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贺铸 <半死桐> 赏析半死桐 思越人,又名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悼之词,表现作者对亡妻赵氏的深挚追怀。词中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全词触景生情,出语沉痛,情真意切,哀怨凄婉,动人肺腑。 上片起二句用赋,直抒胸臆。“阊门”是苏州城西门。词人回到苏州,一想起和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只觉得一切都不顺心,遂脱口而出道:“重过阊门万事非”。接以“同来何事不同归”一问,问得十分无理,实则文学往往是讲“情”而不讲“理”的,极“无理”之辞,正是极“有情”之语。 以下两句,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拟自己的丧偶。“清霜”二字,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生意索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李商隐《石城》诗:“鸳鸯两白头。”),而词人此时已届五十,也到了满头青丝渐成雪的年龄。这两句形象地刻画出了作者本人的孤独的凄凉。 换头“原上草,露初晞”一句,承上启下,亦比亦兴。本自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比,紧接上片,与“梧桐半死”共同构成“博喻”;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兴,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 “旧栖”句至结尾复用赋体。因言“新垅”,顺势化用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下文即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 这首词,艺术上以情思缠绵,婉转工丽见长。作者善于把一些使人捉摸不到的情感形象化,将情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词中以“梧桐半死”“鸳鸯失伴”等形象化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亡妻之痛,又用草间霜露,比喻人生的短促,这比直陈其事更具艺术效果。末三句“旧栖”“新垅”、“空床”、“听雨”既写眼前凄凉的景状,又抒发了孤寂苦闷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之情。(1分)“原上草,露初晞”,借景抒情,暗示夫人逝世不久,感叹人生短暂,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1分)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来写人。作者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现出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1分) 小题2:比喻。(1分)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叶凋零,一片萧索;(1分)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受了失伴之苦吧!(1分)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格外悲凉。(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抓住词中的“原上草”和“新垅”等意象,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感;其次要抓住卧床遥思亡妻的细节,思妻之情则呼之欲出。 试题分析: 小题2: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先确定词句中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技巧在词中的表现,鉴赏其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7分)半死桐宋【小题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浓厚感情和无限思念之情。 (1分)“原上草,露初晞”,借景抒情,暗示夫人逝世不久,感叹人生短暂,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1分)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来写人。 作者躺在妻子曾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沉痛地表现出了对夫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1分)【小题2】比喻。 (1分)窗前的梧桐在经历了清霜之后已经树叶凋零,一片萧索;(1分)而池中原先那对比翼双飞的白头鸳鸯如今也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只,它肯定也经受了失伴之苦吧!(1分)以“梧桐半死”和“鸳鸯失伴”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格外悲凉。 (1分)试题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抓住词中的“原上草”和“新垅”等意象,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感;其次要抓住卧床遥思亡妻的细节,思妻之情则呼之欲出。 试题分析:【小题2】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先确定词句中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词句分析表达技巧在词中的表现,鉴赏其作用。 4.“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出自历代悼亡诗(词)之最 ——贺铸(宋)鹧鸪天·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白话文翻译: 再经过苏州城西门时~任何事都让人感觉到若有所失~ 你和我一同来到这里~为什么就不和我一同回去呢? 你走了~如同秋霜过后半死的梧桐树那般凄惨零落~ 我也只能像~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那样独自孤飞~ 草原里青草上的露珠已经开始干枯~ 我游走徘徊在我们昔日的住所~和你今日的新坟间难舍难弃~ 这样的深夜~我独自躺在空床上~听雨点敲打南面窗阁 ~又有谁还会再来挑亮如昏暗的烛灯~谁会来为我缝补破旧的衣裳~ 5.宋代著名词人贺铸的简介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 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今河南卫辉)人。 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 17岁时离家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 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 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 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 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 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 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 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 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 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庆湖遗老后集》。 宣和七年(1125)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贺铸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 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 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 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 如名作〔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辞藻工丽,即景抒情,写自己爱情上的失意“断肠”。特别是结尾处接连使用三个巧妙的比喻:烟草、风絮、梅雨,形象新颖鲜明,当时即以“语精意新,用心良苦”(《碧鸡漫志》卷二),“兴中有比,意味更长”(《鹤林玉露》卷七),而脍炙人口,以致有“贺梅子”之称(《竹坡诗话》)。 他如〔踏莎行〕、〔石州慢〕、〔生查子〕等等,都是辞美而情深的婉约佳篇,足见作者是北宋传统词家的庞大阵营之后劲。 贺铸有少数词能越出恋情闺思的范围,而着力抒写个人的身世经历和某些社会现实。 他的性格本近于侠,以雄爽刚烈见称于士大夫之林。由于题材内容有所突破,这类词的风格也大不同于从《花间》到北宋末的柔婉之调,显得豪放劲朗,慷慨悲壮。 最有代表性的是那首抒写自己政治感慨的〔六州歌头〕:“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此外托意吊古的〔水调歌头〕、直抒胸臆的〔诉衷情〕、〔念良游〕等,都可以看出以功业自许的志士牢落无成的悲哀。 这些作品,显然受了苏轼的影响,而隐然下接南宋前期的豪放诸家。再有,他的某些词虽写传统题材,但思想内容却有所突破。 如〔捣练子〕五首,写征妇的相思,这虽是唐人写得烂熟的题材,但他却能别开生面,从挖掘思妇的内心世界入手,如“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思妇为思念久戍不归的丈夫,不能入睡,只好用捣衣来消磨漫漫长夜,愈发显得哀痛入骨,令人同情。这些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兵役之苦,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贺铸词于思想境界有所开拓,风格多样,富于语言美与音律美,无愧为北宋大家。 贺铸诗为词名所掩,其实也有相当成就。 他7岁学诗,至元□三年,三十年间已逾五、六千首。经过不断删汰,自编《庆湖遗老诗集》时只存 9卷。 可见其写作之勤和数量之巨,远过于词。他曾自述学诗于前辈得八句云:“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他的诗歌创作正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因其为人豪爽精悍,故其诗也“灏落轩豁,有风度,有气骨”"(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工致修洁,时有逸气”(《四库全书总目》),格调往往近于苏轼。 只是题材内容不甚宽广,其作品以写个人生活经历为主,以旅途行役、登临游赏为多,较少触及社会矛盾。《黄楼歌》、《游金陵雨花台》、《海陵西楼寓目》等诗奔放杰出,气格悲凉苍劲,而《秦淮夜泊》、《杨柳枝词》等则清新雅丽。 《清堂燕》等作格调又近于小词。 贺铸的诗,据《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记载,有《庆湖遗老前后集》20卷。 但南宋初年仅存《前集》,光宗绍熙三年(1192)胡澄序而刻之以传。 6.贺铸《半死桐》真的给人感觉妻子仿佛是女仆吗不可以用现代人的观点去看古人哦。 贺铸回忆妻子“挑灯夜补衣”不是对说对妻子的使唤支配。我自己理解有三个意思: 一 “挑灯夜补衣”应该是妻子在他回忆中比较有有代表性的画面。表现他妻子的贤惠勤劳。 二 “回忆妻子生前为自己所做过事,除了怀念应该还有一种感谢的心理在吧。 三 “补衣”是生活不宽裕的表现吧。“贫贱夫妻百事哀”,可是贺铸在这里写来并不让人感觉凄寒,而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温馨感觉。对比今日只剩一人形影相吊,更显怀念,也更添伤怀。 所以贺铸这么写并不是说妻子像女仆。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妈妈为我们操心劳累,我们会感激母爱,而不会觉得妈妈像我们的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