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叶梦得贺新郎《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作者】叶梦得 【朝代】宋代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作品赏析: 此词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 ,下片为想象 ,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情感波澜。 上片起首三句描绘词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 。“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通过残花吹尽 、杨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寂寥景况,渲染出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渐暖霭 ”三句 ,先从时节转移写起。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了沉思。关于“乘鸾女 ”,原本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 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 ,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 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过片“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江南”,是昔日相会之地 ;“梦断”则是说旧时情事如昨梦前尘,已成过去,故言“断 ”。梦已断而复思之,意承上“惊旧恨”而来,以下即写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横江,江水绿涨,江浪拍天,化为半空烟雨。先写江景,为下文铺垫。李白《襄阳歌》:“遥看江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这里“葡萄涨绿”即本李白诗 。“无限”三句,遥想伊人倚楼凝望,但见烟波苍茫,情思无限,能采苹花寄我否?“采苹”由上“江渚”生发,所谓“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柳恽《江南曲 》)。而采苹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诗中不少见。“谁采苹花寄与”从男子方面着想 :果采苹花寄与我否?采得后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怅然想望着她泛兰舟容与于江上吧。这里意思当从《楚辞·九歌》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容与”多义词,此为闲暇自得貌 ,言欲寄无由,只能从容等待。“万里”两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销。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金缕 》即杜秋娘所唱《金缕衣 》。其辞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有深悔年少光阴虚过之意。 关注在《题石林词》中对叶梦得的词评论道:“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突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此词风格婉丽,是叶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2.宋词叶梦得贺新郎《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作者】叶梦得 【朝代】宋代 睡起流莺语。 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尚有乘鸾女。 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谁为我,唱金缕。 作品赏析: 此词上片是静景,并在静景中体现出作者的内心幽情 ,下片为想象 ,承上“旧恨”展示心头情感波澜。 上片起首三句描绘词人午睡乍醒,已是傍晚时分,忽闻莺声婉转,“流莺语”,以细聆莺啭来突出环境的幽寂,也即“鸟鸣山更幽”之意。环顾四周,但见地上点点青苔,片片落花,说明春光已尽,令人不胜惋惜 。 “吹尽”两句,进一层描写庭院景象,通过残花吹尽 、杨柳自舞的物象 ,勾勒出暮春时节的寂寥景况,渲染出词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渐暖霭 ”三句 ,先从时节转移写起。 春去夏来,暖风带来初夏的暑热,由于想到消暑而引出了宝扇:这是一把布满尘灰的扇子,但它上面那隐约可见的那位月宫“乘鸾女”却使他陷入了沉思。关于“乘鸾女 ”,原本有着一个月中仙女的传说。 据说唐明皇在九月十五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 龙城录》)。那扇面上模糊的素衣仙女画像,引起他的联想 ,勾起了他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旧恨”,使他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是那“ 旧恨”,竟会如此猛烈地涌上心头。 过片“江南”三句,是说昔年乐事已成而今“旧恨”,伊人远去,犹如乘鸾仙女,无由再见。“江南”,是昔日相会之地 ;“梦断”则是说旧时情事如昨梦前尘,已成过去,故言“断 ”。 梦已断而复思之,意承上“惊旧恨”而来,以下即写所思江南其地其人。洲渚横江,江水绿涨,江浪拍天,化为半空烟雨。 先写江景,为下文铺垫。李白《襄阳歌》:“遥看江水鸭头绿 ,恰似葡萄初酦醅。” 这里“葡萄涨绿”即本李白诗 。“无限”三句,遥想伊人倚楼凝望,但见烟波苍茫,情思无限,能采苹花寄我否?“采苹”由上“江渚”生发,所谓“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 ”(柳恽《江南曲 》)。 而采苹以寄所思之故人 ,古诗中不少见。“谁采苹花寄与”从男子方面着想 :果采苹花寄与我否?采得后能寄到否?我也只能怅然想望着她泛兰舟容与于江上吧。 这里意思当从《楚辞·九歌》化出。《湘夫人》云:“搴汀洲兮杜若,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容与”多义词,此为闲暇自得貌 ,言欲寄无由,只能从容等待。 “万里”两句,更深一层,写两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舟船难通,只能目送征鸿,黯然魂销。结末两句深恨无人为自己唱起《金缕曲 》。 《金缕 》即杜秋娘所唱《金缕衣 》。其辞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有深悔年少光阴虚过之意。 关注在《题石林词》中对叶梦得的词评论道:“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突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 ”。 此词风格婉丽,是叶氏早期之作中的精品。 3.虞美人诗人叶梦得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叶梦得《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 叶梦得《虞美人(二日小雨达旦,西园独卧,寒甚不能寐,时窗前梨花将谢)》: 数声微雨风惊晓,烛影欹残照。客愁不奈五更寒。明日梨花开尽、有谁看。 追寻犹记清明近。为向花前问。东风正使解欺侬。不道花应有恨、也匆匆。 ========== 叶梦得《虞美人(寒食泛舟)》: 平波涨绿春堤满。渡口人归晚。短篷轻楫费追寻。始信十年归梦、是如今。 故人回望高阳里。遥想车连骑。尊前点检旧年春。应有海棠犹记、插花人。 ========== 叶梦得《虞美人(逋堂睡起,同吹洞箫)》: 绿阴初过黄梅雨。隔叶闻莺语。睡余谁遣夕阳斜。时有微凉风动、入窗纱。 天涯走遍终何有。白发空搔首。未须锦瑟怨年华。为寄一声长笛、怨梅花。 ========== 叶梦得《虞美人(赠蔡子因)》: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新亭风景尚依然。白发故人相遇、且留连。 家山应在层林外。怅望花前醉。半天烟雾尚连空。唤取扁舟归去、与君同。 ========== 叶梦得《虞美人(极目亭望西山)》: 翻翻翠叶梧桐老。雨后凉生早。葛巾藜杖正关情。莫遣繁蝉容易、作秋声。 遥空不尽青天去。一抹残霞暮。病余无力厌跻攀。为寄曲阑幽意、到西山。 ========== 叶梦得《虞美人(上巳席上)》: 一声鶗F774催春晚。芳草连空远。年年余恨怨残红。可是无情容易、爱随风。 茂林修竹山**。千载谁重到。半湖流水夕阳前。犹有一觞一咏、似当年。 ========== 叶梦得《虞美人(同蔡宽夫置酒,王仲弓出歌人,声甚妙)》: 东风一夜催春到。杨柳朝来好。莫辞尊酒重携持。老去情怀能有、几人知。 凤台园里新诗伴。不用相追唤。一声清唱落琼卮。千顷西风烟浪、晚云迟。 4.叶梦得有哪些词叶梦得词全集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花雨。 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茑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临江仙 自笑天涯无定准,飘然到处迟留。 兴阑却上五湖舟。 鲈莼新有味,碧树已惊秋。 台上微凉初过雨,一尊聊记同游。 寄声时为到沧洲。遥知敧枕处,万壑看交流。 浣溪沙。送卢倅 荷叶荷花水底天,玉壶冰酒酿新泉。 一欢聊复记他年。 我亦故山归去客,与君分手暂流连,佳人休唱好因缘。 点绛唇 山上飞泉,漫流山下知何处?乱云无数,留得幽人住。 深闭柴门,听尽空檐雨。 秋还暮,小窗低户,惟有寒蛩语。 卜算子。 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萧萧疏风乱雨荷。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菱歌。 小轩敧枕簟,檐影挂星河。 浣溪沙。 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小雨初回昨夜凉,绕篱新菊已催黄。 碧空无际卷苍茫。 千里断鸿洪无目,十年芳草挂愁肠。缓歌聊与送瑶觞。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 坐看骑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岁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 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 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 渐暖霭初回轻暑。 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 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 但怅望兰舟容与。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廓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土,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控。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水调歌头.前调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为问山公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5.《唐多令》这首诗宋词人刘过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刘过 唐多令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这首词也是词人在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西下漫游途中之作。前人有云:"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重过能无今昔之感?"(《蓼园词选》)可见词中的今昔之感是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此词上半阕以简洁的笔致勾勒出清丽的秋景,烘托气氛,笼罩全篇。"柳下系船犹未稳"三句就季节与时间落笔,又象征国家与个人均已进入中秋时分,晚景无多。 下半阕借景抒情,流露出感慨时事,抒写出今昔之感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旧日江山浑是新愁"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李攀龙云:"追忆故人不在,遂举目有江上之感,词意何等凄怆!又云:'系舟未稳','旧江山都是新愁',读之使人下泪。"(《草堂诗余隽》) 刘过的爱国词篇,深得稼轩的神髓,多为豪爽奔放、淋漓痛快之作。但这首《唐多令》却写得温婉含蓄,别具一格。此词一出,"楚中歌者竞唱之。"(《词苑丛谈》引《山房笔丛》语)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在临安失陷之后,曾次此词之韵达七首之多,可见此词影响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