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天台山”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1. 唐代:孟浩然 · 《寻天台山》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 2. 唐代:张祜 · 《游天台山》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 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 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 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 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身乐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 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拄。 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 3. 唐代:马戴 ·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 4. 唐代:刘昭禹 · 《忆天台山》 常记游灵境,道人情不低。岩房容偃息,天路许相携。 霞散曙峰外,虹生凉瀑西。何当尘役了,重去听猿啼。 5. 唐代:灵澈 · 《天姥岑望天台山》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 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2.关于天台山的诗句游天台山 张祜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 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 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 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 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身乐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 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拄。 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 3.描写天台的诗句有哪些1. 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方孝孺《蚊对》 解释:天台生于是将枕头扔到地上,拍打心窝、发出长叹,披上衣服、走出门口,一直坐到天亮。 2.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李白《天台晓望》 解释:天台山邻近四明山,华丽清秀的山顶是百越国的最高峰。 3.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解释: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4.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解释:天台山的瀑布,距离寺庙有一百步左右;雁宕山的瀑布旁没有寺庙; 5.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李白《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解释:那里逸兴多多,你可一定去上天台山逛逛,不到天台山就没有到浙江。 6.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贾岛《送无可上人》 解释: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7.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孟浩然《舟中晓望》 解释:若要问我现在要去哪里?我要到天台山观赏石桥。 8.天台连四明,日入向国清。——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解释:天台山着连四明山,日落以后就入国清寺休息。 9.天台生困暑,夜卧絺帷中,童子持翣飏于前,适甚就睡。——方孝孺《蚊对》 解释:天台生因为天气热而难受。晚上躺在细葛做的蚊帐里面,童子手里拿着大扇子在前面挥动,舒服极了,于是就睡着了。 10.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解释: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辗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4.含有天台的现代诗词1、《减字木兰花·天台旧路》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 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 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 2、《临江仙·不与群芳争绝艳》 年代: 宋 作者: 叶梦得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 一枝临晚照歌台。 眼明浑未见,弦管莫惊催。 记取刘郎归去路,千里应话天台。 酒阑不惜更重陪。 夜寒衣袂薄,犹有暗香回。 3、《菩萨蛮·天台不是登长道》 年代: 宋 作者: 曹勋 天台不是登长道,浑如弱水烟波渺。 楼上指归程,春风无限情。 石桥书不到,雁阵横空杳。 愁绪比遥峰,依依千万重。 4、《满江红·月露晶英》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月露晶英,融结做、秦宫块砾。 长殿后、一年芳事,十分秋色。 织女机边云锦烂,天台赋里晴霞赤。 恍女仙、空际驾翔鸾,来游息。 装束晚,飘零急。 今不乐,空追惜。 欠红牙按舞,朱弦调瑟。 岂是时无花鸟使,是他自择风霜国。 任落英、狼藉委苍苔,稀行迹。 5、《满庭芳·北斗璇魁》 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 北斗璇魁,南闽元帅,西清真地行仙。 东林白社,依约认前缘。 霞洞天台万叠,记当时、秀减山川。 三生梦,岩公宝刻,云锁石桥边。 时度御炉吹雾,宫烛传烟。 望图中家庆,朱紫蝉联。 入见辕门佳节,到新春、长是开筵。 明年看,五云深处,黄发映貂蝉。 5.形容天台山的诗句《寄天台司马道士》 年代: 唐 作者: 沈如筠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 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送超上人归天台》 年代: 唐 作者: 孟郊 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 何以洁其性,滤泉去泥沙。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 月中见心近,云外将俗赊。山兽护方丈,山猿捧袈裟。 遗身独得身,笑我牵名华。 《闻鹤叹》 年代: 宋 作者: 白玉蟾 霜翎雪羽臙脂顶,玄裳翠距白玉颈。 何年乘风下太清,芝田烟暝瑶池冷。 天台山上玉京天,何似青天玉帝前。 晓云黯淡但欲唳,夜月凄凉那得眠。 君不见东海苍鱼浮吞舟,一朝失却风涛秋, 陆地蝼蚁俱逆谋。又不见南山白虎啸裂石, 一朝不得山林力,平原狸兔起图食。 如彼茅圊蝇,不知天池翔大鹏。 如彼布褌虱,不知白鸾舞空碧。 世间炎凉相渭泾,是非宠辱无限情。 彼鹤暂尔耳,自警聊自鸣。 山灵更须勤爱护,忽然鼓翅翔四溟。 上有昆仑琪花红,下有蓬山芝草青。 山头知音复能几,几人得如华与丁。 那堪九霄去,人世无此声。 6.有关楼观台的诗句天台晓望 李白 紫气东来说经台, 道观银杏梭椤开。 炼丹炉在七天外, 上善池中神水来。 几里毛竹林雾霭, 树苔小道马蹄白。 不识白紫黄花草, 只见云中尽彩槐。 妻女牵翁山上呆, 幼童踏泥下山来。 雾云里走云中雾, 云后茅屋轻也白。 板桥四竹墙画刻, 华佗妙手九春来。 日升月明三千载, 斗转星移楼观台。 期待您的采纳 7.有关石梁飞瀑的诗词石桥处处足徜徉,尤妙探奇在下方。 飞瀑寺前晴亦雨,昙华云际远偏香。一帘诗画悬空壁,万古风雷撼彼苍。 我欲卧游支枕看,第三松畔设藤床魏源的《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松涛一涌千万虫,奔泉冲夺游人路。 重冈四合如重成,震电万车争殷辚。汕头草木思他徒,但有虎啸苍龙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我曾观潮更观瀑,浩然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 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知冰瀑妙,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袁枚的到石梁观瀑布天风肃肃衣裳飘,人声渐小滩声骄。知是天台古石桥。 一龙独跨山之凹,高耸脊背横伸腰,其下嵌空走怒涛。涛水来从华顶遥,分为左右瀑两条,到此收束群流交。 五叠六叠势益高,一落千丈声怒号。如旗如布如狂蛟,非雷非电非笙匏。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势急欲下石阻挠,回澜怒立猛欲跳。 逢逢布鼓雷门敲,水犀军向皋兰鏖,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川崖壁齐动摇。伟哉铜殿造前朝,五百罗汉如相招。 我本钱塘儿弄潮,到此使人意也消,心花怒开神理超。高枕龙背持其尻,上视下视行周遭;其奈冷泠雨溅袍,天风吹人立不牢。 北宫虽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齐闻韶。不图为乐如斯妙,得坐一刻胜千朝。 安得将身化巨鳌,看他万古长滔滔。 8.与“天台山”有关的诗句都有哪些唐代:孟浩然 · 《寻天台山》 吾友太乙子,餐霞卧赤城。 欲寻华顶去,不惮恶溪名。 歇马凭云宿,扬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唐代:张祜 · 《游天台山》 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 群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犹块土。 傍洞窟神仙,中岩宅龙虎。 名从乾取象,位与坤作辅。 鸾鹤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娲女徒巧补。 视听出尘埃,处高心渐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 仰看华盖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见山脚雨。 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态,恐动非自主。 控鹄大梦中,坐觉身栩栩。 东溟子时月,却孕元化母。 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缕。 石梁屹横架,万仞青壁竖。 却瞰赤城颠,势来如刀弩。 盘松国清道,九里天莫睹。 穹崇上攒三,突兀傍耸五。 空崖绝凡路,痴立麋与麈。 邈峻极天门,觑深窥地户。 金庭路非远,徒步将欲举。 身乐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寻白云叟,礼象登峻宇。 佛窟绕杉岚,仙坛半榛莽。 悬崖与飞瀑,险喷难足俯。 海眼三井通,洞门双阙拄。 琼台下昏侧,手足前采乳。 但造不死乡,前劳何足数。唐代:马戴 · 《送道友入天台山作》 却忆天台去,移居海岛空。 观寒琪树碧,雪浅石桥通。 漱齿飞泉外,餐霞早境中。 终期赤城里,披氅与君同。唐代:刘昭禹 · 《忆天台山》 常记游灵境,道人情不低。 岩房容偃息,天路许相携。 霞散曙峰外,虹生凉瀑西。 何当尘役了,重去听猿啼。唐代:灵澈 · 《天姥岑望天台山》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 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