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选胡云翼在线阅读

1.关于胡云翼的宋词选

好像是二版!胡云翼(1906——1965)

初版是62年中华书局初版

1.62年中华书局初版

2.82年上海古籍初版社

至于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初版的,和上述2相同

影响:胡云翼先生选注的《宋词选》,重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具有一定的价值。他的注释浅显易懂,,对作家和作品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说明。 胡云翼先生的《宋词选》,**前后大量发行,大学中文系师生几乎人手一册。这木书有着许多优点,如选目颇多名篇,注释、串讲比较浅显通俗,适合于社会上一般读者的需要。

局限性:当然,此书写于**之前,难免受当时文艺界错误的思想倾向的影响,如其中对词的发展中的两种错误看法等

2.肖复兴《清明忆父》阅读答案

.“我”偷拿家里的5元钱去买回了四本书 “我”把书退给了新华书店 父亲给“我”买回了那四本书

14.写出了父亲发现我私自用五元钱去买书后的愤怒之情。

15.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真实地写出“我”对这四本书的喜爱和想得到急切的心理,为下文偷拿家里的钱买书作伏笔。

16.示例:阿姨,你好。你还记得你卖给我的这四本书吗?现在我想请你帮我退了这四本书,因为这是我偷拿家里的钱买的。这钱是我姐姐在京包铁路上工作省吃俭用寄给家里的,我知道错了,我不该拿家里的钱,请你给我改正错误的机会吧,好吗?

17.为了这四本书,“我”偷拿家里的钱,挨过父亲的打,也使得父亲帮“我”买回了这四本书,并教育我不能“私自拿家里的钱”,父亲对“我”的爱和教导,使“我”终生难忘。“我”把书一直带在身边,表明“我”永远不忘父亲的爱和教导。

3.求一份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二单元测试题,带答案,快,急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完成下面1——6题22分1、你熟读了课文吗?根据拼音写词语。

2分(1)梁山雄伟xiǎnjùn(),水泊烟波hàomiǎo(),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 (2)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冰冻的湖面上zhì()下一串雪团般四处bèngjiàn()的清脆笑声。

2、你积累了本单元的成语吗?将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找出来改正在横线上。3分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尤新津津有味心犷神怡鸦鹊无声白驹过隙一视同人谈笑风生罪愧祸首矛塞顿开道听途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找到了下列诗句的出处吗?请你联句。

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2)____________________,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3)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 (韩翃《寒食》)(4梅雪争春未肯降,________________。

(卢梅坡《雪梅》)(5)绿树浓荫夏日长,_______________。(高骈《山亭夏日》)(6)__________,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S226;赤壁怀古》4、你了解下列伟人的少年时代吗?请查一查资料,选一两位作为对象,用一百字左右的篇幅向同学们做个介绍。4分孙中山鲁迅**高尔基爱迪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横线处填入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孕育着生机,只要你肯浇灌。

——,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1)平凡是沙漠(2)平凡是荒原(3)平凡是泥土(4)平凡是细流A(4)(3)(2)(1)B(3)(4)(2)(1)C(1)(2)(3)(4)D(2)(1)(4)(3)6、阅读故事,按要求答题。

4分清朝某次科举考试,一考生在场内抓耳挠腮,半天不能成文,忽灵机一动,写下四句打油诗,想以此打动考官,笔下留情。诗曰:“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整十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到黄泉。”考官见后,提笔在每句之后各加二字,这样,原诗变成:“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苦读寒窗整十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回家一命到黄泉—何必。”这八字之加,既有对考生善意的嘲讽,也有委婉的规劝。

(1)规劝考生的词是:_____;怀疑讽刺的词是:__________;对考生表明自己态度的词是:——。(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幼时记趣》,完成7——13题。

14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项为之强()(2)果如鹤唳云端()(3)徐喷以烟()(4)盖一癞虾蟆()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时有物外之趣(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昂首观之B、使之冲烟而飞鸣C、驱之别院D、心之所向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B、以虫蚁为兽二虫尽为所吞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又留蚊于素帐中D、蹲其身,使与台齐神游其中,怡然自得11、将文中的成语摘录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根据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少读宋词》(肖复兴)完成14——21题。

24分那时,五元钱买三本书,还能剩下钱。那是三十多年前,我上初中二年级,偷了家里的五元钱,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三本书。

回到家里挨了爸爸的一顿打。那大概是我平生第一次挨打,我牢牢地记住了那滋味。

三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书在岁月的迁徙中丢失了,这三本书却一直保存着。 书的封面和里面的书页已经卷角或破损,那是青春和时光留下的纪念。

这三本书中,有一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宋词选》,胡云翼先生选注。因为在买书之前,我刚刚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胡先生在三十年代写过的散文,一看他不仅写散文,还选注宋词,便买下了这本书。

小孩子买书,总是凭兴趣和好奇心的驱使。我很喜欢这本《宋词选》,即使三十多年过去了,以后我还见过宋词的一些其他的选本,我依然认为这个选本最有特点。

那时,我每天晚上读这本书上的一首宋词,然后抄在一张纸条上。

4.初一学生暑假适合阅读什么书籍

一、初高中共读部分:(10种)

①《西游记》(明)吴承恩著

②《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

③《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

④《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著

⑤《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选编

⑥《宋词选》胡云翼选编

⑦《阿Q正传》鲁迅著

⑧《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

⑨《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

⑩《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著

二、初中必读部分:(15种)

初一年级:

①《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著

②《安徒生童话全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③《童年》(俄)高尔基著,刘辽逸译

④《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国)凡尔纳著,范希衡译

⑤《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

初二年级:

①《青春之歌》杨沫著

②《骆驼祥子》老舍著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

④《福尔摩斯探案集》(英国)柯南道尔著,丁钟华等译

⑤《居里夫人传》(法国)埃里.居里著,友明彻译

初三年级:

①《家》巴金著

②《牛虻》(爱尔兰)伏尼契著,李俍民译

③《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④《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英国)兰姆姐弟改写,萧乾译

⑤《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

三、高中必读部分:(15种)

高一年级:

①《矛盾论》、《实践论》**著

②《围城》钱钟书著

③《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国)斯威布著,楚图南译

④《谈美》朱光潜著

⑤《科学发现纵横谈》王锌坤著

高二年级:

①《子夜》茅盾著

②《悲惨世界》(法国)雨果著,李丹、方于译

③《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

④《圣经故事》刘小江编写

⑤《傅雷家书》傅敏编写

高三年级:

①《**宣言》(德国)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②《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③《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著,海观译

④《培根随笔选》(英国)培根著,何新译

⑤《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美国)巴巴.沃得、雷内.杜勃斯

5.浙江自考汉语言文学浙江大学07409宋词研究的大纲要到哪找呢

《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OOO年十月指定用书:《唐宋词通论》,吴熊和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89年版《宋词研究》与《唐诗研究》同是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断代分体专题研究的课程,现被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的选修课之一,于《唐诗研究》之后开设。

宋词与唐诗、元曲并称。它继唐诗之后代表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宋代文学的一个杰出成就。

唐圭璋先生编定的《全宋词》,汇录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作一万九千九百余首(加上订补与孔凡礼《全宋词补遗》所辑,超过两万首)。宋词之盛,于此可见。

千余年来,词与诗并行发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诗体。词学也从宋至清,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自成体系的专门之学。

《宋词研究》以宋词为主要对象,同时也旁及词学研究中的一些有关问题。开设《宋词研究》课,将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文化,介绍本学科的历史状况和目前进展为目的,以便丰富知识,拓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与研究能力。

具体要求是:了解与掌握词的体制以及小令、长调等词调类别;领会词的艺术特质,探讨词与诗在内容风格以及艺术手法上的若干重要差异;了解唐宋词的发展过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成就;阅读与熟悉宋词中的一些名家名作,并善于分析与鉴赏。本课程以吴熊和著《唐宋词通论》为主要教材。

具体作品可阅读有关宋词选集,如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夏承焘、盛韬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可择便任选一种。 第一章 词的起源词在唐五代时称为曲子或曲子词。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它的本义就是配合燕乐乐曲用歌唱的歌词。词是随着隋唐燕乐(宴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

燕乐是唐代各种俗乐的总称,是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域胡乐与中原本土的俗乐融汇而成的一种新乐。它继先秦雅乐、汉魏六朝清乐之后,开辟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

由于燕乐兼容胡汉,在乐津、乐器、乐曲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新变化,风行于唐代宫廷及南北各大都市。公私宴会与娱乐场所,大都有燕乐乐曲的演奏。

唐崔令钦《教坊记》有一张《曲名表》,记载了开元、天宝间唐玄宗建立教坊后所演奏的乐曲,有大曲与杂曲共三百二十四曲。这些教坊曲后来有很多被配上歌词传唱开来。

它们就成了有声有辞、声辞相配的最早一部分词调。唐教坊曲和中晚唐的民间俗曲,都是词调的重要来源。

有乐始有曲,有曲始有词。因此,要谈论词的起源,必须从词与燕乐的关系入手。

不从词乐说起,词的起源以及词的体制、律调、作法等问题,将无从得到确切说明。但是词作为一种音乐文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词的产生不但需要燕乐风和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环境,它同时还关涉到当时的社会风习,人们的社交方式,以歌舞伴酒的歌伎制度,以及文人同乐工歌伎交往中的特殊心态等一系列问题。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

不妨说,词是在综合这些复杂因素在内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应该广泛地从文学的、音乐的、文化的各种角度,观照词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关于词起于何时,从宋代起,就有三种不同说法。一是起于隋唐之际。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张炎《词源序》谓:“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

一是起于盛唐。李清照《词论》:“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

她就以开元、天宝年间李衮“歌擅天下”说起,历数自唐至宋的词坛流变。一是起于中唐。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说:“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

亦有在涯之前者。”这三种说法当然各有所据,然亦不免各有所偏。

根据现有资料,这三种说法其实可以统一起来,它们实际指的是词依燕乐而兴的三个阶段。隋唐之际为燕乐的传入和兴起之始;盛唐曲调繁衍,流变日烦,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乐曲条件;中唐则文人填词的风气渐开,“依曲拍为句”的填词方式至此方始确立。

九世纪初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词,可以作为词体确立的一个标志。其特点是以乐定词,由齐言转向杂言。

此后就在按谱填词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整套词的体制与格律。旧说李白曾作《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首词,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造》卷一推为“百代词曲之祖”。

但之两首词是否李白所作,明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成为词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从现有资料来看,怀疑的理由比较充分,足以论定它们为李白所作的证据则颇感薄弱。

词起于中唐之说,较之认为词起于盛唐,似乎更符合历史事实。思考题1、什么叫燕乐?词的产生与燕乐有什么关系?研究词的起源,为什么必须从词乐入手?2、为什么说词起于中唐,其根据是什么?3、围绕托名李白的《菩萨蛮》、《亿秦娥》两首词,有过哪些争论?4、唐。

6.少读宋词的答案

18.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1)迁徙.( ) (2)脉.络( ) (3)徘.徊( ) (4)惬.意( ) 19. 作者为什么说3本书的书页的卷角和破损是“青春和时光留下的纪念”? 20. 作者认为胡云翼先生的《宋词选》与其他的宋词选本相比,有哪些特点? 21. 作者少年时在上学路上背诵宋词,为什么觉得路“短了许多,也轻快了许多”? 22. 作者少年时认为“柳永的词多少有些啰嗦直白,周邦彦的词又太文绉绉,有些雕琢”,而喜欢辛弃疾的阳刚之气,喜欢秦观的阴柔之美。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23. 你怎样理解作者认为古人对秦观的评价“有些过”? 24. 作者为什么说“那种词句和心境合二为一的情景,大概只有在初中二年级读书时才会拥有”? 25. 作者读罢辛弃疾的《八声甘州》一词的最后一句“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仿佛觉得那寒冷的斜风细雨就扑打在自己的窗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你在读诗词时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26. 作者说“人长大的过程中,得到一些东西也必然要失去一些东西”,作者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27. 苏轼在词中问“天”,问“月”,对月思人,并借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借月光的皎洁明亮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月光”的句子?请至少写出六句,并与同桌交流19. 通过书页的卷角和破损,可以看到作者少年时代对这本书的反复阅读。 20. 前言论述宋词发展的脉络清晰,评价得当;对词家介绍文字不多,却学问精深;有很多史料价值。

21. 沉醉于宋词的优美意境之中。 22. 可以从“读书应有自己的见地”的角度谈。

23.“唯少游一人而已”一句说得绝对化,辞情相称的人,不会只是秦观一人,还有其他的诗人。 24. 少年时代是充满想象、充满梦幻的年代,对于词的理解,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25. 感受到词中的意境,仿佛身处其中。 26. 得到的是,有了世事沧桑,人生阅历,对辛弃疾的心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失去的是,不再有少年时读诗时的那种梦幻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