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柳永对宋词的开拓

1.柳永对词境开拓,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

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柳永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於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三、使词由雅转俗。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飘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

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

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评价:我们可暂不评价俚俗直露与典雅含蓄之间的优劣,而单论写艳情:既然同样是写艳情,柳永敢于在文人雅词方兴未艾、民间俗词濒于断绝之时,大胆地背弃时尚而直承源头,这有什么可非议的呢?有记载说,柳永在少年读书时,偶然得到一首民间流行的俗词《眉峰碧》:"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

镇日相看末足时,忍便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柳永非常喜欢它,便把它题在墙上反复吟咏,终于悟出了作词之法。

从这条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是有意地以俗为美的,柳永的这种做法在当时不但无可厚非,而且相当大胆;不但有胆,而且有识;不但不俗,而且反俗。因为在当时含蓄典雅地写艳情正是"时俗"风气,柳永能反时俗而行之,未尝没有一些反潮流的气魄。

如果再用"史"的宏观角度加以反思,柳永能跨越支派,直探本源,使艳词的本色得以保留并发扬,这种做法是应予以肯定的。

2.【柳永对词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2、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柳永多用赋体,开拓了词的内容.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如《望海潮》、《雨霖铃》.3、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词的一般结构方式,是由过去和现在或加上将来的二重或三重时空构成的单线结构;柳永则扩展为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即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 如《雨霖铃》、《八声甘州》都是如此.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3.柳永对宋词的发展,以一篇作品为例

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功不可没 柳词影响 柳永词在宋词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这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 1 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

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小令的体制短小,一首多则五六十字,少则二三十字,容量有限。

而慢词的篇幅较大,一调少则八九十字,多则一二百字。柳永最长的慢词《戚氏》长达212字。

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地扩充了词的内容涵量,也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许多词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2 市民情调的表现与俚俗语言的运用 羁旅行役之感与抒情的自我化 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北宋陈师道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后山诗话》),王灼也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碧鸡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词面向市民大众的特点。

唐五代敦煌民间词,原本是歌唱普通民众的心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的。到了文人手中,词的内容日益离开市俗大众的生活,而集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的爱情的渴望。试比较: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水长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 这两首词都是写女主人公因爱人外出未归而忧愁苦闷。

然而晏词含蓄,柳词坦率。柳永此词因直接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与传统的礼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责难。

柳永另一首《锦堂春》(坠髻慵梳)所写的市民女子,更是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设想等他回来时该如何软硬兼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不敢再造次。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

4.柳永对词境开拓,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

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

抒情重心、抒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3.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大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

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柳永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於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的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引起文人的重视,促使慢词创作繁荣,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作家。二、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三、使词由雅转俗。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飘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

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

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俚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评价:我们可暂不评价俚俗直露与典雅含蓄之间的优劣,而单论写 艳情:既然同样是写艳情,柳永敢于在文人雅词方兴未艾、民间 俗词濒于断绝之时,大胆地背弃时尚而直承源头,这有什么可非 议的呢?有记载说,柳永在少年读书时,偶然得到一首民间流行 的俗词《眉峰碧》:"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

镇日相看末足时, 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 人,分明叶上心头滴。"柳永非常喜欢它,便把它题在墙上反复 吟咏,终于悟出了作词之法。

从这条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柳永是 有意地以俗为美的,柳永的这种做法在当时不但无可厚非,而且 相当大胆;不但有胆,而且有识;不但不俗,而且反俗。因为在 当时含蓄典雅地写艳情正是"时俗"风气,柳永能反时俗而行之, 未尝没有一些反潮流的气魄。

如果再用"史"的宏观角度加以反 思,柳永能跨越支派,直探本源,使艳词的本色得以保留并发 扬,这种做法是应予以肯定的。

5.柳永对宋词的发展贡献

楼主说的“刘永”当是“柳永”吧?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佑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

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

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

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著有《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柳永生平散见张宗橚《词林纪事》和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等。 生卒年不详,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世称柳屯田,因排行第七,亦称柳七。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6.论述题:举例说明柳永和苏轼对宋词题材、意境的开拓

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柳永在文学史上的名声并不好,被称之为“腻柳”,就素“唧唧歪歪柳三变”的意思,这个雅号算的上狼藉,但柳永对词的发展产生过很重大的作用。柳永最明显的贡献是发扬了慢词长调这种词的形式。柳永填了大量的慢词长调,在市井歌坊间传唱一时,但却不被社会上流所看重,或者是被暗黜黜地赏玩,明里又作鄙薄不屑状。盖因柳永词“狎邪流俗”,虽自成一体,却不上品。王灼评柳词,说:“不知书者尤好之,予尝以比都下富儿,虽脱村野,而声态可憎”。这个批评是相当刻薄的,说你柳七充其量一个小资产阶级也敢来混迹上流社会?光鲜虽然光鲜,但底子里依旧不过一个市侩暴发户。永词相较于前人的词有一个明显的叙述角度的改变,这也是柳永对词发展的开拓和改进。叶先生评柳词的这种变迁为从“春妇善怀”变而为“秋士易感”。因为柳以前的词人状写男女情意的词曲时,多从思妇的口吻写,情境不出闺阁园亭之中。而柳词则多从游子的角度入手。因为写的多是羁旅行役的游子,所以柳词所呈现的意境,便结合了高远的景物和个人追求功业的志意,因此柳词的兴象是比较高远壮阔的,这也是柳词的一个显著的特色,非香园小径,非亭台西楼,而是关河冷落,残阳西照,是断鸿声远长天暮。

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7.柳永苏轼周邦彦,谁对宋词的开拓发展起的作用更大一些

看你这题就想起你关于周邦彦词是否雅词的那题,有些类似,只是侧重点有不同。

要想弄清这三人对宋词开拓发展所作的贡献,就必须弄清词的嬗变过程。这个题目很大,说实在话,我答起来有些力不从心。

但还是试着把一些想法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详。(楼上icedmartini的回答有见地,但欠全面,有些地方也值得商榷) 自中晚唐至宋初,“花间”的内容和风格占据词坛的绝对主流,思妇怨女,花前月下,绮靡香艳,词被深锁在闰阁重楼之中。

在那一段时期,作家们似乎有意无意地遵循着“诗言志,词抒情”的规条。这里的“情”是什么?是不大好启齿的“私情”,上不了士大夫的桌面,登不了大雅之堂。

所以,家国之思,功业之志,人生之慨,都在“诗”里写,而词就只好躲在自家小院里低吟浅唱了。 词是怎样从那狭小的天地拉出来的?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

很多当时的杰出之士都在这个过程中尽过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甚至可以为他们开出一个不算短的名单。在这里,我们仅讨论几个关键人物。

宋初,欧阳修、大小宴等人在“花间”内容范围内尽力脱去香艳之风,这不是我们要说的正题;李煜后期、宋初的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已开始突破“词抒情”的苑囿,但这些人作词极少,力量分散有限,不足以对“花间”形成冲击,这也不去说了。 下面说这个过程中第一个关键人物:柳永 柳永对词的发展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在形式上开创了漫词长调。漫词的出现不仅是篇幅拉长的问题,它使词比起过去的小令来容量加大了,更能表现广阔的生活内容;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柳永把词从深闰重楼里拉出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闰里的思妇怨女,而是市井儿女,有专家说,柳永词是专为市井的少男少女们歌唱。

虽未脱绮靡香艳,但天地宽广多了。而且,由于柳永长年浪迹漂泊,羁旅愁思,旅途风光,都入词中,大大拓宽了词的表现范围。

因为柳永词语言柔美清新,内容又迎合当时的“大众口味”,使得当时“有井水处皆歌柳词”,对当时和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再说这个过程的第二个关键人物:苏轼。

词在苏轼这里,彻底摆脱了深闰重楼的狭小圈子,突破了“词抒情”的束缚,变得无所不能。亲情,友情,儿女私情,人生慨叹,功业之志,无一不可以自由抒写。

在表现手法上,苏轼更以议论入词。这些,在他之前的词人们(当然也包括柳永)那里,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这是苏轼对词的第一个巨大贡献。 苏轼对词的第二大贡献,是词的彻底“雅化”,即使词的内容“充分士大夫化”。

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趣,都彻底去除了自中晚唐以来香艳之气。 由于以上两点,使苏轼词在当时的士大夫中间广泛传播,再加上“苏门”文人的推波助澜,张孝祥等人起而效仿,“雅词”在北宋词坛蔚然成风,对后世词也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苏轼对词的第三大贡献,是他开启了豪放词之先河。确实,豪放词只有到了辛派词人那里才蔚然成风,堪称一派。

但说苏轼开豪放词的先河却毫不为过,试问,在苏轼之前,还有谁在词中涉足过“豪放”一路?没有!豪放词自苏轼始,是苏轼影响了辛派词人! 至于周邦彦,他并未在词的内容上有开拓之功,只是在词的音律形式上作了考订规范的工作。 综观词的演化嬗变过程,柳永有承先启后之功,而苏轼彻底完成了使词与其它文学样式“身价”等同的构建。

如一定要比出个贡献上的“最”来,苏轼当之无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