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描写通渭的诗句

1.描写六盘山的诗句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时以太岁为凶神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

题解】

1935年10月2日,红军由通渭城北上,6日越过平凉——固原大道,当日夜间又进入山区,把尾随追击的敌军甩掉。第二天,在山区青石嘴遇国民党东 北军白凤翔部骑兵,一战胜之,俘虏敌400余人,马400余匹,经宣传解释后,都加入了红军。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一鼓作气,于当天下午攻占了六盘山,晚 到山东脚下宿营。这一天行军80多里。此词似是口占,当作于攀登上达六盘山顶峰之时,六盘山的胜利,意味着长征途中最后一道天险的突破。词中就革命进军, 作了回顾与前瞻,这是极自然的情理。

【赏析】

上片:开端“天高”两句,平开舒展。以寥寥9个辽,便为当时的六盘山勾勒出一幅清新的画面。不但有景,而且更有人在其中。北方的晴秋,金风 送爽,碧空如洗;纤云点缀,愈见澄彻。“高”字,“淡”字,贴切之极。攀登高山,看到过雁,不禁会引起许多联想,这些都于“望断”二字流露出来:雁南人 北,“望断南飞雁”,正是长征的来路,一路上牺牲了的烈士,该留下殷殷血迹;羁留下的战友,此时情况如何?还有远在江南继续打游击的同志,当年根据地父老 兄弟姐妹们,他们此时可听到红军已突破最后一道天险胜利到达六盘山的消息?或曰:“望断就是看不见,并非望到看不见,更不是望得久和望得远。**所率领 的长征红军,自过岷山以后,便迤逦由南向北而来,正是清秋时节,一路之上,所望到的南飞雁当然是不少的;但当长征队伍,进入甘肃南部,到达六盘山的时候, 尽管天高所爽,已经看不见南飞雁了。这是说地势越来越往北,气候越来越寒冷。若把望断解作望到看不见,表示望得久和望得远,这能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好 汉们所应有的行动吗?”为什么到达六盘山便忽然望不到南飞雁了呢?其时正是由于胜利后登高南望,缅怀故旧,而又云山苍茫,音讯杳然。所以才目送飞鸿,望得 久、望得远。这中间含蓄着许多潜台辞没有说,因此下文一转:“不到长城非好汉”,把驰骋的想象猛然收转回来,才显得格外有力,把气势一下鼓到顶点。“屈 指”句也是上承“望断”而来,“望断”是望得远,多远呢?“屈指行程二万”,又是望得久,多久呢?“屈指——行程——二万”。

下片:换头“六盘”两句,才点出本题,明写攀越情事。曼歌悠扬,声洪气畅。此与《清平乐,会昌》词的换头极相似,此词:“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 风”,是以特笔描写红旗。这里特别突出红旗,是具有丰富深刻意义的:红旗是革命的旗帜,是胜利的象征,它从井冈山一直打到六盘山。今天在六盘山的顶峰上红 旗飘飘,卷舒自如迎着西风,这说明了革命正在迅猛的发展,这说明了长征已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说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无坚不摧的威力;这也说明了伟大红 军战士具有着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即使经历千辛万苦,仍然胸怀坦荡,屹立不动,无限自豪。这一切都是一个“漫”字逗出。“红旗漫卷西风”,红旗随意地 卷着西风。于洪畅悠扬中,又潇洒有情致。最后以问讯口气结束,似尽未尽:“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又把注意焦点,引向远方,正面提出“北上抗日” 的任务,暗应前文“不到长城非好汉”句意。以设问作结,并不是对抗日终将取得最后胜利还有什么疑问,而是表示红军战士迫不及待,渴望杀敌的急切心情。在意 蕴上,则推宕生姿,饶有余味,平常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指这种手法。

2.李白在通渭县写过诗吗

李白,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诗人,有酒必有诗,仗剑走天涯,说的就是李白,其感情炽烈,幻想丰富,正是因为李白拥有这样的感情特质,才写出了这么多篇豪迈壮阔的诗句。

李白的一生写了一千多首的诗,既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深厚感情,也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篙人”的志得意满。李白所具有的豪迈慷慨的品质在其诗句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这么多的诗文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那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就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上,是必须学习的,而且因为诗文本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往往会被很多家长用作给学龄前儿童启蒙所用,因此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这首诗创作的时间是李白离家远游时到达扬州的时候因为思念故乡所写。

那时李白才26岁,他少年成名,十几岁的时候已经诗名远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李白不能通过科举取士这条途径进入官场,为了一展胸中的抱负,李白决定通过名人的举荐,辗转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他才离乡背井,希望可以碰到一个赏识他并且有名望的人举荐他做官。

李白出行到扬州的时候已经是离家两年之后,两年的时间还是一无所成,远离家乡和亲人,一个人孤单的呆在远方,并且还有微恙。这时候只有明月是他和故乡的亲人可以共同拥有的,因此当月明星稀的晚上,诗人赏月的时候不由得倍感思念故乡,这首流传千年的《静夜思》就由此创作而来。

从“举头”到“低头”,非常形象的描述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绪变化。月亮是最能反应思乡情绪的,抬头凝望月亮,渐渐的想到了家乡的亲人,越想觉得越难受,头就不由自主的低了下去。

而其中的“霜”更是让人有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将一个远方旅人的思乡之情描绘的淋漓尽致。

3.描写溪水的古诗

一、描写山的诗句: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题西林石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维的《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二、描写水的诗句: 李白《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三、描写山、水的诗句: 王维的《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己闲,清川淡如此.请贸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 :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庐山瀑布 孟浩然 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一、天地山水 1.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3.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4.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2.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13.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1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6.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9.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20.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明月松间。

4.关于通渭民俗文化的作文500

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

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

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

5.关于坦然的诗句

和枕上吟朝代:宋 作者:赵希逢 梦回客枕觉衾寒,展转忧思不一端。相逢一醉谁能辞,纷纷尘谈霏屑玉。主人名阁意寓言,不饮俗客只饮仙。眼前具足吞云梦,梦象豁达无颇偏。

一时价高洛阳纸,迭唱更酬萃朱紫。好风吹月入酒卮,志气飘逸神爽飞。悠然清兴正未艾,晨光峰头忽熹微。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群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