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北固楼的诗句《南乡子》 年代:宋 作者: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衮衮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润州》 年代:宋 作者: 释辉 北固楼前一笛风,断云飞出建章宫。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瓜州》 年代:宋 作者: 蔡槃 烟际击孤舟,芦花两岸秋。江空双雁落,天迥一星流。 急鼓西津渡,残云北固楼。商人茅店下,沽酒话扬州。 2.张祜《题金陵渡》提到的西津渡是指哪里张祜《题金陵渡》诗云:“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愁。” 金陵 津渡,指的就是今江苏镇江的西津渡,自古有着“江南第一渡口”的美称。 春秋时期起,西津渡就已经成为连通吴楚、北上江淮的必经之路。 传说 中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在西津渡形成的初期,主要的功能是军事防御,谁控制了这里,谁就能 主导江南的半壁江山。 东汉末年,孙权在京口筑“铁瓮城”,此即为镇江建城 池的开端,周瑜领导的东吴水师,驻扎在蒜山之下。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要 到东吴议事,必须从西津渡登岸。 诸葛亮和周瑜在蒜山定下火烧赤壁的计谋, 所以后人还把蒜山称为“箅山”。 南朝宋齐梁陈偏安江南,长江天堑无疑是历代统治者安身立命的天然防 线。 无论北上还是南下,西津渡都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在西津渡口的千年 历史中,也见证过许多名垂千古的重大战役。 从韩世忠大战金兵、宋元决战、郑成功克复瓜洲,直到鸦片战争中的镇江之战,西津渡前的长江江面炮声轰 隆,无不成为硝烟弥漫的主战场。 隋代大运河贯通南北,在镇江与长江交汇,西津渡又成为漕运的必经水 道和重要枢纽,有“七省粮道”之称。 直到清代,由镇江转运的漕粮都要从西 津渡江面运往金山之后,再从对岸的瓜洲北上。 随着南北交流的频繁,西津渡从军事要塞转变为水运要地,从唐代开始 便慢慢繁荣、热闹起来。 3.与瓜州有关的诗句1,《长相思·汴水流》唐代:白居易 原文: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白话文释义: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瓜州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2,《题金陵渡》唐代:张祜 原文: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白话文释义: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3,《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唐代:岑参 原文: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白话文释义:片云吹过城头,黄莺飞上了戍楼。塞花飘洒客子的泪水,边柳牵挂行人的乡愁。 长了白发对着明镜悲叹,可惜青春只换来了破裘。此次您又承当了远行万里的使命,听说现在已经到了瓜州。 4,《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话文释义: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5,《送七兄赴扬州帅幕》宋代:陆游 原文: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白话文释义:刚刚报传边地的烽火,已照亮了建康城头;不久又闻说金人的兵马,已集结在瓜州渡口。当权的衮衮诸公,有谁肯听听百姓的意见?我们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为时局担忧。 大风急雪扑打着窗棂,心儿和雪珠一起破碎,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你我都不禁热泪横流。又哪里想到呵,今日里、柳絮轻飘、乱红飞舞,送你的客船去往那,淮南东路的古城扬州。 4.关于瓜洲的诗词1、《长相思·铁瓮城高》——宋代:秦观 念凄绝秦弦,感深荆赋,相望几许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双鱼难渡瓜洲。 晓鉴堪羞,潘鬓点、吴霜渐稠。 幸于飞、鸳鸯未老,不应同是悲秋。 【译文】我估量着,自分别以后,你一定每每弹着凄凉的曲调,思念着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着哀怨的词句,思念着你;山山相隔,我们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见,只能把愁恨凝聚在乐曲里和词章里。 我屡屡想给你写情书,无奈山高路远,到不了你那边。清晨临镜,白发日渐见多,老态堪羞。 有幸的是,你尚未见老,不应像我这样,为衰老而悲伤。秋,寓有衰老意。 2、《书愤五首·其一》——宋代: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3、《水仙子·渡瓜洲》——元代:赵善庆 渚莲花脱锦衣收,风蓼青雕红穗秋,堤柳绿减长条瘦。 系行人来去愁,别离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 【译文】小洲边的野荷,花瓣脱落,粲绿的荷叶也已委靡。风中的秋蓼不再青葱,暗红色的穗花一派凄凄。 堤岸的杨柳减了翠色,只留下几乎光秃的长条细细。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结在一起。 古往今来,离情别恨最是难以摆脱和忘记。镇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头:一路上我都惆怅不已。 4、《月上瓜洲·寓乌夜啼南徐多景楼作》——宋代: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 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译文】江头又到了一年的秋天,又带来了几多新愁。 塞草连天,神州到底在何处?古往今来多少英雄泪,都随江水东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拿着鱼竿。 5、《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5.镇江西津渡解说词,把具体景点说清楚,字数在两百以内「西津古渡街」坐落在镇江市西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全长虽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的小码头街仍保持着唐宋风韵,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貌。 「西津古渡」原为古渡口,后因江面南涨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渐形成道路,古老的渡口边就再也看不到长江水,唐代镇江名金陵,故称为金陵渡,当时许多大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洲时,见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锺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些历史的印记,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走在这条被车轮磨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使我们感受到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但这却是再也不会重演的历史景像,「西津古渡」已在历史的洪流及动荡中走向衰落,千年古渡,已荒废残缺。 由于地处山麓,经济开发价值不如那些一马平川的开阔之地,于是幸运地躲过了近年来老城改造和旅游开发的破环…… 整个西津渡街全长约1000米,从刻有“西津渡街”的头道券门至待渡亭大约500米,从待渡亭到长江边500米,而其中浓缩的历史遗存最多、建筑艺术最精的则是从头道券门至待渡亭的500米。 如果从云台山脚下的蒜山石崖仰望的话,西津古街实际上是一条依附于云台山麓的栈道,雕檐翘角的亭台楼阁仿佛是以一颗颗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为“珍珠”镶嵌在云台山麓上的精美“项链”。 走过两座香烟缭绕的亭状香炉,过第二道券门,虽建筑风格未变,体量却明显大了一号,砖木结构,雕花飞檐的窗栏和立柱一律被漆作朱红色,与二道券门上“飞阁流丹”一词呼应得恰到好处。 然而更为引人注目的则是立于古街之上的一座过街石塔,白色的喇嘛塔矗立于通道的上方,让人顿生敬畏之感,塔基之下有修葺纪念碑,上书“西津渡过街塔又称昭关石塔、观音洞喇嘛塔、瓶塔,系元武宗海山皇帝命画塑元大都白塔寺工匠刘高仿京刹梵相而作的金山般若禅院的一部分。竣工于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或稍前”。 由此可见这一建于元代的过街塔至今已经历过600多年的风雨沧桑,且与北京老城中的白塔寺还有着嫡亲渊源。此塔为江南独一无二,全国亦不多见。 穿过昭关石塔,是一座黑色铁质香炉,香炉正对的门洞上书有“观音洞”三字,观音洞临街而建,高大古朴,虽然风雨斑驳了立面,却依旧显示出宗教的肃穆庄严。在数百近千年的时间跨度中,当西津渡已经成为横渡长江的重要港口时,长江天堑之于当时的交通工具仍然意味着巨大的风险,面对难以卜测的风浪,人们只有祈求于宗教的护佑。 走出观音寺前的“共渡慈航”券门,西津古道开始沿阶而下,直至待渡亭,坡道上的青石板中间有一坡面,坡面当中留有深深的车辙,坡面一来作雨天快速排水之用,二来用于在西津渡上岸或离港的大宗货物运输之用,那些车辙痕迹则来自当年运货所用之独轮车,这些历史的印迹,令人遥想当年西津渡人来货往的繁盛景象。 沿观音洞一路下行,踏在青石板路上,一直到现在的长江路,当年的老街店面,诸如“吉瑞里西街•1914”、“民国元年春长安里”、“德安里”等匾额至今犹在。 据当地老人家说,在这短短几百米长的街道上当年有各式店铺150多家,从行业种类上看,有饮食方面的,有生活和文化方面的,当然,还有许是专门为船家服务的店铺,诸如木匠店、缆绳店等。解放前这里还专门设有一个警察分局,一条街俨然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 到了建于清朝的待渡亭,就走完了西津渡街现存最完美的部分。“待渡亭”顾名思义就相当于现在的港口码头的候客处,当年的商旅们想来曾在此俯视滚滚长江,怀着各式心情等待着一次难以预测的远行。 从待渡亭继续下行,穿过一片老式民居,约摸500米距离处有一块高耸壁立的石崖,这就是蒜山石崖。当年石崖之下即为滚滚长江,石崖也成了扼守江岸的屏障。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原先紧临长江的西津渡口,自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泥沙淤积,导致江岸北移,当年拱卫西津渡口的蒜山石崖如今距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的距离,一条新建的长江路横亘在当年的西津渡与滚滚长江之间。 古代镇江,一直就是沟通大江南北的要冲。 无论春秋时代的朱方,秦代的丹徒,三国的京口,金陵渡都是当时的军事重地和交通要津。隋唐以后,朝廷打压六朝古都的南京,贬为县级,镇江却升为润州,再由于南北大运河的修通,镇江地位日显重要。 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是我国东南地区漕粮、丝绸等物质北运京师的重要港口。 西津渡街的繁盛正得益于这一地理优势,其创建始于六朝,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近两千年的积淀,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沿街而行,行人能感知到近千年的历史,更能触摸到镇江老城的“文脉”和“底蕴”。 近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 6.帮忙找一找有哪些古文或是诗句中有带“津送李端明知河中府 梅尧臣 才业人终服,聪明帝所闻。 来希段干木,去识大冯君。 金络鸣津口,朱旗颭雁群。 山河虞旧国,箫鼓汉横汾。 古堞临秋月,高楼等白云。 应同羊叔子,缓带隔嚣氛。 和李明府 骆宾王 传闻叶悬履,飞向洛阳城。 驰道临层掖,津门对小平。 霞残疑制锦,云度似飘缨。 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 讵怜冲斗气,犹向匣中鸣。 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 王禹偁 日日春朝请,病多仍食贫。 揶揄应有鬼,九俟岂无人。 凤阁十年笔,乌纱九陌尘。 集仙知己在,应为指迷津。 送李余及第归蜀 贾岛 知音伸久屈,觐省去光辉。 津渡逢清夜,途程尽翠微。 云当绵竹叠,鸟离锦江飞。 肯寄书来否,原居出亦稀。 过京口 王冕 瓜洲正对西津渡,金山焦山江水中。 过客放船忌险阻,何人击楫问英雄? 白云渺渺生秋树,黄叶萧萧落晚风。 铁瓮城头一登眺,天南天北思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