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发白帝城》中描写“白帝城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哪一句《早发白帝城》中描写“白帝城美丽景色”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原文: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创作背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在李白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撼唐帝国的“安史之乱”。 在这次战乱中,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后来唐玄宗便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 不久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东下,想和唐肃宗争夺帝位。当时李白在庐山隐居避乱,对内情并不明白,出于报国的热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 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李白也受到了牵连,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 在途中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诗人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 当我们弄明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 在诗里前两句写白帝城出发时美丽的景色和行船的快速。快情快语感情充沛。 这种朝发夕至的描写显示了长江一泻千里的气势,也流露出了诗人急切盼归的心情。后两句去写行船中的见闻。 这里诗人并不去写看到的两岸青山,而是通过写耳朵听到猿猴的啼叫来展示船行之迅速。本来猿声悲哀婉转,让人有凄凉的感觉,但此刻诗人并没有把猿的啼叫放在心上,反而借它来映衬出这时船已如离弦之箭,在此起彼伏的叫声中,小船已掠过了崇山峻岭。 同时通过小船顺流直下穿越千山万岭奔向江陵的描写,也蕴含了诗人摆脱政治劫难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心情。 诗句轻松明快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真如清水芙蓉,舒卷自如地展示了诗人舒畅欢快的心情。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禄山。 不久李亨即位史称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 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以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 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这首诗就是乾元二年(759年)春天他到达江陵时所作。 诗的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说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白帝城在地势高峻的山上,从江上回望白帝城犹如在彩云之间。千里是举整数而言(据《水经注》自白帝城到达江陵期间”千二百里“)。 这段路程的下水船速度很快,所以能“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李白诗中也是采用了这意思来竭力描写船行快速的情况。 第三、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是说只听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就在这啼过不停的猿声中,轻快的船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猿声指山峡猿啼的声音,古人说这种声音很“凄异”,大概也就是很特殊很感人的意思吧。李白的船行经三峡一带因为太快了,他几乎没有来得及领略这一带的景色。 从他的心情来说他急于返回江陵和家人团聚,因而也无心欣赏风景耳边只听得一声声猿啼船就顺流而下到达江陵了。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 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早年出蜀时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李白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所作等等。我们采取的是他流放遇赦回江陵时所作的说法,因为这和李白遭遇较为相合,而且从“一日还”来看分明是说回到了江陵。 其他诸说各有考证不作详述。参考资料360百科:。 2.描写美丽景色的诗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3.描写美丽景色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到尽头天作岸,山到绝顶我为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断山时结雾。 平海若无流。 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 海浩淼兮汩洪溶,流蕴蕴兮涛汹汹. 大哉沧海何茫茫!天地百宝皆中藏:牙须甲角争光鋩,腥风怪雨洒幽荒。 珊瑚玲珑吞舟涌海底,高浪驾蓬莱。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云起垂天翼,海动连山波. 江分九百水,海时一方天. 潮来海若一长呼,潮去萧条一吸余.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山登绝顶我为峰,海到无崖天做岸.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以过万重山。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巧缀装,珠宫贝阙烂煌煌。 泥居壳屋细莫详,红螺行沙夜生光。 君看巨浸朝百川,此岂有意潢潦前。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 志南《绝句》 4、风急天高猿啸哀——唐 杜甫《登高》 5、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花 1.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杜甫) 14.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15.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 16.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唐)李峤(qiáo) 17.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18.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19.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20.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 21.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高鼎:) 22.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4.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 26.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7.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佚名) 28.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29.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30.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 31.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32.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33.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4.早发白帝城 这首诗写了哪些景色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猿啼声不止一处,“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笔姿的骏利。” 清代乾隆御定《唐宋诗醇》卷七,从此海阔天空的轻松与喜悦的心情:“惊风雨而泣鬼神矣。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此是神来之调,诗人溯流而上时,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 有学者认为,“两岸猿声啼不住”是隐喻李亨兄弟相残,殊觉自在中流。”丁龙友评价,才一一有着落。 “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 首句“彩云间”三字,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山影也不止一处:“顺风扬帆,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以体现诗人遇赦之后 全四句全在一个“流”字,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 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 这首诗的名句是“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 直说船快。“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能使通首精神飞越。” (《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因物兴感,精妙无伦,如杨慎《升庵诗话》。” 应时《李诗纬》卷四:“等闲道出,却使人揣摩不及。”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被人们视若珍品,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布景着色之,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 吴昌琪《删订唐诗解》卷一三:“插猿声一句,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这最后两句,回味悠长。 前人对这首诗好评如潮,瞬息千里,但道得眼前景色,便疑笔墨间亦有神助。三四设色托起,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 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 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 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 一个“还”字、顺流直下的船上,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