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入行论的全部宋词

1.入行论二十五课宋词的解释

意幻供养前两天已经全部讲完了,中间开“金刚萨埵法会”时停了几天课。

这期间,我要求大家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不管你是否参加了法会,最好能把心咒念完,如果念满四十万遍,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这一点佛陀在经中也有明确宣说。作为一般的修行人,我们没有造恶业是不可能的,不管自己想得起来还是想不起来的,很多罪业我们都造过,如果没有忏悔清净的话,想要成就非常困难。

所以,对有智慧的人来讲,“忏悔罪业”相当重要。接下来继续讲《入菩萨行论》。

从今天以后,我们的宣讲方式主要从颂词上讲,中间会结合无著菩萨的科判和注释,释文不一定全部读,一方面是考虑到时间问题,另一方面,从颂词上讲一遍,再从注释上读一遍,往往都是一个意思,对大家的理解没有很大帮助。希望你们学习的时候,要看无著菩萨是如何解释的,其他的大德又是如何解释的,这方面自己要好好分析。

今天讲的内容还是“供养支”,前面讲完了真实供养中的无主物供养与有主物供养,同时也讲了意幻供养,现在是第四个问题——发愿供养。所谓“发愿供养”,并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也不是幻化一个供品,而是在心里面发愿。

发愿与意幻有一定的差别,意幻是指心里幻化出一种供品作为供养,发愿则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子四、发愿供养: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别此”是指除了上述的供养以外。我们也应该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悦耳动听、震撼人心的歌乐。

当然,这类供品有器乐、歌声等多种,尤其是器乐中的敲鼓、吹螺,这些妙音都可以用来供养诸佛菩萨。还有人们吟唱的歌曲,比如现在有些著名歌星所唱的歌,如果自己非常喜欢,也可以供养诸佛菩萨。

通过这样的音乐供养,令所有众生相续中的贪嗔痴烦恼,以及三毒所生的行苦、变苦、苦苦等根本痛苦与分支痛苦全部息灭,希望他们永远沉浸在快乐当中,这种带来快乐的吉祥云长久地留住在他们身边。这种发愿有很大的力量,我们平时如果听到音乐,看书时听到了念佛机声,都可以在心里面观想:以此妙音愿诸佛菩萨生起欢喜心,让所有众生的痛苦息灭。

《百业经》中有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在山洞里入火瑜伽定时,帝释天带乾闼婆王来到洞口,弹奏妙音供养佛陀,迦叶尊者从禅定中出定,佛陀也出定赞叹这种妙音(佛陀本无出入定的差别,但在众生面前有时会显现打坐、入定出定等形象)。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很多高僧大德依靠音乐歌舞来吸引众生的心,吸引过来以后,再对其进行佛教的教育。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每年夏天,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都会让大家在草地上唱一些金刚歌、跳一些金刚舞来供养诸佛菩萨。这些金刚歌舞有甚深的密意,就像麦彭仁波切在论典中所说的,即使从表面上看来,也对人们有很大的利益。

比如我们说宣讲佛法,不一定会来很多人,但如果说举行佛教的音乐会、演唱会,这时成千上万的人就会拥集在这里。学院以前开法会的时候,附近的老乡不一定参加,但一说要唱金刚歌、跳金刚舞,就有很多人赶过来,到处打听“你们的金刚歌什么时候唱?我可不可以参加,我也想唱一唱、跳一跳”。

在新加坡,有些佛教团体也经常用这种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所以,摄受众生不一定全要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行为。

有些真正舍弃自己、完全利益他众的大菩萨,他们的行为我们不一定能接受,但不管怎样,他有特别甚深的密意,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很多众生获得快乐。有些众生的烦恼很深重,平时经常特别痛苦,但他听到一些佛教音乐时,就能从中获得清宁慈悲的感受,马上息灭相续中的烦恼。

所以,对于高僧大德的有些行为,我们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妄生邪见。当然,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观点,出家人不能唱歌跳舞,这一点大家也非常清楚,出家人若完全以世间的歌舞来吸引人,这样可能不太好,但有时候通过一些佛教的歌曲、妙音来帮助众生是可以的。

现在香港、台湾好多歌星唱一些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大悲咒、心经,不信佛教的人也喜欢在车里放一下这种音乐,如此能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一个善根,我觉得很重要。如果自己的发心特别大,只要对众生有利,在某些行为上也有开许。

海涛法师到日本的时候,有些人叫他去卡拉OK,他说“我是出家人不能去”,那些人说“去去去,没事的”,于是他说“好,但你们最好不要告诉别人”,去了以后,他就给那些人一些很好的念珠、法本,将相当一部分演艺圈的人引入了佛门。所以,利他心特别重的话,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些方便开许。

但如果我们的恶劣习气没有断,自己没有把握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否则,原本你想度化众生,结果反而自陷其中、无力自拔,这样是非常可惜的。此颂主要是讲,观想诸佛菩萨随处都在,然后以自己的发愿力,将这些悦意的歌声献给他们,使所有的众生获得快乐,应该这样发愿。

惟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同时还发愿:愿世间上的玛瑙、松石等种种珍宝雨、鲜花雨,恒常降临在三宝所依的法宝、灵塔、佛像面。

2.入行论二十五课宋词的解释

意幻供养前两天已经全部讲完了,中间开“金刚萨埵法会”时停了几天课。

这期间,我要求大家念四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不管你是否参加了法会,最好能把心咒念完,如果念满四十万遍,我们相续中的罪业就会得以清净,这一点佛陀在经中也有明确宣说。作为一般的修行人,我们没有造恶业是不可能的,不管自己想得起来还是想不起来的,很多罪业我们都造过,如果没有忏悔清净的话,想要成就非常困难。

所以,对有智慧的人来讲,“忏悔罪业”相当重要。接下来继续讲《入菩萨行论》。

从今天以后,我们的宣讲方式主要从颂词上讲,中间会结合无著菩萨的科判和注释,释文不一定全部读,一方面是考虑到时间问题,另一方面,从颂词上讲一遍,再从注释上读一遍,往往都是一个意思,对大家的理解没有很大帮助。希望你们学习的时候,要看无著菩萨是如何解释的,其他的大德又是如何解释的,这方面自己要好好分析。

今天讲的内容还是“供养支”,前面讲完了真实供养中的无主物供养与有主物供养,同时也讲了意幻供养,现在是第四个问题——发愿供养。所谓“发愿供养”,并不需要买什么东西,也不是幻化一个供品,而是在心里面发愿。

发愿与意幻有一定的差别,意幻是指心里幻化出一种供品作为供养,发愿则是在心中发愿,希望世间上的众生能够获得快乐、息灭痛苦,而在三宝所依面前降下珍宝雨、鲜花雨等等。子四、发愿供养:别此亦献供,悦耳美歌乐,愿息有情苦,乐云常住留。

“别此”是指除了上述的供养以外。我们也应该在诸佛菩萨面前供养悦耳动听、震撼人心的歌乐。

当然,这类供品有器乐、歌声等多种,尤其是器乐中的敲鼓、吹螺,这些妙音都可以用来供养诸佛菩萨。还有人们吟唱的歌曲,比如现在有些著名歌星所唱的歌,如果自己非常喜欢,也可以供养诸佛菩萨。

通过这样的音乐供养,令所有众生相续中的贪嗔痴烦恼,以及三毒所生的行苦、变苦、苦苦等根本痛苦与分支痛苦全部息灭,希望他们永远沉浸在快乐当中,这种带来快乐的吉祥云长久地留住在他们身边。这种发愿有很大的力量,我们平时如果听到音乐,看书时听到了念佛机声,都可以在心里面观想:以此妙音愿诸佛菩萨生起欢喜心,让所有众生的痛苦息灭。

《百业经》中有一个公案:释迦牟尼佛在山洞里入火瑜伽定时,帝释天带乾闼婆王来到洞口,弹奏妙音供养佛陀,迦叶尊者从禅定中出定,佛陀也出定赞叹这种妙音(佛陀本无出入定的差别,但在众生面前有时会显现打坐、入定出定等形象)。不管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很多高僧大德依靠音乐歌舞来吸引众生的心,吸引过来以后,再对其进行佛教的教育。

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的时候,每年夏天,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都会让大家在草地上唱一些金刚歌、跳一些金刚舞来供养诸佛菩萨。这些金刚歌舞有甚深的密意,就像麦彭仁波切在论典中所说的,即使从表面上看来,也对人们有很大的利益。

比如我们说宣讲佛法,不一定会来很多人,但如果说举行佛教的音乐会、演唱会,这时成千上万的人就会拥集在这里。学院以前开法会的时候,附近的老乡不一定参加,但一说要唱金刚歌、跳金刚舞,就有很多人赶过来,到处打听“你们的金刚歌什么时候唱?我可不可以参加,我也想唱一唱、跳一跳”。

在新加坡,有些佛教团体也经常用这种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所以,摄受众生不一定全要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行为。

有些真正舍弃自己、完全利益他众的大菩萨,他们的行为我们不一定能接受,但不管怎样,他有特别甚深的密意,通过这种方式能使很多众生获得快乐。有些众生的烦恼很深重,平时经常特别痛苦,但他听到一些佛教音乐时,就能从中获得清宁慈悲的感受,马上息灭相续中的烦恼。

所以,对于高僧大德的有些行为,我们凡夫人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妄生邪见。当然,按照小乘别解脱的观点,出家人不能唱歌跳舞,这一点大家也非常清楚,出家人若完全以世间的歌舞来吸引人,这样可能不太好,但有时候通过一些佛教的歌曲、妙音来帮助众生是可以的。

现在香港、台湾好多歌星唱一些观音心咒、阿弥陀佛、大悲咒、心经,不信佛教的人也喜欢在车里放一下这种音乐,如此能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一个善根,我觉得很重要。如果自己的发心特别大,只要对众生有利,在某些行为上也有开许。

海涛法师到日本的时候,有些人叫他去卡拉OK,他说“我是出家人不能去”,那些人说“去去去,没事的”,于是他说“好,但你们最好不要告诉别人”,去了以后,他就给那些人一些很好的念珠、法本,将相当一部分演艺圈的人引入了佛门。所以,利他心特别重的话,在某些情况下,也有一些方便开许。

但如果我们的恶劣习气没有断,自己没有把握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否则,原本你想度化众生,结果反而自陷其中、无力自拔,这样是非常可惜的。此颂主要是讲,观想诸佛菩萨随处都在,然后以自己的发愿力,将这些悦意的歌声献给他们,使所有的众生获得快乐,应该这样发愿。

惟愿珍宝花,如雨续降淋,一切妙法宝,灵塔佛身前。同时还发愿:愿世间上的玛瑙、松石等种种珍宝雨、鲜花雨,恒常降临在三宝所依的法宝、灵塔。

3.宋之韵中提到的所有宋词

《宋之韵》中提到的所有宋词:

李煜:相见欢,浪淘沙令

范仲淹:苏幕遮,渔家傲

柳永: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鹤冲天

苏轼:江城子,定风波,念奴娇,水调歌头,浣溪沙,水龙吟

陆游:钗头凤,诉衷情,卜算子

李清照:声声慢,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

辛弃疾:永遇乐,水龙吟,西江月,破阵子,南乡子,贺新郎,青玉案,丑奴儿

姜夔:扬州慢,鬲梅溪令

《宋之韵》是国内第一部以电视纪录片方式表现宋词和宋代词人的电视作品。她也是三多堂传媒自己投资的中国传统文化“韵”系列的第二部。

《宋之韵》创作历经13年,纵横20余省,行程10万多公里。由国内顶尖纪录片人联袂奉献。她秉承了《唐之韵》的一贯风格,全片以词人和流派为分集,但她没有停留在文字解析的层面上,而是更关注那些作词的人——关注他们的喜乐哀愁、他们的沉浮荣辱、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及他们对时代深沉的温情与眷恋。

4.入行论颂词是以什么方式宣讲的

此论之所以如是受到推崇,当然是因其所述内容,精辟而又系统地阐述了发菩提心、学菩萨行的大乘菩萨必须修学的体系;而且其偈句简明流畅,平淡言词中蕴含着深刻义理,切实地针对了修学者自凡夫进化为菩萨过程中必须疏导排除的心理障碍。

因此,《入菩萨行》自七世纪中叶显化于世间后,迅速传遍了整个印度及克什米尔等地区,弘扬讲习者越来越多,数百年间即有一百多部相关注疏问世。九世纪初,《入菩萨行》传入藏地,历代高僧大德广泛弘扬,至今也留下了二十余部注疏,使其成为西藏地区脍炙人口的一部宝典,也成为了藏传佛教中修行者的必修论典。”

5.求中学所学过的所有宋词题目

《江 城 子》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

《江 城 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 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苏轼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钗头凤 红酥手 》陆游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陆游

6.入行论颂词第七品,我上课需要用,今天忘带书了

《精进品》正在宣讲对治懒惰。

对治懒惰有四种助缘,第二种叫自信力,它又分三种自信——业之自信、力之自信、灭惑之自信。前两种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的是“灭惑之自信”。

所谓灭惑之自信,指在修学大乘佛法的过程中,自信能灭除一切烦恼障和所知障,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不像现在的有些人:“我业力深重,怎么能开智慧呢?怎么能灭除烦恼呢?我已经成了烦恼魔障的仆人,只有规规矩矩地服从。”

这些人一点信心都没有,相续中只有怯懦和畏惧,修行是不能成功的。无论是在家人、出家人,成佛之道在每个人的前面,只要你想获得,就肯定有能力达到。

上师如意宝在《文殊大圆满》中也说,三乘 任何一种果位都能实现,一切掌握在自己手里,人人都有这种缘分和权利。所以,大家应该有一种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绝对有能力。

如果心的力量不足,什么事情都无法成办。有些高僧大德,一个人能做很多很多事情,而有些大德修证和智慧非常不错,却无力成办广大的事业,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发心是否广大。

《中观宝鬘论》中讲了,发大乘菩提心的人,行为应该广大,发心也要广大,凡是利益众生的事情,就要有一种勇气,认为只有自己能做。这样的心态对行为也有很大帮助,毕竟一个人的心理作用,比什么力量都强大。

吾宁被烧杀,甚或断头颅,然终不稍让,屈就烦恼贼。一切时与处,不行无义事。

我们宁可被烈火焚烧或砍断头颅,也绝不向烦恼的敌人屈服。人生存的时间本来就不长,几十年以后,血肉之躯必定会灭亡,既然如此,失去生命也无所谓,但不能被烦恼所控制,在烦恼怨敌面前投降。

作为一个修行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做没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凡夫人一点也不做,恐怕有点困难,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不做既没有意义又非常严重的造恶业行为,一切时处谨慎小心,否则果报苦不堪言。

古往今来,修行人在与烦恼作战的过程中,战胜的事例比比皆是,出家人中有,在家人中也有。一个人能否战胜烦恼,关键要看心入不入于法,如果心入于法,法对心起很大作用,那遇到什么烦恼都有战胜的能力。

昨天我讲的昙翼法师,表面上是一般的故事,但若真正思维其中意义,很多人都会觉得他非常了不起。这个故事我讲给很多藏族喇嘛听,有些持戒清净的人听后,佩服之情难以言表。

所以,当遇到烦恼或者违缘时,一定要用上正知正念的武器。沙弥戒的一本书中,也有公案说,有一位沙弥遇到违缘时,宁可献出生命也不愿毁坏道心和戒律。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有位沙弥去城中化缘,时常去一施主家。一天施主有急事外出,离开前交代女儿供养沙弥。

沙弥一如既往地来到他家后,少女被其庄严的相貌所吸引,生起极大贪心,假借供养将之延请到家,然后提出非分的要求。沙弥本想马上离开,但又怕此女由爱生恨,在外无端造谣,损害出家人的名声,于是告诉她:“你稍微等一下,我先去盥洗室。”

他来到盥洗室后,先默默地祈祷,顶礼佛陀所在的方向,心想:“今天是我业力现前,但宁死我也不违背佛陀教言,被烦恼所战胜。”于是他用刀片割断了自己的喉咙。

少女在里面等了很久,也不见沙弥出来,到盥洗室一看,顿时惊慌失措,贪心当下熄灭。父亲回来后,她将此事告之,父亲非常生气,把她送交国王惩罚。

国王听说沙弥的事迹后,对其行为非常赞叹,用各色鲜花严饰沙弥的遗体,令举国上下前来瞻仰膜拜。藏传佛教中,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有些人被强迫舍弃三宝时,宁愿砍断自己的脖子,也不愿舍弃自己的道心。佛陀在《教王经》中说:“吾为护身,舍财产;为护生命,舍身财;为护正法,可舍弃财产、身体与生命。”

因此,大家务必要有坚定的信念——宁可舍弃财产、身体和生命,也要保护佛法、行持佛法。现在其他宗教徒,为了自己的宗教,有时候也是献出生命。

如果以佛教的智慧来观察,那些自杀性爆炸、跳入火坑,对今生来世有害无利。我们佛教的精神与之不同,发了大乘菩提心后,如果对众生有利,才会牺牲自我。

佛教的舍弃自己、帮助众生,跟无端的宗教狂热有很大差别,佛教并不提倡为了搞一个运动、为了反对一个民族,随便毁坏自己的身心,但是遇到最大的违缘时,宁死也不会舍弃生生世世为自他带来无量安乐的佛法。我们人生的道路也比较漫长,在漫长的日子里,希望大家从内心发下殊胜而坚定的誓言:宁可舍弃身体生命、头目脑髓,永远也不舍弃佛法!若没有这样的决心,外面的形形色色非常复杂,自己遇到种种违缘时,道心很容易受到损害。

原来有个印度佛教徒,外道抓住他之后,逼他舍弃三宝,他回答:“口头上舍弃谁都可以,但我内心根本不会舍弃。”最后他被残忍地杀害了。

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坚强,只有如此,有生之年才绝对不会舍弃三宝,绝对不会舍弃大乘菩提心。采纳吧。

7.请教小学及中学的所有学过的宋词有哪些

江 城 子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江 城 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 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 苏轼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卜算子.咏梅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 陆游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辛弃疾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李清照 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李清照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陆游。

8.雄心壮志的宋词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2、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绝句》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8、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9、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1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龟虽寿》

1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东晋】陶潜 《读山海经》

14、会挽雕弓如满月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苏轼《江城子》

1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7、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8、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杨继盛《言志诗》

1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20、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曹植《白马篇》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杜甫

2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4、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洪亮吉《悯旱》

25、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

26、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戴熙《题画竹》

2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2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30、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石灰吟》

31、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文天祥

3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3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 刘过《书院》

9.求10首宋词,越短越好,要优美点,最好有名点的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代表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摸鱼儿(辛弃疾代表作)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青玉案·元夕(最喜欢的辛词)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浪淘沙》(李后主的)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相见欢》(李后主)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清照词里面最喜欢的)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雨霖铃 (柳永最出名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

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相比柳永前一首,我更喜欢这一首)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