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文,秋郊遥望徐訏淅沥黄昏的秋雨,晚来在枝头点1、解释下列词语.(1)淅沥:形容雨水下落的声音(2)杳:渺远,看不见(3)寒衾:薄衣(4)埠头:码头(5)采撷:采摘 2、这首诗的韵脚是:u i 3、把下列两句诗的含义用散文直说出来.(1)滔滔的江水长歌古今 江水滔滔远去,澎湃而又舒缓的水声仿佛许多年前某个星夜某个舟子的歌喉,穿过历史的尘埃,久久吟唱着如江水一样起伏的兴衰.(2)怅立的山峰深锁忧郁 从山峰的背影中我读到的是怅然,我知道我看不见的它的脸上有深锁的眉头.弄了半天才发现连悬赏分都没有,我的回答是不是比诗本身还难一点啊,我真是个认真的人啊。 2.《秋郊遥望》徐訏这首诗的韵脚1、解释下列词语。 (1)淅沥:形容雨水下落的声音 (2)杳:渺远,看不见 (3)寒衾:薄衣 (4)埠头:码头 (5)采撷:采摘 2、这首诗的韵脚是:u i 3、把下列两句诗的含义用散文直说出来。 (1)滔滔的江水长歌古今 江水滔滔远去,澎湃而又舒缓的水声仿佛许多年前某个星夜某个舟子的歌喉,穿过历史的尘埃,久久吟唱着如江水一样起伏的兴衰。 (2)怅立的山峰深锁忧郁 从山峰的背影中我读到的是怅然,我知道我看不见的它的脸上有深锁的眉头。 弄了半天才发现连悬赏分都没有,唉~~我的回答是不是比诗本身还难一点啊,哭~~我真是个认真的人啊 3.徐訏的散文有什么特色他的散文不以抒情为主,而是继承了由林语堂等人开创的幽默小品文的路数,表现了洞察世态人情的达观、幽默,其深刻的文化个性,在香港散文界独树一帜。 他鼓吹幽默散文,与其说是出于艺术风格上的追求,不如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的结果。他在《谈幽默》一文中说:欧阳修的许多美妙的小词是多么自卑地自己将它看轻,以为文章一不载道就是下流了。 幽默文章,在中国的过去,要在偏僻无名的地方去找,根本就是这种压抑而成的叉态。而因为这种变态缘故,幽默对于中国的社会毫无影响,于是社会就只为尘土所封,连呼吸都感到沉重,世界越来越狭,脑筋与眼光也都陷干极小的洞里打旋转,聪慧的境界再也不会降临。 4.徐訏晚期的散文风格发生了哪些转变徐訏晚期的散文向着更加玄妙的哲学境地发展,多少带有宿命论倾向。 《魔鬼的神话》是有代表性的作品。由于徐訏是学哲学出身,所以他的散文能超越它所描写的琐碎的日常事物,上升到哲理高度,在平淡中见波澜,在幽默中寓讽刺,亦庄亦谐,才气横溢。 徐訏散文的“论语”风幽默,虽不能说直接开创了香港散文的幽默风格,但他和林语堂、梁实秋等人的散文路数被后来的香港作家们所发扬光大了。徐訏作为30年代的文学传统的传播者的功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徐訏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创作者,产量高,精品不多的弊病,同样反映在他的散文创作之中。而且徐訏式的幽默,也并非都像《我的照相》一类极尽错位之能事,篇篇都属于高稚幽默的一路。 徐訏在散文集《海外的鳞爪》的“献辞”中说:“那红花绿叶化作了泥尘/但坟墓里终长留着青春的痕迹/它在黄土里会放射生的气息。”这大概是这位勤奋而正直的作家对自己劳动的自信和对文学的信念吧。 5.徐訏的生平如何作家简介: 徐訏(1908-1980),一位曾被称为“鬼才”的教授作家, 以写作传奇小说且高产而著称。 1937年以中篇小说《鬼恋》成名。浙江慈溪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继续就读研究生,1936年赴法国留学,得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孤岛时期”滞留上海办报及创作,其间完成《吉布赛的诱惑》、《荒谬的英法海峡》、《精神病口才的悲歌》及《一家》四部长篇小说,成为上海最多产的畅销作家。1943年他的作品居大后方畅销书榜首,这一年被出版界誉为“徐訏年。 徐是一位主观想象型的作家,其早期作品往往以爱情为经,心理分析为纬,将浪漫传奇的幻境与哲学理念结合起来,构成了先锋与通俗的怪异组合。 建国后,作家定居香港,六十年代先后在新加坡、香港任教,这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彼岸》与《江湖行》等作品。 后由台湾正中书局将其种类体裁作品计六十余种统编为《徐訏全集》十七卷。1999年,其长篇小说《风萧萧》入选《亚洲周刊》广邀文化界名人推举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名列第67位。 (宇慧撰写) 徐訏简介(1908—1980.10.5) 浙江慈溪人。1933年北大哲学系毕业,转该校心理学系读研究生。 北大读书时发表短篇小说《烟圈》。1934年在上海任《人间世》月刊编辑。 193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郭庆记》。193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修哲学,获博十学位。 抗战爆发后回国,居上海。先后任《天地人》、《作风》等刊物主编。 193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鬼恋》,是作者的成名作。1942年赴重庆执教于中央大学。 1944 年出版长篇小说《风萧萧》。1948年出版《进香集》等5部诗集,总称《四十诗综》,收1932年以来的诗作。 1950年赴香港,以写作为生,曾与曹聚仁等创办创垦出版社,合办《热风》半月刊。1960年出版描写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百态的长篇《江湖行》。 1966年起先后任中文大学教授,香港浸会学院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著作书目: 《鬼恋》(短篇小说)1938,夜窗书屋 《海外的鳞爪》(散文集)、1939,西风杖 《春韭集》(散文集),1939,夜窗书屋 《吉布赛的诱惑》(中篇小说)1940,夜窗书屋 《一家》(中篇小说)1940,夜窗书屋 《生与死》(话剧)1940,夜窗书屋 《西流集》(散文集)194O,夜窗书屋 《成人的童话》(短篇小说集)1940,夜窗书屋 《月亮》(话剧)1940,珠林书店 《契约》(话剧)1940,成都东方书店 《海外的情调》(短篇小说集)1940.夜窗书屋 《孤岛的狂笑》(话剧)1941,夜窗书屋 《荒诞的英法海峡》(中篇小说)194l,夜窗书屋 《月光曲》(话剧)1941,夜窗书屋 《野花》(话剧)1942,成都东方书店 《鬼戏》(话剧)1942,成都东方书店 《兄弟》(话剧)1942,夜窗书屋 《精神病患者的悲歌》(长篇小说) l943,光明书店 《母亲的肖象》(话剧)1944,成都东方书店 《风萧萧》(长篇小说)1944,成都东方书店 《盲恋》(中篇小说集)1945(出版单位不详) 《鸟语》(中篇小说集)1945,怀正 《阿拉伯海的女种》(短篇小说集) 1946,怀正 《旧神》(中篇小说)1946,夜窗书屋 《烟圈》(短篇小说集)l946,夜窗书屋 《蛇衣集》(散文集)1947,夜窗书屋 《灯屋集》(话剧)1947,怀正 《潮来的时候》(话剧)1948,夜窗书屋 《黄浦江头的夜月》(话剧)1948,怀正 《进香集》(诗歌集)1948,怀正 《待绿集》(诗歌集)1948,怀正 《借火集》(诗歌集)1948,怀正 《灯笼集》(诗歌集)1948,怀正 《鞭痕集》(诗歌集)1948,怀正 《幻觉》(短篇小说集)1948,怀正 《炉火》(中篇小说)1952,香港大公书局 《期待曲》(中篇小说)1952,香港大公书局 《轮回》(诗集)1952,香港大公书局 《彼岸》(中篇小说)1953,香港大公书局 《杀机》(短篇小说集)1953,香港大公书局 《痴心井》(中、短篇小说集)1953、香港大公书局 《有后》(短篇小说集)1954,香港大公书局 《百灵树》(短篇小说集)1954,亚洲 《结局》(短篇小说集)1954,亚洲 《传统》(短篇小说集)1955,亚洲 《婚事》(长篇小说) 1955,亚洲 《父仇》(短篇小说集)1955,亚洲 《花束》(短篇小说集)1956,亚洲 《私奔》(短篇小说集)1957,亚洲 《太太与丈夫》(短篇小说集),1958,亚洲 《时间的去处》(诗集)1958,亚洲 《灯》(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 《女人与事》(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 《神偷与大盗》(短篇小说集)1959,亚洲 《江湖行》(长篇小说)1960,香港大公书局 《徐于全集》( l—15卷)1966—1970,台.正中(未出齐) 《三边文学》(散文集)1973,香港上海印书馆 《大陆文坛十年及其他》 1973,香港大公书局 《花神》(短篇小说集)1977,黎明 《悲掺的世纪》(长篇小说)1977,黎明 《巫兰的恶梦》(长篇小说)1977,黎明 《原野的呼声》(诗集)1977,黎明 《传薪集》(散文集)1978,台.正中 《传怀集》(散文集)与丽明筹合集,1978,台.正中 《时与光》(长篇小说)1979,黎明 《小说汇要》(理论)编选,1974,台北集成图书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