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荔枝湾的起源和有关的诗文 如果可以外加写相关的历史型图片 拜广州的荔枝湾么? 相传在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至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现在的西村为驻地,他在驻地的附近,沿着溪湾种植荔枝及开辟莲塘,这就是荔枝湾的由来。 唐朝懿宗咸通年间,岭南节度使郑从谠在荔枝洲上构筑荔园,荔枝湾因而出名。 五代南汉后主刘鋹在荔枝湾建造显德园(今昌华苑),方圆20余里,每当荔枝熟时便与群臣游宴,称为“红云宴”。显德园已毁于北宋初期。元朝以昌华苑为御果园,改种柠檬,制成“渴水”,列为著名贡品之一。明朝以后,荔枝湾内庭园结构建筑渐多,并由皇朝禁地转为诗人雅集的胜地。据记载,当时著名的诗社有荔香园、彭园、绮澜堂、小画舫斋等,现今只留下小画舫斋故址。荔枝湾景色迷人,“荔湾渔唱”,成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 荔枝湾在古代其实并不限于今日的泮塘及荔湾湖一带。明代的“荔湾渔唱”,有“千里红云,八桥画舫”之称,可见西关涌外围都可称作荔枝湾,北至驷马涌(又名洗马或司马),南至黄沙。刘王花坞在泮溪(塘),唐荔园在郑公堤江边。《乾隆南海县志》称:“广四十里,袤五十里”。今驷马涌和上西关涌间,仍有“西苑地”及荔枝湾地名,表示唐、宋以来园林区所在。今天荔溪东约、南约、西约、简溪及泮塘五约围绕的这片古荔枝湾地(荔枝湾故道),当地人称为旧荔枝湾。 今天的荔湾涌是专指泮塘口下的上西关涌出珠江水道的一段。 1958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把荔枝湾辟为荔湾湖公园。院内有十多个人工湖,种有荔枝、杨桃、梅、莲等花果。 2.有关广州历史的诗赞小蛮腰 珠江砚池泛清波, 云山扭住当墨磨。 蛮腰玲珑悬妙笔, 青天能写字几何? 赞花城广场 田园何处好风光, 在我广州市中央。 水中倒映楼群立, 丛内轻飘书墨香。 迪斯科舞村边跳, 喷泉溢出歌声扬。 现代桃花源里客, 悠然自得胜天堂。 赞新荔枝湾 重来不识荔枝湾, 风情远胜古西关。 宛如清明上河景, 游人忘却把家还。 赞亚运会开幕式 城为背景江为台, 火树银花漫天开。 乘水渔船身手好, “少林飞天”展奇才。 岭南风情美如画, 亚运情谊联四海。 华夏爆竹冲天去, 熊熊圣火照将来。 赞绿 绿道如茵在眼前, 成荫千里树缠绵。 花草飞鸟喜作伴, 漫步回归大自然。 3.荔枝湾涌作文荔枝湾文化休闲区处在荔湾老西关的核心位置,南汉以来在此设有不少离宫别苑。荔枝湾涌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美景而得名,周边拥有众多古迹名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荔枝湾涌因生活和工业污水汇集变成臭涌,当时政府采取措施将其覆盖,形成荔枝湾路,而周边的古迹名胜则掩没在破旧的民居中。 根据省、市领导同志关于加快推进荔湾特色文化商业街区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荔湾区委、区政府从提升文化引领的战略高度,整合岭南文化元素,坚持将治理荔枝湾涌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修复水生态系统相结合,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与传承岭南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荔枝湾文化休闲区建设。规划建设的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总用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通过对荔湾湖公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和升级改造,恢复荔枝湾历史风貌,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荔枝湾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湾附近成为了广州市近代工业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荔枝湾在后来建立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大污水池,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彻底成为历史。新生: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并在2009年正式实施,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为了迎接亚运,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内,荔枝湾恢复了从往的美丽。 诗句:一湾清水绿 两岸荔枝红。 4.荔湾湖公园历史,简短一些荔湾湖公园是最能体现南国优雅柔美风情,以湖为主的公园。 它位于广州市西关荔枝湾泮塘地区,东至龙津西路,南至西关口,西至黄沙大道,北接中山八路。公园于1958年由群众义务劳动开挖而成,面积约40万平方米,湖面约占2/3。 公园取名于古时西珠江上的一个河湾——荔枝湾,该河湾以广植荔枝而著名,有“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的诗情画意。随着西珠江上源的日益淤浅,荔枝湾便由河湾逐步变为今天的内湖,并由广阔的水域演变为今天断断续续的湖面。 到唐代,荔枝湾已发展成为以荔枝为主的园林——荔园。宋代以来,泮塘以北逐渐干涸,南部沼地另辟为塘,但湖面比今天仍要宽阔得多,接西珠江的水道至明代仍可通舟楫,故明羊城八景中仍有“荔湾渔唱”一景。 清朝以来,这里辟有唐荔园、海山仙馆等岭南园林建筑。 荔湾湖公园以湖泊为主体,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 园内亭、台、榭、廊、轩、阁掩映于碧波绿树之中。树木成荫,杨柳依依,绿草如茵,桥曲栏回,亭台楼榭,贻水石桥,湖渡辉映.好一派南国风光。 荔湾湖公园是一座集游览、文体、娱乐、休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公园。园内设有各种游乐设施、健身场馆、国际标准的游泳池、游艇、宝宝乐园等。 还设有饭店、酒廊、小卖部、烧烤场等服务设施。在小翠湖的浮香坞设有茶艺乐园,游客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坞内展示的名家字画和工艺珍品。 为逐渐恢复昔日荔枝湾的园林景观,荔湾区政府投资数百万元在五秀湖畔复建清代名园海山仙馆,配以两个水亭和楼高两层的展览大厅,展出丛书、丛帖、碑刻等。五秀湖的菱洲岛已遍植荷花,重新种上荔枝树,昔日荔枝湾的风情,将再现于人们的眼前。 1985年评选出荔湾湖八景:花坪舞缘、榕荫歌声、玉湖泛舟、荔拥虹桥、仙祠古渡、春波松影、紫微秀径、沙渚菰蒲,都是游览荔湾湖的好景点。 与荔湾湖公园相伴的是广扑i市三大园林酒家之一的泮溪酒家,这是中外宾客品尝广州美食的好地方。 荔湾湖公园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玉翠湖,内设有各种游乐、健身器械及设备。园内有国际标准游池的康乐中心,占地1755平方米,是人们盛夏消暑之地。 位于小翠湖的浮香坞,现为名贵花卉、鸟、鱼、虫及名家字画、民间艺术珍品展览欣赏区。如意湖拾荫洲设有雾插室、组培室,是名贵稀有品种的花卉苗木培育欣赏区。 位于五秀湖的全市最长的贴水长廊,由桥、亭、廊、轩组成,全长192.8米,亭壁辉映,景色宜人。 1985年经群众推荐及专家审定,评出荔湾湖公园八景:花坪舞绿、榕荫歌声、玉湖泛舟、荔拥虹桥、仙祠古渡、春波松映、紫薇秀径、沙渚菰蒲。 5.荔枝湾作文2011年,这个令人难忘的年份。 在大年初二的早上,我们一家三口来到荔枝湾。只见沿街的树上挂满一串串灯笼,一座拱桥就像一道彩虹横跨在河涌上,桥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桥下则溪水潺潺,一条条古船穿梭在河中,船上还不时传来游客的赞叹声。 这时,一阵阵锣鼓声震耳欲聋,我循声望去,只见荔枝湾涌边人山人海,一群舞狮正在表演,好不热闹!看着荔枝湾一日千里的变化,我真是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荔枝湾又叫荔枝湾涌,荔枝湾涌严格来说不是一条孤立的河流,而是原广州城西,现今的荔枝湾、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的水系的总称。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为驻地,且开始经营这一名胜。 其后经过千百年来人工与天工的巧妙结合,成为广州着名的消夏游乐地。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着广州城区的扩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加,荔枝湾河溪两面成为菜农、贫民聚居之地,居民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树,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湾附近成为了广州市近代工业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质持续恶化,再也难以适应荔枝树的生长。 1958年。建立了荔湾湖公园,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桥,南至多宝桥,但水系的各条支流被填平变成街道;随着周围的工厂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湾水系已经沦为大污水池,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随着泮溪酒家至逢源桥的最后一段水道被覆盖,荔湾涌的名称彻底成为历史。 1999年,荔湾区政协提出了关于“复建荔枝湾故道”的提案,并在2009年正式实施,1992年填埋的最后一段河道重见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湾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经的荔枝湾涌迎来新生。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荔枝湾涌变得格外耀眼。湖边的摄影师争着留下这美好的一刻,也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我走在湖边的小路上,一阵阵浓浓的花香扑鼻而来,我顿时感到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我在这一天看到了荔枝湾涌悠久的古典文化,实在让我流连往返。复建荔枝湾涌是打造广州岭南特色最给力的一步,我相信,未来的广州将会变得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6.“我爱荔湾”的诗歌★赞颂祖国的诗歌一★: 习习的秋风啊!吹着,吹着! 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请将我的字吹成一簇鲜花, 金底黄,玉底白,春酿底绿,秋山底紫, ……然后又统统吹散, 吹得落英缤纷,弥漫了高天,铺遍了大地! ★赞颂祖国的诗歌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7.写 荔 枝 湾 的 作 文广州的荔枝湾,流淌于龙津西路、逢源路和多宝路,它是西关历史的见证,是“羊城新八景”之一,也是老广州水上生活的真实写照。 来到荔枝湾,最耀眼的当数它的水了。我曾经玩赏过乌镇的小河,曾经观赏过美丽的东濠涌,却从来没见过荔枝湾这样的水。 荔枝湾的水真美啊,犹如一条长长的绿丝带,缓缓地飘向远方;荔枝湾的水真清啊,小桥、石栏、长廊,柳树、古榕倒映水中,还能看见水底的小草、沙石;荔枝湾的水真绿啊,微波漾起的绿波鱼鳞般发光,让人惊叹。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水面上,使荔枝湾焕发出不同程度的色彩:深绿;浅绿;翠绿;墨绿;碧绿……各种不同程度的绿色在水中交错着,争先恐后,你拥我挤。 坐上小舫船,小舫船激起的微波打破了水原先的宁静——船开了,你仿佛就坐在水上,感觉到水的清凉;感觉到老广州的和谐,古色古香;还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时,只要一抬头,便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 古老的木门,青色的砖墙,墨绿色的瓦片,这就组成了西关大屋——充满了广州特色的民居。荔枝湾,正是集岭南水乡文化和古朴特色于一体。 美丽的荔枝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色古香,一个老广州的生活场面。真不愧“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