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四道拐抗战传说导游词晴隆“24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 二十四道弯之雄险,皆因其依山筑造,工程艰险,山势陡峭,弯道频急。由关口向远处眺望,山峦叠起,横直连绵,薄雾裳绕,云海茫茫,气势磅礴,向关下俯视,二十四道弯仿佛游蛇下山,欲饮山脚之清泉,从关下往上仰视,其弯道犹如白龙盘山,真可谓“万山飞翠上吟肩,路曲行人似蚁旋”,给人既有惊心动魄之感,又有心旷神怡之处。从关上经过,可见脚下浮云连绵,烟气莽莽,加入天宇。穿过云海,行至悬岩下,即可见二十四拐左侧的悬岩飞瀑。盛夏时节,可见两涨清泉从悬岩之上,飞流直下,确是“悬岩挂白虹,细雨日飞空”。 2.描写“腾冲”的诗句有哪些描写腾冲的诗句有五: 一、在和顺古镇 在这里 ,是什么吸引了我的目光,是牵着长藤的石榴,还是不知去向的小河?是垂着串花的火鸟蕉,还是泛着青色的铁栅门?蓝天下,我倚着石栏微笑,我微笑着站在这极边之地,因为我在遐想,那我的极边之地呢?是否如同这和顺古镇,即便再过六百年,也同样不会是,满目枯树和遍野荒草。 二、火山之死 几万年前,你活着的时候,有着怎样的火热情肠,高黎贡山的伟岸,有多让你心生爱恋,而你,最后是累了吗?不过几万年而已,地还未老,天还未荒,你却已经死去,不再跳舞,不再歌唱,安静得令人心痛,只剩下黑色的灰烬,述说着曾经火红的爱情。 三、远征军 仰视这样一座小山,满坡的青石墓碑,我似乎感觉到,一个又一个的灵魂,在对我微笑,那是无怨无悔的微笑,如今的野人山,还是那样恐怖吗?还会那样狰狞吗?我难复自己的内心,唯有鞠躬鞠躬再鞠躬,我明白,转过身,也许,即将开启的,也同样是一次,远征。 四、翡翠之城 我忽然觉得,嫉妒这样的心态,是因翡翠而起,试问苍天,为何如此厚此薄彼?就连冰冷的石头,也生得如此美艳,美艳的翡翠之城啊!我要冷漠,我要贬低,我要排斥,甚至,我要敌视! 五、叠水河瀑布 别出心裁的神啊!你在展示你的杰作吗?一条长长奔腾的画布,从众神的手中传过,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阳光下水雾弥漫,我驻脚期待,期待那一轮彩虹,可是,彩虹在哪里?我明白,不是,每一次期待都能幸运,而我,却心甘情愿,任凭水雾打湿我的头发。 作者:佚名 【简介】 腾冲隶属云南省,由保山市代管的县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保山市西部,东与隆阳区相连,南与龙陵县、梁河县接壤,西与盈江县、缅甸联邦共和国毗连,东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相邻。 市区距省会昆明606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 截至2014年,腾冲市幅员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辖11镇、7乡,2014年,总人口(常住人口)65.99万人;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3.4亿元。 腾冲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腾冲主要旅游景区有火山群国家公园、叠水河瀑布、北海湿地保护区、国殇墓园、艾思奇故居等。 2016年12月7日,腾冲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2017年6月,腾冲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3.史迪威这个名字评价如何乔·史迪威(Joe Stilwell)B 表现得极为敏锐、富有想象力而又不墨守成规,当时他就已经是闪电战的高手。 在陆军的九个军级指挥官中他得到了最高评价,并受命率军进攻北非。 他本可以成为像欧洲战区的布莱德雷或者巴顿那样的人物。 可是,由于他的中国经历,他被派去处理那里的危机不过,美国在中国的战时努力基本上是白费了—即便我们承认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战争本身不过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对人的耗费而已。 史迪威将军恪尽职守,这使他能屡屡创造奇迹。 他这次冒险本来就凶多吉少,当时在**委员长统治下的“自由中国”已经濒于崩溃,而史迪威名义上是**的“总参谋长”。 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一个是美国的顽强的理想主义者,决心训练出理想的中国军队并“打垮小日本”;另一个则是狡诈的军事政治家,同样很有决心,那就是不想让中国继续打下去,从而保住自己的位子。 史迪威与**的对峙浓缩了美国在中国的战时目标所遭遇的种种挫折。然而本书并非只是快节奏地叙述笼罩在悲剧阴影下的纷繁事件。 隐藏在这个关于战争的故事后面的是长期以来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这是个堂吉诃德式的努力,但是屡败屡试,现在这种努力又再度兴起了。 读者会发现本书的结语恰如其分(直到1971 年前都是如此):“最后,中国走了自己的道路,就仿佛美国人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似的。” 但在将近十五年后,另一轮的接触、旅游、交流、投资和外交活动又在开展了。现在是美国公众好好回顾从前的时候了,用中国人的话说即所谓“前车之鉴”。 特别是当我们发现,帮助盟友国民党使我们成了**所发动的中国革命的敌人,对我们来说最糟的是,这场革命最后成功了。 4.史迪威公司至天主教堂版块都有什么历史沿革(史迪威公司史迪威博物馆经重新整修后,于03年正式对外开放。 它位于重庆渝中区嘉陵新路63号,1942年到1944年,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将军奉命来到重庆,担任联合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当时居住于此。史迪威将军在重庆的活动是中美战时友谊的历史见证,也是历史留给中美两国人民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史迪威将军博物馆的整修历时9个月,其占地面积扩大到7.2亩,史迪威将军的卧室、办公室、副官室、大小会议室和地下室等都恢复如初。史迪威将军昔日的生活用品、手稿、军装等100多件物品也已陈列在馆中。 5.我的家乡保山作文400字保山市,古称永昌,位于云南省西部,距省会昆明498公里,外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167.78公里。 2000年撤地设市,全市国土面积19637平方公里,辖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一区四县,人口241万,有世居少数民族13个。 保山为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公元前21世纪,保山的先民就在这里建立了哀牢国,西汉置不韦县,东汉永平12年(公元69年)设永昌郡,为当时全国第二大郡。 是古代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陆路大通道的重要连接点和历代中缅贸易的集散地。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蜀汉时期云南郡太守吕凯、清代人称"王半朝"的三部尚书王宏柞、清末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辛亥革命元老、北洋政府代总理李根源、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先贤圣哲。 [2] 保山年均气温14.9°C-17°C,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森林、矿藏、水能、地热、天然气、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森林覆盖率42.5%,地上植物22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种,地下有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的铁矿、铅锌矿、硅藻土、硅灰石等矿藏,褐煤探明储量3.1亿吨,天然气远景储量260亿立方米。澜沧江、怒江、龙川江穿境而过,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89万千瓦。 有170多个地热泉田,为全国第二大热气田,热能储量250万千瓦。市内有以"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名扬世界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神奇壮观的腾冲火山热海(已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誉为世界第二大峡谷的怒江大峡谷,国家级保护区北海湿地,记载中国抗日军民丰碑和日军罪行的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的松山抗战遗址,南方丝绸古道等众多名胜古迹。 保山作为滇西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展示了新的风貌,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国民经济增长率在9%以上,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达980830 万元。 初步建成了以制糖、冶金、食品加工、制药、木材加工、电力等为主的工业产业群体,金属硅、电锌、白砂糖、实木门、腾药深受市场青睐;粮食、油菜、甘蔗、烤烟、香料烟、茶叶、咖啡、核桃、畜产品已形成优势和拳头产品,是国家和云南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及工业原料基地,保山小粒咖啡以其独特的品质享誉海内外,保山香料烟创"产量、出口量、质量"三个全国第一,为全国最大的晾晒烟基地。全市公路四通八达,320国道和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纵贯全境,公路通车里程达9936公里,昆明到保山的高速公路已全线开通,保山到龙陵的高速公路已于2004年6月开工建设,保山国家二级机场通航昆明,航线距离370公里,腾冲机场建设、腾冲至缅甸密支那公路改建工程已经开工。 苏帕河流域、槟榔江流域电力开发加快,2005年发电装机容量可达40万千瓦。邮电通信联通国际,所有乡镇和大部分村已开通程控及移动电话。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1]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保山正在加快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科教兴保、全方位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于以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举措,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 丰富的资源和相对优越的地缘,使保山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我们热忱欢迎八方贤士、四海宾朋前来保山参观考察,旅游观光,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6.描述贵州旅游资源200字据说:湖南有辛辣、四川有麻辣、贵州有香辣。贵阳市是贵州的省会,是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十一假期,我们一家赴贵州旅游。当飞机降落在一个由300个山包填平的机场时,我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方。 美丽的天河潭 进入景区,呈现在眼前的是210米宽的钙化滩瀑布,这可是国内最宽的钙化滩瀑布,远观是白色的水,走近时,清澈见底,我们可以看到水底飘荡的水草,没有污染的山水透着一股纯天然的气息,吸引着我们到处拍照留影。沿着香粑沟走去,可以看到香粑车、水车、水碾、水磨。再往香粑沟的深处走,又一条瀑布,如脱缰的野马轰鸣而下,势不可挡,在潭中溅起漫天水雾,轰轰的水声将大家的讲话声都淹没了。 接着坐船去水洞,这是一个溶洞,洞里布满玲珑剔透的钟乳石,千姿百态的石笋和石柱,蔚为奇观,让人犹如置身仙境。最多的是圆头的钟乳石,有的还在滴水,这是还在“生长”,有的钟乳石和下方的石笋连成石柱;长在地面的石笋,单独的就像矮柱子,许许多多连在一起的被绿灯光一照,就像一座座山的模型。 旱洞更为神奇,无数的钟乳石连成了喷头,还在那儿不停“喷水”呢!有些石头很光滑,看起来像是湿的,用手一碰才知道是一块干而冰凉的大石头。这样的石头在旱洞中比比皆是,旱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石柱造型奇特,令人叫绝。在旱洞里要走的路很长,到了最后的“时空隧道”就离洞口不远了,走过“时空隧道”仿佛真得穿越了时空,又看到了蓝蓝的天空了,我深深地吸口气,真象两个世界啊! 出了旱洞,来到山颠,过一道铁索桥,乘溜索返回,在空中俯视全景,领略悬空飞翔的感觉,太刺激了! 黄果树大瀑布 说起黄果树,大家耳熟能详。黄果树景区是由多个瀑布群和溶洞组成。因为长着许多黄果的树,所以叫黄果树,这黄果真象小的柚子。 这一天最好玩,最美的风景都在这一天里。早上,先是天星桥景区,那里有天星盆、天星洞、水上石林、天星桥。 天星洞是喀斯特地貌比较集中的地方,洞内有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的奇峰异石,4根大石柱直抵洞顶,柱上石花丛生。洞中有成堆成串的葡萄样钟乳石,这可令我不禁想吃一口,可惜只能看的哦!还有“鸟虫鱼兽、花草树林、瓜果蔬菜"等造型,十分神奇,真是想什么有什么啊! 天星桥是天然的石桥,有“桥上桥上桥”的称号,因为桥下见不到流水,仿佛能听到流水声,原来是地下暗河。在不远处水从暗流涌出,我们随着流水走过一段段路程,便到了水上石林。水上石林最好看的银链坠潭瀑布,水漫过一块块椭圆的石头,从顶上流下,宛如滚珠落玉,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像无数银链坠入潭中,流入地下暗河,又不知水往哪儿流。 黄果树瀑布才叫壮观,在第一个观瀑台上看大瀑布已经比北雁荡山的“大龙湫”大上几倍了,我想如果在近处看一定更大。到了第三观瀑台,就可以隐约听到水落下来的声音,我猜想如果在近处听声音一定非常响亮。到了第四观瀑台,那儿非常的潮湿,空中飘满着飞瀑溅起的水雾,站在那儿非常舒服,就像在雾中一样,不过一切清晰可见,我想起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如果李白到了这里不知他又有怎样的佳句流传下来呢。 黄果树大瀑布后的“水帘洞”里看瀑布,我们还看到了彩虹,阳光下,一道七色彩虹呈现在眼前,拥挤的人群爆出阵阵的惊呼声,“你看你看,两条了,三条了”,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几道美极了的彩虹,黄果树大瀑布真是太神奇了! 回家的日子到了,贵州这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再见了,我带着留恋,依依不舍离开了。但我以后一定会再回来,回来领略这儿的神奇! 7.谁知道《挥戈落日》是一部什么作品彭荆风著长篇纪实文学《挥戈落日》是一部厚实凝重的作品,是下了大功夫写就的作品。 作品描绘了从1944年5月起8个月里,中国远征军20万大军强渡怒江,攀越高黎贡山,浴血苦战,以6万多人的惨重代价,歼灭日军2万多人,收复怒江以西大片国土,打通中印公路的可歌可泣的战争画卷,读时令人惊诧不已,热血沸腾。 《挥戈落日》应属重大历史题材,中国抗战8年,仅有滇西大战一役直接由中国军队将敌寇驱逐出国门之外,高扬了国威,震撼了世界,重塑了近代以来备受屈辱的国家形象。 作者自50年代初即接触到史实,经过80年代同题材长篇小说创作的铺垫,又经过大量遗存素材的抢救,终于在今天写出一直萦绕于心的这部长篇纪实文学,全面具体形象地再现了60年前空前惨烈的抗战一幕,为国家留下一部重要的历史和文学著作。 此书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挥戈落日》在考证史实方面极为严谨,写作准备充分,占有大量原始材料,表现出作者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书中不仅对于当时中方的所有行动了如指掌,讲述详细,而且对于当时日方的种种具体情况也知之甚多,记叙出包括日军各阶段采用的战术、中下级军官的切身感受等内容,可见作者占有的材料是相当全面的。 对于8个多月的战争,作者的描绘详细到每一次战斗,战斗中的每一环境、场面、环节,写到这种程度,在历史纪实创作中也是罕见的。 作者善于描写战争场面,书中远征军官兵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迎接枪林弹雨的情景感人至深,更使人唏嘘叹喟。 作者也善于在战争背景下塑造人物。由于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可以做到客观自主,笔下许多人物具有真实可信的性格特征,形象鲜明,如对**、卫立煌、陈诚、宋希濂、史迪威、张问德、霍揆彰等人的刻划,都给人留下较深印象。 作者的叙事态度是老到的,词语感情色彩把握准确。 不足之处,却在于描写内容显得过于详尽,有繁琐之累。 如果适当简略,疏密相间,或处理上多些变化,会更为完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