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月下雨得唯美古诗定风波 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黄庭坚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 倚栏 陆游 闲岸纱巾小倚栏,吴中三月尚春寒。 蜂脾蜜满花初过,燕觜泥新雨未乾。 老厌簿书思屏迹,病逢节物强追欢。 一樽又动流年感,城上斜阳画角残。 临江仙 沈蔚 过尽清明三月雨,东风才到溪滨。画工传得已非真。青君著意处,桃李未为伦。 倚槛盈盈如欲语,就中拈足花神。自然亭馆一番新。从今观绝品,不独洛阳人。 谢林彦广惠酒 王冕 江南三月春始足,桃花杏花参差开。 溪云入屋夜生雨,山瀑近床晴隐雷。 读书吊古有何益?行道济时无此才。 多谢奎章老文伯,时时携酒草堂来。 2.三月的雨,风,僧志南诗僧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①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②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白话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 “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 “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作者简介 僧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 宋人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3.春入罕什么三月雨诗句春入罕什么三月雨没有找到,关于三月雨有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雨横风狂三月暮宋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花底离愁三月雨宋晏殊 《木兰花》 3、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清纳兰性德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4、三月雨中红透清张惠言 《水调歌头·今日非昨日》 5、三月无雨旱风起唐白居易 《杜陵叟》 6、花底离情三月雨宋晏殊 《玉楼春》 7、三月灞桥烟共雨宋张孝祥 《天仙子·三月灞桥烟共雨》 8、过尽清明三月雨宋沈蔚 《临江仙·过尽清明三月雨》 9、三月愁霖多急雨宋洪适 《渔家傲引/渔家傲》 10、三月休听夜雨宋张炎 《清平乐·采芳人杳》 11、鸟啼三月雨唐姚合 《寄安陆友人》 12、二月三月雨晴初唐韩偓 《村居》 13、汾川三月雨唐鱼玄机 《寄刘尚书》 14、人间三月雨和尘唐病狂人 《歌》 15、好雨初晴三月元王恽 《好事近 赋庭下新开梨花》 16、绿野润沾三月雨清乾隆 《桃花寺行宫即目》 17、江南三月雨无声现代老舍 《春游小诗 雨夜在大世界听扬剧名演员顾玉君》 18、暑天三月元无雨宋张耒 《劳歌》 19、决雨会看三月涨宋程公许 《登伏龙观看雪和张权父韵》 20、三月江城雨更寒宋董嗣杲 《客久》 21、一雨连三月宋刘黻 《旱》 22、三月将交雨细时宋强至 《送镇叔》 23、檐悬三月雨宋释道颜 《偈七首》 24、三月初三寒食雨宋释行海 《三月三日寒食》 25、烟村三月雨宋释印肃 《金刚随机无尽颂·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26、落花三月雨宋释祖钦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27、长作人间三月雨宋舒坦 《太白峰》 28、泼水乍经三月雨宋宋庠 《流杯小宴偶成拙诗奉呈运使王密学紫微韩舍人》 29、荒池三月雨宋苏泂 《看雨》 30、三月雨淋淋宋汪元量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31、小燕正嫌三月雨宋汪元量 《浙江亭别客》 32、雨湿东风三月尾宋王炎 《题周功甫总领石溪三亭·嫣然亭》 33、枯槁又经三月雨宋王之道 《和高守无隐官闲即事》 34、桃花三月雨宋王镃 《别虞君集》 35、一春三月雨宋叶适 《张氏东园送王恭父得殿字》 36、不雨已三月宋章甫 《秋晓五首》 37、急风狂雨三月头宋赵希逢 《和{矮去女换几}斋杂咏》 38、一径绿阴三月雨元虞集 《费无隐丹室》 39、三月梨花风又雨明谢榛 《春怨》 40、三月三日雨新晴元杨维桢 《又湖州作(四首。书寄班恕齐。试温生笔,写》 41、半雨半风三月内唐杜荀鹤 《中山临上人院观牡丹寄诸从事(一作弟)》 42、快雨快晴三月雷宋黄潆 《诗一首》 43、三月花飞若零雨宋田锡 《御沟》 44、仙源三月校雨落宋岳珂 《张文忠草韩退之桃源诗帖赞》 45、临川城中三月雨宋曾巩 《丁亥三月十五日》 46、悯雨连三月宋曾几 《郡中迎怀玉山应真请雨得之未沾足》 47、江寒三月雨明蓝智 《雨中同孟原佥宪登嘉鱼亭》 48、雒阳三月雨如烟明王凤娴 《引庆和》 49、年年三月梨花雨明王谊 《春思》 50、三月雰雰雨明魏观 《次韵陈廉使见寄》 51、泉声三月雨明谢恭 《题张甘白乐圃林馆》 52、燕子绿芜三月雨明杨基 《答李仲弘写怀次韵》 4.请大师看看这首诗歌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三月的雨 像我的思念 无处现代诗,本人擅长五言 七言 给你品评一下吧。 无处闪躲换成无处躲闪,更能体现对雨(思念)的无奈和深切。家乡的树应该绿雾葱茏了吧家乡的田应该野花绽放了吧家乡的燕子应该倦飞已还了吧我心中的妹妹也已经远嫁天涯了吧这里第一句你写的绿雾还有雾葱(雾葱有典故你应该在结尾也加个典故)前后就对应把野花换成幽香。 家乡的燕子应该倦飞已还了吧可以改成应该呢喃归巢了吧 这样就可以把前面的色 香 加上我换的鸟语,可以深切体会鸟语花香情色怡人的家乡。我心中的妹妹也已经远嫁天涯了吧这里给你改成已为人妇远嫁他乡了吧。 可以对立出妹妹远走燕子回家的突出感。修改后的你看下:三月的雨像我的思念无处躲闪家乡的树应该绿雾葱茏了吧家乡的田应该幽香绽放了吧家乡的燕子应该呢喃归巢了吧我心中的妹妹已为人妇远嫁他乡了吧我的思念像三月的雨 无处躲闪只能帮你到这了,请叫我雷锋。 5."月底离愁三月雨”全诗是什么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词作鉴赏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