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天柱山雪景的诗句

1.【李白写天柱山的诗】

天宝七年(748),48岁的李白离开金陵,溯江而上,在江上,他观赏了天柱山,写下《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天柱山又称皖山、皖公山,为纪念古皖国执政者皖伯大夫治政有方,故名。

汉元封五年(前106)冬,汉武帝南巡亲临,设坛祭岳,封为“南岳”。后隋文帝为拓展南疆诏废,人们仍尊为“古南岳”。

天柱山主峰,海拔1489.8米,绝顶有一石柱,擎天独立,巍峨壮观。

2.安徽天柱山的诗句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天柱山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吟诵安徽的有近二百首,而直接或间接讴歌天柱山的就有十余首。

《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一诗。序云:“白久在庐霍(即天柱山)”,诗曰“……寅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尔能折桂芳,吾亦采兰若;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可以看出,这次李白是携妻挈女,举家慕名前来;在天柱山的烟霞飘渺间,他们惬意之至,物我两忘。

赋《谒庐江主人妇》:“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度宿夜空啼。”

《志公画赞》:“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廖廓无主;锦蒙乌爪,独行绝侣;刀齐尺梁,扇迷陈语;丹青圣客,何往何所。

吟《望夫石》一首:“仿佛古容仪,含烟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天下望夫石不少,而独天柱山望夫石受到诗仙咏赞。以上供参考。

3.描写雪景的诗句 古诗

描写雪景的诗句举例如下: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4、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5、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6、满地霜华浓似雪。(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扩展资料:

描写雪景的成语如下:

1、鹅毛大雪

【解释】: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自】: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译文】:今晚的鹅毛大雪正可爱,引得我这披着大衣的人情绪高亢。

2、白雪皑皑

【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自】: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译文】:冰天雪地大风刮得像是老虎在叫,衣着单薄的人在哭泣着无家可归。

4.李白写天柱山的诗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对天柱山更是情有独钟。在他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中,吟诵安徽的有近二百首,而直接或间接讴歌天柱山的就有十余首。

江上望皖公山》: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一诗。序云:“白久在庐霍(即天柱山)”,诗曰“……寅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尔能折桂芳,吾亦采兰若;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可以看出,这次李白是携妻挈女,举家慕名前来;在天柱山的烟霞飘渺间,他们惬意之至,物我两忘。

赋《谒庐江主人妇》:“孔雀东飞何处栖,庐江小吏仲卿妻;为客裁缝君自见,城乌度宿夜空啼。”

《志公画赞》:“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廖廓无主;锦蒙乌爪,独行绝侣;刀齐尺梁,扇迷陈语;丹青圣客,何往何所。

吟《望夫石》一首:“仿佛古容仪,含烟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天下望夫石不少,而独天柱山望夫石受到诗仙咏赞。

5.天柱山诗词

江上望皖公山--【作者】李白 【朝代】唐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译文: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满山的秀木郁郁葱葱,秀色无边。 清爽无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岭,特别中我心意! 独自一人在沧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兴趣。 但是由于钟爱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径? 皖公山,我已经对你倾心,但是,还不是流我在这里的时候。我们签个约定: 等我丹药炼成,我将在此地归隐,陪你,永远陪你!

2、题天柱峰--【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译文:天上的星斗拱卫着琼宫,山上天君的道观镇守着九州。天柱山高高的主峰擎住了天上的日月,司元洞深深的洞门锁住了千古的风雷。

玉光峰白橘峰竞相争奇,金翠洞佳莲洞互竞幽邃。有时人们访问左慈隐居的地方时,还能看到从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飞来的仙鹤来认它的以前的巢穴。

扩展资料:

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

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坐标东经116°27′,北纬30°43′。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获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等称号,并于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柱山

6.描写雪景的诗句古诗

描写雪景的诗句如下:

一、《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宋·刘著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译文:雪铺天盖地的落满山城,冷得吹羌笛的歌女手指头都发寒,一声呜咽的羌笛声音,使闲楼无人更显悲怆凄凉。江南故乡梅花开了好几度,人在他乡鬓发都已斑白。亮星点点,圆月团团。天上银河倒流的映入杯盘中。我思乡念归写了三千首,寄给你忍着眼泪看吧。

二、《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译文:战场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个人忧愁地吟诗。乱云低低的在黄昏的地方,急下的雪花在风中飘舞回旋。葫芦丢弃了,酒器中没有酒,火炉中的余火,好似照得眼前一片通红。前线战况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无从获悉,忧愁坐着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7.写天柱山风景的几句话

位于安徽省潜山县的天柱山是国家重点4A级风景名胜区,它风景秀美,以奇石、怪柱闻名,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素有“小黄山”的美称。

去年暑假,我有幸和爸爸一起游玩了天柱山。为了享受登山的乐趣,我们没有坐缆车,而是徒步前行,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望着两旁的风景,听着林中鸟儿的欢叫,我们不知不觉就来了天柱山的第三高峰——飞来峰。

传说当年女娲补天时不慎将一块五彩石丢在了天柱山的一座山峰上,飞来峰因此得名。整座山由一块巨石构成,峰顶上的飞来石像一顶皇冠,端端正正地戴在飞来峰顶上。

飞来石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让人看了胆战心惊。许多游客看到飞来石,都会惊讶地张大嘴巴。

离开了飞来峰,我们继续向前,经过一番艰苦的攀登,我们终于来到了天柱山的第一高峰——天柱峰。说它是第一高峰,一点不为过,只见它高耸入云,像一根擎天柱,屹立在云端,既壮观又雄伟。

要想和天柱峰合个影,可不容易,因为它时常云雾缭绕。这不,我们刚想拍个照,天空突然下起了雾,天柱峰没一会儿就躲进了云雾中,若隐若现的天柱峰让我们感觉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正当我为此感到遗憾时,一阵大风吹过,天柱峰再次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我兴奋地大叫着,赶紧把它抓拍了下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

天柱山美得像一幅画,我置身于群山中,心情格外开朗。美丽的天柱山,我还会再来的。

8.描写祁连山雪景的诗句有哪些

《祁连山》

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

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

《祁连山秋韵》

轻霜惊白露,落日半含羞。

马碎溪边月,鞭归草上牛。

松林荫小寺,峡谷汇溪流。

远望秋山外,是处起高楼。

祁连山,是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的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有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是庞大山系,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张掖市境内,又名张掖南山。

它是中国西部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1988年在祁连山北部的中东段设立甘肃省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跨越张掖、武威、金昌三市。甘青两省开展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