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道至简”后一句是什么1、“大道至简”的后一句是“衍化至繁”。 2、出自老子《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3、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扩展资料 1、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2、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_大道至简(中华道家哲学) 2.大道至简后一句是什么后一句是“衍化至繁”。 出自老子《道德经》。 原句: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白话文释义:万物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最简单的,经过衍化后变得复杂。 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 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大道至简意味着"少而精",反面是博大精深,意味着"多而广”,两者是一对矛盾,是一体的两面,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 扩展资料: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 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 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道至简。 3.议论文题目:大道至简.怎么写可举什么例子简单的事情可以蕴含高深近日细细品读了清代李毓秀所编写的《弟子规》,书很薄,内容也不多,仅千余字,可谓寥寥无几.然而读之,朗朗上口;思之,镌隽于心,可谓“大道至简”,字里行间透露着圣人之训,充溢着先贤“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教导. 《弟子规》开篇就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所谓开宗明义,总叙仅用二十四字就言明全书宗旨:《弟子规》仍圣人之教诲,在于教导我们为人处事要从“孝、悌、谨、信、爱人”开始,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再学“文”.这短短的二十四字却涵盖了人如何立于世最基本的道理.老子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道至简.最深奥的其实是最简单的.为人处事,首要学做人,然后才是学做事. 人之初,百善孝为先,“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人人都知要孝顺父母,每个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又有几人能完全做到,扪心自问,为人子女的我们,是否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连父母亲仅有的“常回家看看,聊几句家常”这样最简单的愿望都未必能做到,何况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想更多地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父母为了子女生病而日夜操劳,而夜不寐,寝难安吧. 人人都知“人无信不立”,“凡出言,信为先.诈为妄,奚可焉”,所谓“言必信,行必果”的道理,每个人都明白,可是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人能完全做到呢!反躬自省,走进社会的我们,是否在面对现实的利益考验和权欲冲击时,而屡屡“割地让城”,却又每每以“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为由而安慰自己,只能在无奈和挣扎中渐渐在背离诚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呢. 人人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万般皆下品,唯为读书高”话虽不够周全,可却是妇孺皆知的道理.读书简单吗?简单,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可是古往今来能够读好书,读成书,读懂书,用活书的人又有几何?我们是否总是“方读此”又“慕彼”,“此未终”,又顾彼呢?所谓“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又有几人做到呢? “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最简单的却往往是最难做到的,最难一以贯之的.读《弟子规》不难,读懂《弟子规》相信也不难,难就难在是否能够按照《弟子规》中所教导的做人之本,处事之道去做,难在是否能够身体力行.知易行难,说起道理来,人人都是一套一套的,可是真正做起来呢?王阳明说过,“知不行之不可以为学,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必然会导致“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的弊病.即使现在你明白这些简单的道理,可是在实际中不去做,不践行,最终也等于“不知”而已.只有践履德行,做到事上磨炼,才能知行合一. 也许,《弟子规》从我们为人处事之基本处着手,传达圣人之训,正是告诉我们这个“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的道理,让我们潜心做“弟子”,从孝顺父母、尊师敬长开始学会做人,从谨慎修身、言行合一开始学会处事,从行善最乐,泛爱众人开始学会仁者爱人,去践行先贤的教诲.。 4.【求助一个词语】求一个与“大道至简”意义相近或相同的成语或短语大道至简意义相近的短语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词语出处】 1、出自《周易·系辞》: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此为“大道至简”之理。 2、出自老子《道德经》: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意思是说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质的大道理.。 中华道家哲学。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大道至简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广博和高深,多用来指思想、学术理论、学识、作品等。 5.大道至简出自于哪里出自老子《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意思是说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质的大道理. 生活中最简单的实例像复杂生命遗传系统,就是有DNA双链四个碱基两两配对控制的,从而指挥着无数的蛋白质合成,最后形成复杂的生命体. 还有就是像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啊,一个简单的共识及概括和连通了物质和能量,时间和空间这两对一直以来难以统一关系.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为韵文哲理诗体.《庄子天下篇》括其旨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居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其说大体从天人合一之立场出发,穷究作为天地万物本源及宇宙最高理则之“道”,以之为宗极,而发明修身治政等人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道当取法于地,究源及道所本之自然.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道之理则贯穿于万有,表现为万有皆相对而存,极则必反,终必归,根本之规律.而有之用,常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圣人体道之无,法道之自然无为,以之修身,当无欲而静,无心而虚,不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为而不持,功成而不居,怀慈尚俭,处实去华,以之治天下,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还刀兵,离争斗,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虚心实腹,无知无欲,则无为而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故知道者守雌抱朴,退让谦下,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以柔弱胜刚强.道教知道之论与政治观、伦理观,大体不出老氏体系.至若经言“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涤除玄鉴”,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仙学长生说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学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