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火把节的诗句醉在火把节 相约的日子,火把成梦 梦里的火海 火浪翻滚惊动了笑声 醒来,陶醉在火花映天的画卷里。 火在火把上吐红 红在脸膛,开放朵朵桃花 火塘外,黄油伞下 狂欢的情侣琴弦言情 风儿绕道,露珠不敢闻 一首首醉人的爱情断章在书写。 相约的日子,总是太短太短 迎火、传火、送火三日一瞬 匆匆地热盼,盼着像火把一样燃烧的激情 激情的日子放在时光中奔走 在荞麦地里耕耘让造, 醉倒在浓浓烈甘甜的火把节。 都有一种春的萌动与陶醉 在火把节狂欢中品味与回味 哪怕是冰霜盖头,也是一份醉意中的知足 日子在火的节日里浅醉翻新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芝麻开花之节节攀升 醉在时间长河里花酒飘香 传承着情侣绝唱经久韵味。 2.艾青《火把》的诗歌内容是什么生命应该是永远发出力量的机器 应该是一个从不停止前进的轮子 人生应该是 一种把自己贡献给群体的努力 一种个人与全体取得调协的努,力 。 . 我们应该宝贵生命 不要把生命荒废。 作者简介: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 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艾青的《火把》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就是让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吝啬自己的有限生命,而应该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前进,像火把一般燃烧,照亮人生。 诗作《火把》写于1940年5月初,是他的10多部叙事长诗中,最为优秀、最有影响的诗篇之一。 扩展资料 《火把》不仅鼓舞人们寻找方向,而且也照亮了作者自己的革命道路。 艾青带了长诗《火把》到重庆,见到了**同志。在**同志帮助下,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这不仅是跨跃到一个新的地区,也是跨跃到一个新的时代。 诗人在**同志和他的革命文艺思想教育下进入了全新的生活和创作的境界。 “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把诗和政治密切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注:《诗论·诗到街头》)。 这些话写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却也反映了作者在延安的整个创作的日益自觉的方向。反映崭新的生活,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参考链接:中国作家网-艾青的作品。 3.艾青诗歌《火把》火把从那里出来了火把一个一个地出来了数不清的火把从那边来了美丽的火把耀眼的火把热情的火把金色的火把炽烈的火把人们的脸在火光里显得多么可爱在这样的火光里没有一个人的脸不是美丽的火把愈来愈多了愈来愈多了 愈来愈多了火把已排成发光的队伍了火把又流成红光的河流了火光已射到我们这里来了火光已射到我们的脸上了你们的脸在火光里真美你们的眼在火光里真亮你们看我呀我一定也很美我的眼一定也射出光采因为我的血流得很急因为我的心里充满了欢喜让我们跟着队伍走去跟着队伍到那边去到那火把出来的地方去到那喷出火光的地方去快些去 快些去 快去去要一个火把……“给我一个火把!”“给我一个火把!”“给我一个火把!”你们看我这火把亮得灼眼啊……这是火的世界……这是光的世界……六 火的出发“火把的烈焰赶走了黑夜”把火把举起来把火把举起来把火把举起来每个人都举起火把来一个火把接着一个火把无数的火把跟着火把走慢慢地走整齐地走一个紧随着一个每个都把火把举在自己的前面让火光照亮我们的脸照亮我们的昨天是愁苦着今天却狂喜着的脸照亮我们的每一个都象基督一样严肃的脸照亮我们的昂起着的**——那里面激荡着憎与爱的血液照亮我们的脚即使脚踝流着血也不停止前进的脚让我们火把的光照亮我们全体没有任何的障碍可以阻拦我们前进的全体照亮我们这城市和它的淌流过正直人的血的街照亮我们的街和它的两旁被炸弹所摧倒的房屋照亮我们的房屋和它的崩坍了的墙和狼藉着的瓦砾堆让我们的火把照亮我们的群众挤在街旁的数不清的群众挤在屋檐下的群众站满了广场的群众让男的 女的 老的 小的都以笑着的脸迎接我们的火把让我们的火把叫出所有的人叫他们到街上来让今夜这城市没有一个人留在家里让所有的人都来加入我们这火的队伍让卑怯的灵魂腐朽的灵魂发抖在我们火把的前面让我们的火把照出懦弱的脸畏缩的脸让我们火光的监视下让犹大抬不起头来让我们每个都做了普罗美修斯从天上取了火逃向人间让我们的火把的烈焰把黑夜摇坍下来把高高的黑夜摇坍下来把黑夜一块一块地摇坍下来把火把举起来把火把举起来把火把举起来每个人都举起火把来七 宣传卡车那被绳子牵着的是汉奸那穿着长袍马褂戴着瓜皮帽的是操纵物价的奸商那脸上涂了白粉眉眼下垂 弯着红嘴的是汪精卫那女人似的笑着的是汪精卫那个鼻子下有一撮小胡子的日本军官搂着一个中国农夫的女人那个女人象一头被捉住的母羊似的叫着又挣扎着那军官的嘴象饿了的狗看见了肉骨头似的张开着那个女人伸出手给那军官一个巴掌那个汪精卫拉上了袖子用手指指着那女人的鼻子盍思妇淠歉鐾艟?À在那军官的前面跪下了那个汪精卫花旦似的向那日本军官哭泣那日本军官拍拍他的头又摸摸他的脸那个汪精卫女人似的笑了他起来坐在那军官的腿上他给那军官摸摸须子他把一只手环住了那军官的颈他的另一只手拿了一块粉红色的手帕他用那手帕给那军官的脸轻轻地抚摸那军官的脸是被那女人打红了的那军官就把他抱得紧紧地那军官向那汪精卫要他手中的手帕那军官在汪精卫涂了白粉的脸上香了一下那汪精卫撒着娇把那手帕轻轻地在日本军官的前面抖着那日本军官一手把那手帕抢了去那手帕上是绣着一个秋海棠叶的图案的那军官张开血红的嘴大笑着 大笑着那军官从裤袋里摸几张钞票给那个汪精卫那军官拍拍他的脸又用嘴再在那脸上香了一下四个中国兵 走拢来 走拢来用枪瞄准他们瞄准那个日本军官 瞄准奸商 汉奸瞄准汪精卫在四个兵一起的是工人 农人 学生他们一齐拥上去把那些东西扭打在地上连那个女人都伸出了拳头那个农夫又给那个跪着求饶的汪精卫猛烈的一脚那个学生向着街旁的群众举起了播音筒“各位亲爱的同胞!我们抗战已经三年!敌人愈打愈弱 我们愈打愈强只要大家能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反对妥协 肃清汉奸动员民众 武装民众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八 队伍这队伍多末长啊 多末长好象把这城市的所有的人都排列在里面不 好象还要多 还要多好象四面八方的人都已从远处赶来好象云南 贵州 热河 察哈尔的都已赶来好象东三省 蒙古 新疆 绥远的都已赶来好象他们都约好今夜在这街上聚会一起来排成队 看排起来有多么长一起来呼喊 看叫起来有多么响我们整齐地走着 整齐地喊每人一个火把 举在自己的前面融融的火光啊 一直冲到天上把全世界的仇恨都燃烧起来我们是火的队伍我们是光的队伍软弱的滚开 卑怯的滚开让出路 让我们中国人走来昏睡的滚开 打呵欠的滚开当心我们的脚踏上你们的背滚开去——垂死者 苍白者当心你们的耳膜 不要让它们震破我们来了 举着火把 高呼着 用霹雳的巨响 惊醒沉睡的世界我们是火的队伍我们是光的队伍人愈走愈多 队伍愈排愈长声音愈叫愈响 火把愈烧愈亮我们的脚踏过了每一条街每一条巷我们火光搜索黑暗把阴影驱赶卫护我们前进我们是火的队伍我们是光的队伍这队伍多末长啊 多末长好象全中国的人都已排列在里面我们走过了一条街又一条街我们叫喊一阵又歌唱一阵我们的声音和火光惊醒了一切黑夜从这里逃遁了哭泣在遥远的荒原九 来你们都来吧你们都来参加不论站在街旁还是站在屋檐下你们都来吧。 4.关于艾青诗歌《火把》的赏析《火把》是《向太阳》的姊妹篇,这是因为这两首长诗在作者的心里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写法上也有共同之处。 首先,主题相同,都是“以最高的热度”(艾青语)赞美光明和民主的。其次,都采用了口语,作者“企图使自己对大众化问题给以实践的解释”。 特别是《火把》,由于通篇采用了口语和对话,诗的情调使读者感到十分的亲切,诗句仿佛火把灼热的光焰,直透人的心脾。还有第三点,从创作境界的开拓和蕴含的审美价值看,也应当相提并论。 《向太阳》仍带有一些作者个人的哀伤,那是诗人走向街头礼赞远方的日出,心灵上承受到了光明的抚慰。而在《火把》通明的情境之中,场景和人物都是明朗的,现实的,没有抽象的描写。 写的是“火的世界,光的世界”,是“光明如何把黑暗驱赶到遥远的荒郊的故事”,为了具象显示光明与民主的火把的力量和精神浸入人心的强度与深度,为了要具象“个人如何被组织了的全体所激荡,所推进,”作者第一次在诗里创造了有名有姓有性格的人物:唐尼和李茵。 1939年到1940年,艾青在创作领域用大部分的精力尝试着叙事诗的创作,除《火把》之外,还 着重地创作叙事长诗《溃灭》,并先后完成了四章。 对于这个时期艾青在创作上如何突破自己不断探求艺术的广阔境界这一事实,几十年来,尚未见到有分量的评论文章,似应认真地加以研究。创作《火把》前后那两年,正是艾青四十年代最辉煌的时期。 《火把》的历史背景是1940年前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已惨烈而英勇地进行了两年多的时间,抗日阵营之内出现了严重危机,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公开投敌,当了汉奸。**政府又不断地掀起**高|潮,激起了群众性的民主运动,对这股反动逆流进行了广泛的斗争。 《火把》对唐尼和李茵两个女青年,在一次火炬游行中的不同的表现和心理状态以及唐尼最后的转变,作了生动的描写。李茵经历过实际斗争考验,思想情绪坚定。 唐尼的哥哥五年前为革命斗争而献身,在抗战初期,她自己表现得也很激烈,但是渐渐地在平庸的生活中消沉起来,沉溺在个人的恋情中,她爱恋的人叫克明。作者在《关于〈火把〉》一文中谈到这两个人物时作了简明的介绍: “唐尼是柔弱的。 是一个‘渴求着一种友谊……我把它看做一辆车子,使我平安地走过生命的长途……’的女孩子。是‘一株草’。 火炬游行对于她是一种太可怕的激动。而她的‘失恋’却正在激动的一夜。 ‘这一夜,我好象很清醒’。愿李茵的话,在这样的夜里对她会有帮助。 帮助她清醒,帮助她能稍稍坚强一些。但是唐尼决不会明天一天亮就革起命来的。 她们许给自己的心愿是‘会好起来的’,‘会坚强起来的。’ 李茵是比较坚强的。 她经历多一些。她吃过苦。 由于一些与时俱来的刺激和经验所给与她的悲哀,她可能在短时期里嫌恶‘恋爱’的。——但决不会否定‘真的恋爱’。 她所说的,‘我才知道世界上有比家更厚的感情’就是一种同志爱。 克明是一个正在变好的青年,‘工作很努力’,所以李茵劝唐尼不要去阻碍他。 因为唐尼那样的‘友谊’是可能阻碍工作的。作者相信,唐尼经了这一夜,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地纠缠克明,即使仍旧爱克明,也会用另外的方式去爱了。”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因为是诗(即使是叙事诗),行文不可能如小说那样作具体的描述,有许多生活细节和心理活动读者只能随着诗句去联想。简洁而隽永的对话,使诗的情调显得格外爽朗,每一行诗都有弦外音,都切入生活和人物的心灵深处。 《火把》在国统区的文艺界和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使一些动摇在光明与黑暗中间的男女青年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和冲击。朱自清在《抗战与诗》一文中,对《火把》给以很高的评价:“这篇诗描写 火把游行,正是大众力量的表现,而以恋爱的故事结尾,在结构上也许匀称些。 可是指示私生活的公众化一个倾向,而不至于公式化,却是值得特别注意的。” 《火把》用梵高那样的粗犷而灼烈的浓笔,为我们绘出一幅真实的历史情境。 让我们直到今天仍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此图为艾青本人。 扩展资料: 《火把》是艾青最有影响的一首叙事性长诗。据作者自己说,这首诗发意于 1939年7月间,在心里孕育了十个月之久,到1940年5月初才得以完成。 《火把》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 参考资料:知网-火把赏析。 5.火节文璋甫的古诗元代文璋甫在《火节》: 云披红日恰含山,列炬参差竞往还。 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 只疑灯火烧元夜,谁料乡傩到百蛮。 此日吾皇调玉烛,更于何处觅神奸。 诗歌生动描绘元代火把节盛况,书写了火把节带给人们的欢乐。首联“恰含”点出节会开始时间之早和人们热情参与的急切;颔联以“莲花”“星斗”设喻,以“万朵”“一天”夸张,展现节会盛况和人们的狂欢之状。颈联重点表达惊见对这独特而壮观的民俗的欣喜,尾联倾诉的是期望朝廷“烛照神奸”的期望。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6.描写飞舞的诗句应该是没有的。 不过不知道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算不算? 昔有佳人公孙氏, 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霍如羿射九日落, 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 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 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 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 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 风尘澒(氵项,音:hong四声)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 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 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 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 足茧荒山转愁疾。 诗的开头八句是先写公孙大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一个公孙大娘,她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人山人海似的观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讶失色,整个天地好象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无法恢复平静。“?如羿射九日落”四句,或称为“四如句”,前人解释不一,这大体是描绘公孙舞蹈给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孙手持红旗、火炬或剑器作旋转或滚翻式舞蹈动作,好象一个接一个的火球从高而下,满堂旋转;骖龙翔舞,是写公孙翩翩轻举,腾空飞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将近尾声,声势收敛;江海凝光,则写舞蹈完全停止,舞场内外肃静空阔,好象江海风平浪静,水光清澈的情景。 “绛唇珠袖两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转到公孙死后剑器舞的沉寂无闻,幸好晚年还有弟子继承了她的才艺。跟着写她的弟子临颍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剑器,还有公孙氏当年神采飞扬的气概。同李十二娘一席谈话,不仅知道她舞技的师传渊源,而且引起了自己抚今思昔的无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笔势又一转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回忆开元初年,当时政治清明,国 势强盛,唐玄宗在日理万机之暇,亲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园,亲选乐工,亲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艺术的空前繁荣,当时宫廷内和内外教坊的歌舞女乐就有八千人,而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独出冠时”,号称第一。可是五十年历史变化多大啊!一场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的整个天下闹得风尘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当年亲自挑选、亲自培养的成千上万的梨园弟子、歌舞人材,也在这一场浩劫中烟消云散了,如今只有这个残存的教坊艺人李十二娘的舞姿,还在冬天残阳的余光里映出美丽而凄凉的影子。对曾经亲见开元盛世的文艺繁荣,曾经亲见公孙大娘《剑器舞》的老诗人杜甫说来,这是他晚年多么难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么地令他黯然神伤啊!这一段是全诗的高潮。善于用最简短的几句话集中概括巨大的历史变化和广阔的社会内容,正是杜诗“沉郁顿挫”的表现。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诗的尾声。诗人接着上段深沉的感慨,说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上,树已够双手拱抱了。而自己这个玄宗时代的小臣,却流落在这个草木萧条的白帝城里。末了写别驾府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告终了,这时下弦月已经东出了,一种乐极哀来的情绪支配着诗人,他不禁四顾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长满老茧的双足,拖着一个衰老久病的身躯,寒月荒山,踽踽独行。身世的悲凉,就不言而可知了。“转愁疾”三字,是说自己以茧足走山道本来很慢,但在心情沉重之时,却反而怪自己走得太快了。 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气势,从“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这样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又感到诗人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反映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王嗣奭总评这首诗说:“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所谓抚事慷慨也。故咏李氏,却思公孙;咏公孙,却思先帝;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不然,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杜诗祥注》引《杜臆》)这一段评语,分析全诗的层次、中心,说得相当中肯。但是,他说“一舞女耳,何足摇其笔端哉!”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杜甫是十分重视和热爱艺术的。 这首诗的艺术风格,既有“浏漓顿挫”的气势节奏,又有“豪荡感激”的感人力量,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开头八句,富丽而不浮艳,铺排而不呆板。“绛唇珠袖”以下,则随意境之开合,思潮之起伏,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篇幅虽然不太长,包容却相当广大。从乐舞之今昔对比中见五十年的兴衰治乱,没有沉郁顿挫的笔力是写不出来的。 7.赞美十月古诗词秋天的赞美诗 秋 它象一个精灵 在久违的梦里踩在云彩而来 带着满眼的金色 和一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心 他执着地举着那 从久远的时空中传下来的火把 在茫茫山岗之间 寻找着最后一片绿色 然而 这个世界却和他开着玩笑 时间悄悄将绿色藏在了身后 他一次次翻起路边的石头 挖开山涧的澈澈清泉 一次次在有风的夜里 用身体呵护着烁烁的火把 天亮了 比最勤劳的农夫起得还早 夜黑了 比月亮睡得还晚 他累了 躺在一棵挂满果实的树下 开始抱怨命运的作弄 直到有一天 那硕大的果实将他打醒 听到勤劳的人 在麦田里收获着希望的欢笑 他笑了 开心地笑了 原来那金色是这么的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