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清静内心的诗句

1.【内心宁静的诗句】

王维的诗可以读一下,他把“见性”观念有机的融入诗的情境之中,表现物我一如的境界.《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森林, 复照青苔上. 没有人迹,没有人语声,没有日光,只有反照的光彩,从而表现了日暮山林的一片空寂.这首诗写得是空旷、暗淡的景物.却给人“淡而愈浓、近而愈远”的印象,就是因为其中表现的心境值得品味.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动写静,所有的意象都表现“空山”是如何的超离尘嚣.所以一幅清新生动的山中晚景,反照出一个“空”字.《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显然不是空无所有的山,而是心灵的感受.这种感受显示出内心的空寂清静. 《辋川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这里,动乃静,静乃动;实却虚,色即空.本体是超越他们的,他们合为一体.这便是在“动”中得到“静”,在实景中得到虚景,在纷繁现象中获得本体,在瞬间的直感中得到永恒.花开花落,鸟鸣春涧,然而就在这对自然的片刻顿悟中,你却感到了不朽的存在.。

2.关于“喜欢心灵高雅安静”的诗句有哪些

1、上堂开示颂

唐代:黄蘖禅师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摆脱尘劳事不寻常,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2、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梅花

宋代: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4、题菊花

唐代: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译文: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5、咏菊

唐代: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译文: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3.有谁知道关于安静,心静的古诗词名句

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注解】: 1、贝叶书: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也称贝叶经。 2、冥:暗合; 3、缮:修持。 4、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 5、澹然:宁静状。

【韵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 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 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 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 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 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 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 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诗的内容是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前半部写他到 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 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然 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

4.关于保持内心宁静 远离喧嚣的古诗 愈多愈好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其五)》

三、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纳兰性德《渔父》

四、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五、竹直心虚乃吾友,水淡性泊是我师!

--《晏子春秋》

六、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七、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幽窗小记》

八、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5.有哪些关于“安静”或者“心静”的古诗词名句

1、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船夜援琴》

翻译:心中平静琴声自然淡雅,我们听起来就不分古代现代了。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翻译:不追求名利,不为名利困惑才能明确自我的志向,不能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翻译: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4、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李白《赠汉阳辅录事其一》

翻译: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明月就很会亮;人的心态平和淡定的时候,海鸥也会感知的。

5、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贾岛《寄白阁默公》

翻译:在石屋里边带着,人的心很容易安静,结冰的水潭里边,月亮的倒影都残缺了。

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

翻译:我把房子建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却一点也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

7、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柳宗元《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

翻译: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9、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6.形容“心静如水”的诗句有哪些

1、《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2、《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唐代: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译文: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3、《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5、《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魏晋: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译文:夜中不能寐,夜里睡不着觉。 起坐弹鸣琴。起床坐着弹琴。 薄帷鉴明月,月光照在薄帷上。 清风吹我襟。清风吹着我的衣襟。 孤鸿号外野,孤鸿(天鹅)在野外哀号。 翔鸟鸣北林。飞翔盘旋着的鸟在北林鸣叫。 徘徊将何见?这时徘徊会看到些什么呢?忧思独伤心。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