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中描写贾家府的句子冷子兴以演说形式介绍贾府(虚写),林黛玉和刘姥姥进贾府见证了贾府的人情冷暖、兴盛衰败(实写);冷子兴是官场的视角,林黛玉是知识女性的视角,刘姥姥是乡野村妇的视角.以冷子兴介绍为例:在红楼梦的第二回,这一回的回目是: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其中有这么一段: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 雨村笑道:“弟族中无人在都,何谈及此?"子兴笑道:“你们同姓,岂非同宗一族?"雨村问是谁家.子兴道:“荣国府贾府中,可也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么?"雨村笑道:“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但他那等荣耀,我们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发生疏难认了。”子兴叹道:“老先生休如此说.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雨村道:“当日宁荣两宅的人口也极多,如何就萧疏了?"冷子兴道:“正是,说来也话长。”雨村道:“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街东是宁国府,街西是荣国府,二宅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大门前虽冷落无人,隔着围墙一望,里面厅殿楼阁,也还都峥嵘轩峻,就是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也还都有蓊蔚洇润之气,那里象个衰败之家?"冷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雨村听说,也纳罕道:“这样诗礼之家,岂有不善教育之理?别门不知,只说这宁,荣二宅,是最教子有方的。” 子兴叹道:“正说的是这两门呢.待我告诉你:当日宁国公与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宁公死后,贾代化袭了官,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名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余者一概不在心上.幸而早年留下一子,名唤贾珍,因他父亲一心想作神仙,把官倒让他袭了.他父亲又不肯回原籍来,只在都中城外和道士们胡羼.这位珍爷倒生了一个儿子,今年才十六岁,名叫贾蓉.如今敬老爹一概不管.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再说荣府你听,方才所说异事,就出在这里.自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了官,娶的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为妻,生了两个儿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长子贾赦袭着官,次子贾政,自幼酷喜捕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这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无疑了!"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滢魔**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再接下来隔了一段文字还有:子兴道:“便是贾府中,现有的三个也不错.政老爹的长女,名元春,现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二小姐乃赦老爹之妾所出,名迎春,三小姐乃政老爹之庶出,名探春,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名唤惜春.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雨村道:“更妙在甄家的风俗,女儿之名,亦皆从男子之名命字,不似别家另外用这些`春'`红'`香'`玉'等艳字的.何得贾府亦乐此俗套?"子兴道:“不然.只因现今大小姐是正月初一日所生,故名元春,余者方从了`春'字.上一辈的,却也是从兄弟而来的.现有对证:目今你贵东家林公之夫人,即荣府中赦,政二公之胞妹,在家时名唤贾敏.不信时,你回去细访可知。”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 2.求红楼梦中咏白海棠的诗句咏白海棠·贾探春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咏白海棠·贾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庚辰双行夹批:这句直是自己一生心事。】 宿雨还添泪一痕。【庚辰双行夹批:妙在终不忘黛玉。】 独倚画栏如有意,【庚辰双行夹批:宝玉再细心作,只怕还有好的。只是一心挂着黛玉,故手妥不警也。】 清砧怨笛送黄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庚辰双行夹批: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别致。】 碾冰为土玉为盆。【庚辰双行夹批:妙极!料定他自与别人不同。】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庚辰双行夹批:虚敲旁比,真逸才也。 且不脱落自己。】 咏白海棠·史湘云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庚辰双行夹批:落想便新奇,不落彼四套。】 种得蓝田玉一盆。【庚辰双行夹批:好!"盆"字押得更稳,不落彼四套。】 自是霜娥偏爱冷,【庚辰双行夹批:又不脱自己将来形景。】非关倩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压倒群芳在此一句。】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岂令寂寞度朝昏。【庚辰双行夹批:真好!】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庚辰双行夹批:更好!】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庚辰双行夹批:二首真可压卷。 诗是好诗,文是奇奇怪怪之文,总令人想不到忽有二首来压卷。】。 3.红楼梦中形容贾家富有的句子贾雨村初到金陵上任,就碰到了一件案子,判案中门子(原葫芦庙和尚)出具了当地一份护官符,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前四句是: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第一句就是写贾府。 4.求关于《红楼梦》中傅秋芳这一形象的意义曹公爱用谐音.也许可以从姓名入手,看出些来端倪来. 傅秋芳其兄,傅试,音谐趋炎附势的“附势",安心仗着妹子,要与豪门贵族结亲,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 目今傅秋芳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 “秋芳”二字,大有讲究,“芳”字一般指花草,而花草盛于春,所以古语中也以“芳”指春天,至于秋天,则是花草的灾难季节. 傅秋芳青春已过.这是悲剧了. “傅秋芳为宝钗虚影”,是与宝钗相映的.是侧面表薛家母女. 薛姨妈处心积虑,与傅试心迹相近。 鸳鸯说的“家里有了一个女孩儿,长的好些儿,就献宝的似的,常在老太太跟前夸他们姑娘怎么长的好,心地儿怎么好,‘礼貌上又好,说话儿又简绝,做活计儿手又巧,会写会算,尊长上头最孝敬的,就是待下人也是极和平的。’来了就编这么一大套,常说给老太太听”,太平先人批曰“明说薛姨”,我看这也有些像。 只不过薛姨妈最终攀亲成功,有个金玉良缘 也许预示傅试最终也得嫁出妹子,有个得意妹夫. 下面的是复制黏贴的:《红楼梦》中有一部假语存真事隐的明史公案,这家一直觊觎宝玉的的傅家,与这一公案也有脱不了的关系。封建社会男女婚姻,一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对儿女婚姻决定权最大的是父亲,探春远嫁,贾政一人做主,不用请示贾母。何以傅家欲将女儿嫁给宝玉,专走贾母的门子?岂非以贾母是史太君之故 ~ 傅家婆子在史太君前夸奖傅秋芳,有如六项“修能”:“礼貌上又好,说话儿又简绝,做活计儿手又巧,会写会算,尊长上头最孝敬的,就是待下人也是极和平的。” 这些优点中,有些并不是封建社会“妇德”所要求的。特别是说话儿简绝,会写会算,作今天的公关女秘书也可以。 其实傅家婆子正是向史太君荐傅秋芳的史才。“简绝”者,文简事赅,论断得当也;史官熟悉历法,推日月之行度,《周髀算经》远远不够用,所以要“会写会算”。 写文章剪裁布置,比之锦绣,自可拟女红。“傅试”二字,还令人联想起康熙十八年的博学鸿词科考试(“傅”与“博”二字形近)。 博学鸿词考试是满清政府笼络汉族上层,缓和民族矛盾的举措,同时也为修纂《明史》,收拢了人才。中国历史上历代科举得人才之盛,未有超过此科者。 当然,也有无耻钻营,谋求荐举者。况周颐《眉庐丛话》载当时有人作《告求举博学鸿儒》二诗 :“博学鸿儒本是名,寄声词客莫营营。 比周休得尤台省,门第还须怨父兄。”“补牍因何也动心,纷纷求荐竟如林。 总然博得虚名色,袖里应持廿四金。” 傅试、傅秋芳行径,与此有似。 有些本来有民族情感和思明意识,甚至参加过抗清活动,年纪也老大不小的文人(如被蔡元培编排为林黛玉的朱彝尊),参加博学鸿儒考试,也未必为名为利,不过想藉此表达故国之悲,但既入彀中,便身不由己。他们写的明史稿,先后被王鸿绪、张廷玉乃至和珅刘墉等掉包涂改,终于成为一部假语存而真事隐的秽史。 . “傅秋芳”三字,可以会意为“传春秋”,即写史。历代修史,皆祖法《春秋》,《春秋》“麟编”也便成了史书的代名词之一。 虽然后世史书多如薛宝钗所云:“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含糊八九件,模糊四五分,芜杂不堪。傅秋芳这个名字,也许隐指清朝定鼎后第一部明代全史《明书》(也是明史馆诸公《明史稿》、《明史》之外唯一的体例完备的明代通史)的编写者傅维麟(一作鳞)。 据《碑传集》卷九《傅维麟传》,维麟原名维桢,字掌雷,号歉斋,直隶正定府灵寿县(今河北灵寿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卒于清康熙六年(1667)。 明崇祯壬午(1642年)科举人,清顺治丙戌(1646年)进士。寻选入翰林,授编修,分修《明史》。 他历任东昌兵备道,少廷尉,太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通政使,户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官至工部尚书.傅为官有德政,任东昌兵备道时,驻扎临清,临清地当水陆要冲,供应频繁,百姓不胜负担,他每“设法供应,不令民间输半菽,齐民感之”。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山左大饥,(傅)施粥设赈,安集流亡,赖以活者数万人”。 当时“屯田为民累”,傅作《屯田苦民书》,御史悉以入告,后尽除之。为官之余,他广泛收求明代遗书,家乘,文集,碑刻共300多种9000余卷,经过爬梳整理,考订异同,著成《明书》171卷。 明书》卷一七〇、一七一仿司马迁《太史公自序》、班固《叙传》,作《叙传》二卷,对自己的家世、撰写《明书》的经过、各类目设置的理由进行了详细说明。自称“从少时以直道自任,年三十余不得志”;“行年三十,未获功名;遭遇清朝,滥竽史馆”。 作者对明季以来史书纂述“龃龉违错,千状百端”,进行了一番批评,然后自我标榜曰:“鳞则考证典章,恪宗文献。征是非之互异,却忌讳之顾虑。 前人多予,则存以嘉荣;故策皆疵,则张以斧钺。即其平生良显,一事之误,则善为原心;果其素习阴谲,一言之出,则酌为诛意。 名为当代讳,不敢指斥者,则直书其非;律为祖父隐,不欲明言者,则竟摘其实。至于论赞,间采旧文,或异昔称,不嫌专擅;进退录弃,颇极苦心。” 这可能就是《红楼梦》傅家嬷嬷对史太君所夸的“说。 5.红楼梦中描写金钏的诗句 各位大神求帮忙金钏所行虽有欠妥之处,然自始至终给人以不谙世事,天真烂漫的印象。投井自杀的结局也就更点明其人刚烈、其质清洁。[1] (精锐五角场) 金钏之名正与宝钗相对,小红之名正与黛玉相对。何也?由小说交代可知,金钏本姓白,即“白金钏”,正可与“薛宝钗”三字相对。小红本名红玉,乃林之孝之女,即“林红玉”,正可与“林黛玉”三字相对。“白”,“雪”之色也,“金”与“宝”均示其贵。“林”与“林”同姓,“玉”与“玉”重名。“钗”为头簪,“钏”为手镯,都是女子首饰之物。点唇用“红”,画眉用“黛”,皆系妇人化妆用品。这样的对映关系,不可谓不巧妙啊![1] 在小说中,袭人、晴雯、金钏、小红,俱为钗、黛的影子人物。袭人、晴雯,作为钗、黛的一对“外影”,对映了她们各自性格的“正面”;而金钏、小红,作为钗、黛的一对“内影”,则照出了她们性格中的“另外一面”。作者此种设计,亦是《红楼梦》之“风月宝鉴”性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一种直观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