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生物的俗语,成语,古诗词并解释其中所含的生物学知识1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及物质的循环)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植物的向光性)4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青蛙冬眠过后鸣叫与交配、繁殖)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植物开花受温度和光照影响)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山上温度较低,是影响桃花迟开的主要生态因子)7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温度对叶绿体色素及花青素的影响)8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王禹偁《村行》(棠梨落叶的颜色;荞麦秋天开花)9 藤花紫蒙茸,藤叶青扶疏。 谁谓好颜色,尔为害有余。下如蛇盘曲。 上若绳萦纡。可怜中心树,束缚成枯枝。 ——白居易《紫藤》(藤本植物的附生现象)10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食物链、天敌、保护青蛙对农作物丰收的作用)11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苏麟《献范仲淹诗》(温度和光照对植物发育的影响)12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农作物与杂草的种间竞争)13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动物的保护色)1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15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思归雁南翔,年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草木落叶,候鸟迁徙)16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诗》(生物的繁殖现象)17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张籍《田家行》(野蚕的发育过程,变态发育)18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杜甫《曲江二首》(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19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早春气候还冷,黄莺为向阳的树枝而相互争斗,实际上是繁殖中的一种占区行为;燕子用喙衔泥草,并混以唾液在屋檐下的筑巢行为)20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江南春绝句》(同种动物因觅食、防御、繁殖等原因而生活在一起的群聚现象)。 2.有关生物学的一些词的解释1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2生态平衡 3生物防治 4生物反应器 5仿生 6菌落 7寄生 腐生 共生 8自养 异养 9发酵 10抗生素 11生物分类 12 生物多样性 13生物学 14生物 15生物圈 16探究实验 17对照实验 18生态系统 19食物链 食物网 20 生物圈2号 21细胞 22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23叶绿体 24线粒体 25细胞分裂分化 26组织 器官 系统 27细菌 真菌 病毒 28种子 果实 29导管 筛管 30蒸腾作用 31光合作用 32 呼吸作用 33裸子植物 34生殖 35胎盘 36青春期 37消化 38吸收 39合理营养 40 食品安全 41血液 42血管 43心脏 44血液循环 45动脉血 静脉血 46血型 47排泻 48肾单位 49 视觉 听觉 50 近视 51神经元 52反射 反射弧 53 激素 这些书上都有。 3.蕴含生物知识的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的是生物与海拔的关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昆虫变态发育。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发光。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物趋光性。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物质的循环。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植物的光周期。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植物的繁殖。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种子的传播。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的种间竞争。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园中一朵奇葩,她以其绚丽的色彩,迷人的风姿,醉人的芬芳,一直为炎黄子孙所瞩目,那大家是不是知道呢?诗词中还有许多描述生物学现象的句子。我们小组通过收集整理找到了这些,让我带着大家一起欣赏吧。“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是描述柳树阿娜多姿的,听到这样的诗句,在校园及城市绿化中,侈能不选柳树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描写秋叶的,大家都知道,叶子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叶绿素,但叶子中不只有叶绿素,还有一些其他的色素,就拿枫叶来说吧,秋天时叶绿素分解,叶子中的花青素呈现出来,所以叶子就变成了红色。同学们都知道白居易的那首《忆江南》吧,“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美啊。可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吗?让我来说吧,前半句大家好理解,后半句就是咱们的生物学现象了,那是由于大量藻类繁殖,而使江水呈现的颜色,总之,通过我们的调查,诗词中有好多都是描述生物学现象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中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山下的桃花都已经开败了,可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说明开花要受到温度条件的影响。其实还有描述这种生物学现象的诗句。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燕草如碧丝,春风吹又生”。我们还找到了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说落叶落下后,溶入土中,被土中的细菌分解成无机物,被植物体重新吸收,为植物体提供营养。我们小组最大的感受是,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学现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物的美丽。 “鹅,鹅,鹅,由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大家是不是看到了白鹅在水中游动的美景。这是骆宾王六岁时写的诗句。大家都知道,那你们知道吗?它其实属于鸟的一种,大雁是它的祖先。大家对李白的《下江陵》也不陌生吧,“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谁知道为什么猿猴叫个不停呢?其实很简单,那是它们寻求配偶的信号,是动物的语言。其实还有描写动物行为的诗句,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在这里我们小组更喜欢那们老渔翁,他不畏严寒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学习。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把人-鸟-风雨-花巧妙联系起来,让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个生态环境:树木葱郁,鸟语花香,气候宜人。让我们体会到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之美。其实这样的诗句实在太多了。“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为我们勾画出一派乡村田园风光之景色。但是现在这样的景象我们却很难见到和听到。因为我们的生态环境日益被破坏。这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啊。所以在这里我们倡议,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把我们的环境治理得更好,更美。 4.蕴涵生物学知识的古代诗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出墙”这是一种向性运动,可使植物的茎、叶处于最适宜利用光能的位置,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向性运动的原因是在植物体内有一种激素叫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生长。在单侧光线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得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就比向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得快,这样就使茎朝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 宋。苏麟:《断句》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T0)式中,K为有效积温(常数),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T0为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零度)。发育时间N的倒数为发育速率。在发育期间,向阳的花木由于日光的原因,温度T要比背阴的同种植物的温度高一些,所以会较早的发育。 唐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也是一个有效积温的问题。由于地势高的原因,山中的温度一般比平原的温度要低,所以山中的植物达到有效积温所需时间就长,发育就慢。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矿质元素又回到了无机环境,能够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5.生物学谚语,古诗解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诗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现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中,“锄禾”的作用有二:一是疏松土壤,增强农作物的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二是为了除去杂草,减少农作物与杂草的竞争,使能量流向农作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说明了“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里,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身噶体因素是温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点.同时,还说明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的“过度繁殖”问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实际上是蚕的“变态发育”,这里所谓的蚕死实际上是经历着“幼虫→蛹”这个阶段.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了黄蝶的体色与环境极其相似,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万绿丛中一点红”,既说明了生物的“警戒色”,也说明了生物的“基因突变”问题.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透彻的说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反复出现,循环利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片”,形象说明保护蛙类对于作物丰收的关系.保护蛙类就是保护害虫的天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叶红于二月”是因为温度的影响,细胞中的叶绿素合成减少,花青素的含量增加,从而使其颜色变红. “煮豆燃豆箕,豆在壶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形象的说明了生物生存斗争中的种内斗争问题.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则说明了植物的向光性. 此外,我国的谚语、俗语和典故中,也蕴涵了很多的生物学常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了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不同”,则说明了变异现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都说明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关系,也可以说明食物链中生物彼此之间是“捕食”关系. “穷山恶水出刁民”到“青山绿水春常在”,说明了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是森林. “鹬蚌相争”生动了说明了神经调节的方式之一“条件反射”. “一山容不下二虎”用生态学观点解释就是“虎处于最高营养级,所获得能量少,因而个体数量应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