抱朴子)就说:“称无肠公子者,蟹也。 唐代李白对蟹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啖蟹佐酒,"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诗仙那一副持螯举觞之态,疏狂晕乎之状,尽在寥寥诗句之中。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嗜蟹成癖,常以诗换蟹:"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螃蟹,古称尖团)。"文豪一诗换两蟹,得意之状令人可掬。难怪食蟹之后,发出"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之感叹。 宋代诗人黄庭坚喜食扬州贡蟹,称其物美绝伦,诗云:"鼎司费万钱,玉食常罗珍,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他还谙熟烹蟹之法,认为蟹性寒,宜拌一点姜,并在蟹诗中写道:"解缚华堂一座倾,忍堪支解见姜橙。" 宋代陆游爱啖螃蟹,写道:"传方那鲜烹羊脚,破戒尤惭擘蟹脐。蟹肥暂擘馋涎堕,酒绿初倾老眼明。"他说刚动手擘开肥蟹时,馋得口水淌了下来,持螯把酒,昏花的老眼也亮了起来,真可谓嗜蟹近痴。 宋代高似孙诗云:“西风送冷出湖田,一梦酣春落酒泉;介甲尽为香玉软,脂膏犹作紫霞坚;魂迷杨柳滩头月,身老松江瓮里天;不是无肠贪卡蘖,要将风味与人传。”与其说是诗,还不如说是一条绝佳的谜语呢,吃过醉蟹吗?一只傻螃蟹,竟然爬进了乡村野夫的酒瓮里去了。魂迷酒乡的蟹啊,做了一回大好事,自作多情地为人类发明了一例珍肴—醉蟹,哈哈!“要将风味与人传。”有关蟹的谜语诗还有皮日休的《咏蟹诗》,“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把蟹的横行之状跃然纸上。 明代大画家徐渭,对蟹观察细腻,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一墨千金。他的《题画蟹》诗写得明快、传神:"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哉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 明末哲学家李贽人谓“蟹仙”。且看这位至情之人对蟹的说法,“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他曾对螃蟹发出这样的感慨,“予嗜此一生,每岁于蟹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可见其对于自己食蟹之僻津津乐道,乐在其中!不愧为“蟹仙”也! 明代画家郑板桥把眼中的蟹比作“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横行的蟹啊,再怎么霸道,到头来也只不过是食客的腹中之物。 明代剧作家李渔:以蟹为命,一生嗜之李渔在所著《闲情偶寄》中自称以蟹为命,一生嗜之。自上一年螃蟹退市时即储钱以待,自呼其钱为“买命钱”。自螃蟹上市之日起到断市之时终,他家七七四十九只大缸里始终装满螃蟹,用鸡蛋白饲养催肥。他无一日不食螃蟹,因担心季节一过难以为继,还要用绍兴花雕酒来腌制醉蟹,留待冬天食用。 5.关于“海鲜”的诗句有哪些1,《莆阳歌五绝 其一》元代 何中 两两筠篮湿暖烟,窄衫短鬓袅行肩。到门迎著郎来早,待向街头卖海鲜。 译文:热气中成双成对的竹篮已经浸湿,身着短袖鬓发细长及肩。到门前迎接早来的郎君,等着一起去街头卖海鲜。 2,《送丁太初温州蒙古字学正》元代 吴当 荐豆登霜柚,充庖载海鲜。洞箫吹月下,玉树立风前。 译文:草里都是豆子和成熟的柚子,载着供作食用的海鲜,在明月下吹奏着短萧,树木挺立在微风中。 3,《述怀 其二》元代 唐桂芳 战北多人醢,时危乏海鲜。将军闻号令,警急要戈船。 译文:因为北方战事死伤无数,时局危机海鲜食物匮乏。将领听到军号声,紧急的出动战船。 4,《福安书事 其七》明代 何乔新 去年赈济仰官储,今岁官储半粒无。捕得海鲜将换米,可怜孤溆遇强徒。 译文:去年赈灾的救济粮是官粮,今年的官仓却没有一点储粮。捕捞到海鲜去换大米,可是却在河边遇到了强盗。 5,《捕蟹辞 其五》明代 屈大均 扶胥多蟹况霜天,不独河豚甲海鲜。春蜕何如秋蜕好,拾来螯跪软于绵。 译文:扶胥城里有很多的螃蟹,河豚并不是海鲜中最美味的。春天蜕壳的螃蟹不如秋天的好,捡来螃蟹爪子像棉花一样软。 6.关于“螃蟹”的诗句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 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咏蟹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唐代皮日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先秦荀子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月下独酌四首》唐代李白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九日水阁》宋代韩琦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 ——《拨不断·菊花开》元代马致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敛。 ——《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宋代周邦彦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唐代李白巨螯蟹角露柔毛,偏旁大小如吴钩。 ——《食蟹歌》清代黄野鸿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咏蟹》唐代李贞白鲰生用字换霜蟹,侍诏将书易雪糕。 ——《钱王孙饷蟹》明代徐谓译文: 还没有游历沧海就知道蟹的名声,它的肉上长着骨头,长相奇特无比。不要说它没有心肠,它哪里怕什么雷电,大海龙王那里也是横行无忌。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 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 训漉酒竹器,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忽见夕阳西沉,纵然酩酊大醉,但仍无计逃愁。 手把蒲扇,一边摇扇,一边喝金陵美酒,食长江蟹鲜,话离别之情。螃蟹的两只巨螯长满了绒毛,像吴钩一样大。 螃蟹的眼睛像蝉眼,形状像乌龟,蟹脚像蜘蛛脚,横着爬行。古时文人大都显穷酸,用字画换钱,想尽办法来食蟹和雪糕。 7.中国古代关于海鲜的诗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著名诗人秦观以酒来发泄对现实的极端不满,他一边饮酒,一边执着蟹螯,边饮边吃,边吃边醉,配雷州半岛的蟹佐酒,洗掉了他多少忧患和烦恼。 秦观在海康写下饮酒诗四首,其中”左手执蟹螯,举觞属云汉,天生此神物,为我洗忧患“。又作海康书事十首其中:”粤女市无常,所至辄成区,一日三四迁,处处售虾鱼“。 好一幅海鲜之乡图帛。南宋高宗建炎宰相李纲上疏抗金,但遭弹劾,被移海南万安军。 后奉德音蒙恩听还,北归经海康时与儿子李宗之在海康天宁寺宝华堂对饮。并写下了“九日与宗之对酌怀梁溪诸季”诗作其中:“且把红醪尝紫蟹,何须白发对黄花。” 又“山果海鲜多不识,却须传与北人夸。”将他与儿子在当地把酒吃红蟹,及所见所闻的本土海鲜及果子都写进了他的醉诗里。 抒怀尽表,真恨不得立即将这些海鲜和岭南佳果告知远方的亲朋戚友。位于雷州半岛东侧的吴川临海地域物种优良、衍生各种海鲜名食。 其中“芷寮醉蟹”尤为著名,芷寮红蟹盛产于附近海域,是吴川最佳海蟹。邑中百姓捉回红蟹,便用酒糟存入土坛内,浸至逾月取出即可食用,饶有风味,谓之醉蟹。 岭南状元林召棠为此作了醉蟹诗一首,其中“执杯持螯螯,足了一生事,况此酒兴蟹、酝酿使之醉”。之佳句,脍灸人口,足见醉红蟹之风味,沁人心扉,吃后真是“乐不思蜀”。 邑中孝廉吴河光竹枝词云:“恰好墟期逢廿四,芷寮红蟹胜南三”,道出醉蟹之风味,为吴川之美食佳肴,闻名乡邻。 8.关于美人蕉的诗句,蟹蟹啦~(≧▽≦)/~急用《送人红花栽》 ——刘昭禹世上红蕉异,因移万里根。 艰难离瘴土,潇洒入朱门。叶战青云韵,花零宿露痕。 长安多未识,谁想动吟魂。《马上有见》 ——李茂复行尽疏林见小桥,绿杨深处有红蕉。 无端眼界无分别,安置心头不肯销。《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后奉寄》 ——孟郊晓渡明镜中,霞衣相飘飖。 浪凫惊亦双,蓬客将谁僚。别饮孤易醒,离忧壮难销。 文清虽无敌,儒贵不敢骄。江吏捧紫泥,海旗剪红蕉。 分明太守礼,跨蹑毗陵桥。伊洛去未回,遐瞩空寂寥。 《秋晚自洞庭湖别业寄穆秀才》 ——皮日休破村寥落过重阳,独自撄宁葺草房。风撦红蕉仍换叶,雨淋**不成香。 野猿偷栗重窥户,落雁疑人更绕塘。 他日若修耆旧传,为予添取此书堂。 9.关于海鲜的古诗1.《莆阳歌五绝 其一》 元代何中 两两筠篮湿暖烟,窄衫短鬓袅行肩。 到门迎著郎来早,待向街头卖海鲜。 译文: 热气中成双成对的竹篮已经浸湿,身着短袖鬓发细长及肩。 到门前迎接早来的郎君,等着一起去街头卖海鲜。 2.《送丁太初温州蒙古字学正》 元代吴当 荐豆登霜柚,充庖载海鲜。 洞箫吹月下,玉树立风前。 译文: 草里都是豆子和成熟的柚子,载着供作食用的海鲜,在明月下吹奏着短萧,树木挺立在微风中。 3.《述怀 其二》 元代唐桂芳 战北多人醢,时危乏海鲜。 将军闻号令,警急要戈船。 译文: 因为北方战事死伤无数,时局危机海鲜食物匮乏。将领听到军号声,紧急的出动战船。 4.《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5.《题元十八溪居》 唐白居易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译文: 躺下休息,耳边好像传来千年仙鹤的声音;举杯共饮,杯中似乎倒映出五老峰的影子。更令人感动惭愧的是主人殷勤热情的留客心意:鱼肉鲜美,饭食精细,酒味醇香浓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