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玉楼春》玉楼春 : 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 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双调 五十六字,前后 阕 格式相同,各三仄 韵 ,一韵到底。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两句,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声形兼备、富于动感地描绘春景,勾勒出一幅城头上莺语阵阵、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的图画,使读者隐然感觉到主人公的伤春愁绪,从而为下文的遣怀抒情作好了铺垫。 上片结末两句转而抒情,言绿杨芳草年年生发,而词人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先断,愁惨之气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上讲,用绿杨芳草来渲染泪眼愁肠,也就达到了情景相生的效果,情致极为凄婉。此二句由景入情,词意陡转,波澜突起。 过片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感叹老之已至,抒写了词人无可奈何的伤感情怀。从中可以窥见,一贬汉东,默默无闻,大势已去,这对于曾经“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的作者来说,打击是多么巨大。结拍两句将借酒浇愁这一司空见惯的题材赋予新意,敏锐而恰切地扣住词人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一细节,形成强烈反差,由景入情,画龙点睛,传神地抒发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云:“侍儿小名录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可为此词注脚。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2.关于《玉楼春》修辞手法:拟人。把夕阳比人,把斜阳比作朋友一般,要邀请夕阳同干一杯酒。 表达作者及时行乐的思想。 作者:宋祁 作品:玉楼春 内容: 东城渐觉风光好, 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评解 这首词是当时誉满词坛的名作。词中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上 片写春日绚丽的景色,颇有精到之处,尤其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点染得极为生动。下 片抒写寻乐的情趣。全词想象新颖,颇具特色。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沈雄《古今词话》:人谓“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随意落墨,风流闲雅。起两句,虚写春风春水泛舟之 适。次两句,实写景物之丽。绿杨红杏,相映成趣。而“闹”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 其擅名千古也。下片一气贯注,亦是动人轻财寻乐之意。 希望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3.词牌《玉楼春》有什么特点《玉楼春》,又名《玉楼春令》、《西湖曲》、《惜春容》、《归 朝欢令》、《春晓曲》、《转调木兰花》、《呈纤手》、《归风便》、《东邻 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词谱》认为,五代后蜀顾炱所作《木兰 花》词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之句,欧阳炯的词中有 “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的词句,所以取“玉楼春”为调 名。 此词调为双调,上片四句,押三仄韵,二十八字,下片与上片相同,共 五十六字。 宋代词人作《玉楼春》颇多,如辛弃疾《玉楼春》词云:“风前欲 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人不负春春自负。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 ” 词牌《玉楼春》常与词牌《木兰花》体式混用。《玉楼春》是七字八 句,而《木兰花》则有韦词、毛词、魏词三体,没有与《玉楼春》相同的体式,因唐末人所编的词集总集《尊前集》将二者误刻,故而以后宋词中多混淆沿用。 4.玉楼春的诗句玉楼春·戏赋云山 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玉楼春(题上林后亭)风迟日媚烟光好。 绿树依依芳意早。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 尊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玉楼春西亭饮散清歌阕。 花外迟迟宫漏发。涂金烛引紫骝嘶,柳曲西头归路别。 佳辰只恐幽期阔。密赠殷勤衣上结。 翠屏魂梦莫相寻,禁断六街清夜月。玉楼春春山敛黛低歌扇。 暂解吴钩登祖宴。画楼钟动已魂销。 何况马嘶芳草岸。青门柳色随人远。 望欲断时肠已断。洛城春色待君来,莫到落花飞似霰。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 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 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玉楼春残春一夜狂风雨。断送红飞花落树。 人心花意待留春,春色无情容易去。高楼把酒愁独语。 借问春归何处所。暮云空阔不知音,惟有绿杨芳草路。 玉楼春常忆洛阳风景媚。烟暖风和添酒味。 莺啼宴席似留人,花出墙头如有意。别来已隔千山翠。 望断危楼斜日坠。关心只为牡丹红,一片春愁来梦里。 玉楼春池塘水绿春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 从头歌韵响铮錝,入破舞腰红乱旋。玉钩帘下香阶畔。 醉后不知红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玉楼春两翁相遇逢佳节。正值柳绵飞似雪。 便须豪饮敌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人生聚散如弦筈。 老去风情尤惜别。大家金盏倒垂莲,一任西楼低晓月。 玉楼春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 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杯深不觉琉璃滑。 贪看六么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玉楼春燕鸿过后春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 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玉楼春蝶飞芳草花飞路。把酒已嗟春色暮。 当时枝上落残花,今日水流何处去。楼前独绕鸣蝉树。 忆把芳条吹暖絮。红莲绿芰亦芳菲,不奈金风兼玉露。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玉楼春红绦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 陇头鸣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美人才子传芳信。 明月清风伤别恨。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 玉楼春檀槽碎响金丝拨。露湿浔阳江上月。 不知商妇为谁愁,一曲行人留夜发。画堂花月新声别。 红蕊调长弹未彻。暗将深意祝胶弦,唯愿弦弦无断绝。 玉楼春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垂绦双袖卷。 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当头一曲情何限。 入破铮琮金凤战。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抬粉面。 玉楼春金花盏面红烟透。舞急香茵随步皱。 青春才子有新词,红粉佳人重劝酒。也知自为伤春瘦。 归骑休交银烛候。拟将沈醉为清欢,无奈醒来还感旧。 玉楼春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 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 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玉楼春黄金弄色轻于粉。濯濯春条如水嫩。 为缘力薄未禁风,不奈多娇长似困。腰柔乍怯人相近。 眉小未知春有恨。劝君著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尽。 玉楼春珠帘半下香销印。二月东风催柳信。 琵琶傍畔且寻思,鹦鹉前头休借问。惊鸿过后生离恨。 红日长时添酒困。未知心在阿谁边,满眼泪珠言不尽。 玉楼春沈沈庭院莺吟弄。日暖烟和春气重。 绿杨娇眼为谁回,芳草深心空自动。倚阑无语伤离凤。 一片风情无处用。寻思还有旧家心,蝴蝶时时来役梦。 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阑干倚遍重来凭。 泪粉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玉楼春酒美春浓花世界。得意人人千万态。 莫教辜负艳阳天,过了堆金何处买。已去少年无计奈。 且愿芳心长恁在。闲愁一点上心来,算得东风吹不解。 玉楼春湖边柳外楼高处。望断云山多少路。 阑干倚遍使人愁,又是天涯初日暮。轻无管系狂无数。 水畔花飞风里絮。算伊浑似薄情郎,去便不来来便去。 玉楼春南园粉蝶能无数。度翠穿红来复去。 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朱阑夜夜风兼露。 宿粉栖香无定所。多情翻却似无情,赢得百花无限妒。 玉楼春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天未晓。 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云垂玉枕屏山小。 梦欲成时惊觉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 玉楼春东风本是开花信。信至花时风更紧。 吹开吹谢苦匆匆,春意到头无处问。把酒临风千万恨。 欲扫残红犹未忍。夜来风雨转离披,满眼凄凉愁不尽。 玉楼春阴阴树色笼晴昼。清淡园林春过后。 杏腮轻粉日催红,池面绿罗风卷皱。佳人向晚新妆就。 圆腻歌喉珠欲溜。当筵莫放酒杯迟,乐事良辰难入手。 玉楼春艳冶风情天与措。清瘦肌肤冰雪妒。 百年心事一宵同,愁听鸡声窗外度。信阻青禽云雨。 5.赏析诗词《玉楼春》嘿~这么巧啊 楼上也都在抄啊?我抄的是这一段: 这首词是歌咏春天的名篇。上片是一幅生机蓬勃、色泽鲜明的早春图。开始写春游,地点在城东,开头总括一句,后面三句是“风光好”的具体描述,但不是纯客观描述,它处处有人的感情:湖面微波荡漾,似在迎着游客的轻舟;绿树含烟,春天清晨的微寒是“轻”的;红杏枝头饱含春意,竟然“闹”起来了。的确,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一向为人所传诵的名句。。其中绿杨即绿柳,绿柳如烟,状其泛其淡绿之时那种若有若无的绿色,如头上的红杏,如火如荼,颇为耀眼。行笔至此,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跃然纸上。“闹”字写出杏花争鲜斗艳之神,也表现出作者的欣喜之情,境界全出。全词体物精微,笔触细腻,生动别致。的确,它既写出了真景物,也写出了真感情。“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一向为人所传诵的名句。 本词歌咏春天,洋溢着珍惜青春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上片写初春的风景。 起句“东城渐觉风光好”,以叙述的语气缓缓写来,表面上似不经意,但“好”字已压抑不住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以下三句就是“风光好”的具体发挥与形象写照。 首先是“縠皱波纹迎客棹”,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盈盈春水,那一条条漾动着水的波纹,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表示欢迎。然后又要人们随着他去观赏“绿杨”,“绿杨”句点出“客棹”来临的时光与特色。“晓寒轻”写的是春意,也是作者心头的情意。“波纹”、“绿杨”都象征着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却是春花,在此前提下,上片最后一句终于咏出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绝唱。如果说这一句是画面上的点睛之笔,还不如说是词人心中绽开的感情花朵。“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下片再从词人主观情感上对春光美好做进一步的烘托。“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二句,是从功名利禄这两个方面来衬托春天的可爱与可贵。词人身居要职,官务缠身,很少有时间或机会从春天里寻取人生的乐趣,故引以为“浮生”之“长恨”。于是,就有了宁弃“千金”而不愿放过从春光中获取短暂“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贵可爱,词人禁不住“为君持酒劝斜阳”,明确提出“且向花间留晚照”的强烈主观要求。这要求是“无理”的,因此也是不可能的,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春天的珍视,对光阴的爱惜。 这首词最精彩之处,是第四句的“闹”字。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一个字,即传达出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这正是词人的高明之处。不过,也有人反对这个“闹”字。清代学者李渔曾写道:“闹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于诗词。”当然,这不过是他一己之见。 6.宋词鉴赏 晏殊 玉楼春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在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 “ 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在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7.诗词赏析《玉楼春》,欧阳修玉楼春·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欧阳修的这首《玉楼春》是离别词,写得既深婉又层深,既含蓄又充满激情,堪称言尽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在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 “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 “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在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 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在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 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 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玉楼春·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开端的“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两句,是对眼前情事的直接叙写,同时在其遣辞造句的选择与结构之间,词中又显示出了一种独具的意境。“樽前”,原该是何等欢乐的场合,“春容”又该是何等美丽的人物,而在“樽前”所要述说的却是指向离别的“归期”,于是“樽前”的欢乐与“春容”的美丽,乃一变而为伤心的“惨咽”了。 在这种转变与对比之中,隐然见出欧公对美好事物之爱赏与对人世无常之悲慨二种情绪以及两相对比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张力。 在“归期说”之前,所用的乃是“拟把”两个字;而在“春容”、“惨咽”之前,所用的则是“欲语”两个字。 此词表面虽似乎是重复,然而其间却实在含有两个不同的层次,“拟把”仍只是心中之想,而“欲语”则已是张口欲言之际。二句连言,反而更可见出对于指向离别的“归期”,有多少不忍念及和不忍道出的宛转的深情。 至于下面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是对眼前情事的一种理念上的反省和思考,而如此也就把对于眼前一件情事的感受,推广到了对于整个人世的认知。所谓“人生自是有情痴”者,古人有云“太上忘情,其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 所以况周颐在其《蕙风词话》中就曾说过“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在”。这正是人生之自有情痴,原不关于风月,所以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此二句虽是理念上的思索和反省,但事实上却是透过了理念才更见出深情之难解。而此种情痴则又正与首二句所写的“樽前”“欲语”的使人悲惨呜咽之离情暗相呼应。 所以下片开端乃曰“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再由理念中的情痴重新返回到上片的樽前话别的情事。“离歌”自当指樽前所演唱的离别的歌曲,所谓“翻新阕”者,殆如白居易《杨柳枝》所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与刘禹锡同题和白氏诗所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 欧阳修《采桑子》组词前之《西湖念语》,亦云“因翻旧阕之词,写以新声之调”。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 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 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在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在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 “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 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实在隐含了沉重的悲慨。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 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18.乱,此指黄莺鸟叫声繁杂;乱字写出了暮春时节热闹的春景,同时又融情于景另(暗)寄寓了作者不宁的心绪。 19.①诗人的精神状态、曾经的容颜在镜中不知不觉地衰老了,写出了老之已至的无可奈何的伤感。②昔日多病厌酒,如今只能借酒浇愁,唯恐美酒不够,抒发了诗人宦海沉浮的惆怅,仕途失意的绝望。 【解析】 18.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城上风光莺语乱’句中‘乱’有什么妙处”,这是考查诗歌的炼字技巧。“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城头上莺语唧唧,风光无限;城脚下烟波浩淼,春水拍岸,是一派春景。 作者在这里是借景抒情,而不是因景生情,因此用粗线条勾勒春景,对于后面胡遣怀抒情反而有好处,因为它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喧宾夺主在毛病。另外,作者对景物描写这样处理,仍有一番匠心在。 首先,这两句是从城上和城下两处着墨描绘春景,这就给人以动的感觉。其次,又斟酌字句,使两句中的听觉与视觉形成对比,看的是风光、烟波之类,显得抽象朦胧;听的是莺语、涛声,显得具体真切。 这样的描写,正能体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并非着意赏春,而是一片春声在侵扰着他,使他无计避春,从而更触发了满怀愁绪。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炼字类题目的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中的“乱”是形容黄莺鸟的叫声,本是热闹的情景,但到了诗人的耳中却扰乱了诗人的心绪。 1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词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凄婉之情”,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情怀渐觉成衰晚”,并不是虚写,而是有着充实的内容。 钱惟演宦海沉浮几十年,能够“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靠的就是刘太后,因此,刘太后的死,对钱惟演确实是致命的一击。一贬汉东,永无出头之日,这对于一生“雅意柄用”的钱惟演来说,是一种无法忍受的痛苦,当时的情怀可想而知。 “鸾镜朱颜惊暗换”,亦徐干《室思》诗“郁结令人老”之意,承上句而来。人不能自见其面,说是镜里面而始惊,亦颇入情。 这两句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来感叹老之已至,充满了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精粹,收得极有分量,使整首词境界全出。 用酒浇愁是一个用滥了的主题,但这是运用得却颇出新意,原因正在于作者捕捉到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形成强烈对照,写得直率。以全篇结构来看,这也是最精彩的一笔,使得整首词由景入情,由粗及细,层层推进,最后“点睛”,形成所谓“警策句”,使整首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 比如本题,“词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凄婉之情”,这是针对诗歌的局部设题,考生除了关注下片,找出其中的情感词、景物和诗人的情态,还要关注诗歌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