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节俭的古诗悯农 作者:李绅(唐)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有关于节俭方面的古诗(10首)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二、关于节俭的成语: 【熬肠刮肚】:指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卑宫菲食】: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羔羊素丝】: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用小羊羔的皮毛缝制衣服,用素丝作为装饰。旧时称赞士大夫正直节俭,品德与仪表一样美。 【监门之养】:监门:看门人;养:衣食供应。比喻困窘、节俭的生活。 【俭存奢失】:俭:节俭。存:留存。奢:奢侈。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 【俭可养廉】: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俭者心常富】:俭:节俭;富:富足。节俭的人常常觉得很富足。 【节衣素食】: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戒奢宁俭】: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戒奢以俭】: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居不重席】:坐卧处不铺两层垫子。比喻节俭。 【居不重茵】:坐卧处不铺两重垫子。比喻生活非常的节俭。同“居不重席”。 【居穷守约】:居穷:处于穷困状态;守约:保持节俭。指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 【克俭克勤】: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俛拾仰取】:俛,同“俯”。指低头则必拾地上之物,仰首则必取树上之物。形容极其勤劳节俭。 【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贫穷的人不学节俭也会节俭,富有的人不学奢侈也会奢侈。形容环境、习惯对人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3.古代以“节约”为主题的诗句有哪些1、宿五松山下荀媪家【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 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 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餐。 君子以俭德辟难。 2、《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3、《江上渔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入风波里。 4、【三国时期】诸葛亮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6、【北宋】司马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7、【明】薛瑄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 8、【清】朱用纯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地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词●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 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成物不可损坏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出处:《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出处】《宋史·范纯仁列传》。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君子以检德辟难。 (君子以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克勤于邦,克俭为于家 (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没一粒都是这么辛苦得来。)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 5.12首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有哪些1、《悯农二首 其一》唐代:李绅 因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2、《悯农二首 其二》唐代:李绅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咏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隐 原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译文: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头,为什么镶有珍珠才是好坐车?想要远行,却没遇见千里马,力单势孤,难以拔动蜀山的猛蛇。有几人曾经亲耳听过舜帝的《南风歌》?天长地久,只有在苍梧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份儿。 4、《诫子书》两汉: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5、《度关山》两汉:曹操 原文: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译文:万物生于天地,人类高贵无比。 设立君主管理百姓,成为世上正常规矩。天子车辙国君马迹,畅通天下纵横各地。 决定人才优劣升降,掌握百姓繁衍生息。我要赞美圣贤君主,他们总管国家疆域。 分封诸侯授给官爵,建立井田颁布法律。宁烧丹书废除刑罚,也不乱开释罪先例。 舜时皋陶周时甫侯,作为狱官错在哪里?可惜可叹后代人们,制度办法统统改易。驱使百姓辛劳奉君,摊派徭役榨取民力。 虞舜下令漆饰食具,激起众国纷纷叛离。哪如唐尧俭朴实在,用柞做椽且不削齐。 难怪世人赞赏伯夷,盼望搞好社会风气。奢侈本是最大罪恶,节俭美德不容怀疑。 许由不肯接受天下,难道需要辨出道理?只要实行兼爱尚同,再疏也会和睦亲密。 6.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词有哪些1.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用纯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诫子书》 4.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5.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北宋〕司马光 6.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 7.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1. 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注释:①本篇题为“咏史”,实系伤悼唐文宗逝世之作。诗作于开成五年正月文宗逝世后。②《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问古明主得国失国之由,由余对曰:“臣尝得闻之矣,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③沈约《宋书》载,武帝时宁州献琥珀枕,时北征需琥珀治金疮,即命捣碎分付诸将。④《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魏惠王向齐威王夸耀他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威王说自己所珍贵的是贤臣,“将以照干里,岂特十二乘哉”!得真:全诗校:“一作待珍。”⑤青海马:一种产于青海湖的杂交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喻可任军国大事的贤才。 赏析:这首诗,诗人根据历史兴亡的史实,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明确的以古鉴今的态度,包含着深刻的用意,比前人的认识更自觉完整。在兴亡系于何人的问题上,尽管李商隐受时代的局限,还只能将理乱的命脉系于帝王,但在他的诗中,大都是指责他们败乱国家的。因此这种揭露更有进步意义。 2. 《尚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译文: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家生活俭朴。 注释:克勤于邦:指为治水的事业竭尽全力。克俭于家:在家生活节俭。 3. 李绅《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 7.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有哪些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地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朱柏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李绅(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诸葛亮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北宋〕司马光节俭朴素,人之美德。——〔明〕薛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其他】: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左传宣公十二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