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拉伯诗歌与中国诗歌的对比文学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最具特色,也是阿拉伯人自己最引以自豪的领域之一。 早期阿拉伯文学题材多为谚语、诗歌、故事,语言简洁明快、犀利、朴实,体现了阿拉伯人狂放而直爽的性格。伊斯兰以前的诗歌,以若干《悬诗》(Al-Mu`allaqat)为最杰出的代表。 帝国强盛的时代,阿拉伯文学由于吸收了帝国内被征服民族,及帝国周边民族文学的养分,而获得进一步发展。阿拉伯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文字优美,音韵或铿锵激昂,或婉转柔美。 历代诗坛,耆宿辈出。韵文、散文在阿拔斯帝国时代获得长足发展。 《天方夜谭》(或译《一千零一夜》)在数百年时间中被不断完善。它汲取了印度、希伯来、波斯、埃及、中国和阿拉伯民间文学的精粹,使其成为阿拉伯乃至世界文学中的明珠。 2.阿拉伯文学的总体评价纵观阿拉伯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阿拉伯各国人民过去和现在,都有许多共同点。他们的祖先创造了高度发展的阿拉伯文化,各个时期的阿拉伯人,都为维护、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尽管他们使用着不同的方言,却都保持长期发展起来的统一的文学语言,不过,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具体的历史条件,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处于领导地位的埃及,在发展新文艺运动中是领先的。紧接着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整体的黎巴嫩和叙利亚加入了新文艺运动。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伊拉克也作为一个新成员出现。至于马格里布(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阿拉伯半岛,除个别作家、诗人外,一般说来,新文学的发展是比较晚的。 3.阿拉伯人为什么重视诗歌不重视一千零一夜诗歌是阿拉伯人的文献和史册,是古代阿拉伯人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各个时代都涌现出了杰出的诗人,他们在社会上拥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发挥中重要的作用。通过诗歌这种文学形式,阿拉伯古代各个时期的诗人们表现出了阿拉伯民族精神的魅力。而我们则通过这些诗歌本文了解了阿拉伯人的历史和社会现实。黑格尔在其《美学》中对阿拉伯古代诗歌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是,诗人毕竟是少数人,诗歌在文化并不高度普及的古阿拉伯,也终究只能是少数人的文学。 《一千零一夜》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波斯、埃及和伊拉克的民间传说,但阿拉伯人民经过吸收、溶化、改造和再创作,使它们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社会的生活。这些故事多是赞美和歌颂人民的善良和智慧,抨击和揭露坏人的邪恶和罪行。故事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童话、爱情故事、航海冒险故事以及宫廷趣闻等。其中包括许多我们今天脍炙人口的故事它还激发了东西方无数诗人、学者、画家和音乐家的灵感。甚至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普希金的童话故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有关内容的影响,中国少数民族哈萨克故事中,有些是与它雷同的。一部故事辑能拥有如此巨大儿深远的影响力,其艺术生命可见一斑。这种艺术生命力是来自于人民的。故事的创作者是人民,流传者是人民,讲述的更是人民生活。所以,阿拉伯民众当然更加重视自己的人民文学了。 4.阿拉伯文学有怎样的成就阿拉伯人运用阿拉伯文字创造出了丰富 多彩的阿拉伯文学。 阿拉伯人爱好诗歌,许多 所谓的行吟诗人,虽然没有接受系统的学习, 却能出口成章。在阿拉伯文学中,民间故事占 有重要地位,最著名的要数《安塔拉传奇》。 它主要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形成之前的阿拉伯 人的社会生活。 此外,有些韵文故事配以音乐 曲调,每章只讲一个故事。 而最能体现阿拉伯 文学成就的就是名著《一千零一夜》,中文译 作《天方夜谭》。它以一部古老的波斯故事 集为蓝本,吸取了印度、希腊、埃及等国的 民间故事、童话、寓言、逸闻趣事,经过几 百年的修改补充,于16世纪最终定型。 《一千 零一夜》中的故事,富于想象力,情节生动, 因而被译成各种文字,流传甚广。世界各地 的许多艺术家在绘画、音乐和文学作品方面, 也从《一千零一夜》中寻找灵感、获取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文学在取材、写作 手法和表现风格上,都曾借鉴过阿拉伯文学。 比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 和塞万提斯的《堂吉珂德》等。 5.纪伯伦在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地位和贡献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被喻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纪伯伦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作为哲理诗人和杰出的画家,他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并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同时,以他为中坚和代表形成的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侨民文学”)曾经全球闻名。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折断的翅膀》写东方妇女的悲惨命运和她们与命运的苦斗,谴责贪婪、欺诈和屈从,歌颂自尊、意志和力量。他的小说以主人公充满哲学意味的独白、对话和叙述,特别是被压迫被损害者充满激情的倾诉取胜。他用阿拉伯文发表的作品还有散文《音乐短章》(1905),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雨》(1920),诗集《行列圣歌》(1918),以及《珍闻与趣谈》(1923)、《与灵魂私语》(1927)等。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先知》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理智与热情、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东方色彩。纪伯伦并自绘充满浪漫情调和深刻寓意的插图。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做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6.中古阿拉伯文学分为哪几个时期中古阿拉伯文学,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贾希利叶时期即伊斯兰教诞生前时期(475~622年),伊斯兰初期和伍麦叶王朝时期(622~750年),阿巴斯王朝时期(750~1258年)。 贾希利叶时期贾希利叶时期的文学作品大致产生在5世纪末,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历史最悠久的阿拉伯文学作品。这一时期,阿拉伯半岛的语言文字逐渐走向统一,因此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基本上是用与后出的《古兰经》语言相仿的标准阿拉伯语所创作的。 但这些文学作品的原始形态,基本上都是没有书面记载的民间口头文学,它们的问世和流传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的。虽然那时的阿拉伯文字已基本定型,但仍不够完备,要掌握和书写还有一定难度,再加之阿拉伯半岛的书写工具十分稀少,因此当时大部分部落民绝大多数是文盲,能读会写的人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与世界其他民族大致相同,以诗歌为主。阿拉伯贾希利叶时期,凡有名的诗人都拥有自己的“拉维”——诗歌传述者,他的任务就是背诵诗人的作品,而后在群众中朗诵传播。 如此一来,那些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上乘之作,通过口传耳闻也能世代传承。这种状况到8世纪才有所改变,这些作品开始被文人们搜集、整理、订正、誊抄,然后以书面语言形式在各地传诵。 因此可以说,贾希利叶时期能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其数量极少,都是一些经过长期考验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贾希利叶时期流传下来的最著名的阿拉伯文学作品要属《悬诗》,“悬诗”的阿拉伯语音译为“穆阿莱葛特”,意即“被悬挂的(诗)”。 《悬诗》创作于约6世纪,都是一些长篇抒情诗。在贾希利叶时期,麦加周围的各部落每年都要聚集在麦加附近的欧卡兹举行盛大集市。 诗人们在集市上争妍斗艳,竞相赛诗,高声朗诵自己的诗作,藉此夸赞本部落的荣耀和显示自己的才华。凡是公认的赛诗佳作用金水誊写在细麻布上并被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外墙上供人鉴赏。 这就是有关“悬诗”由来的通说。至8世纪,流传下来的悬诗才被搜集、考订、辑录,共有7篇。 毫无疑问《悬诗》的作品都是由贾希利叶的著名诗人所作。其中最负盛名的两位诗人,是被喻为诗哲的乌姆鲁勒·盖斯(500~540年)和骑士诗人安塔拉·本·舍达德(525~615年)。 《悬诗》问世标志了阿拉伯古典诗歌走向成熟和日臻完美。悬诗一般格律工整,音韵严密。 悬诗有其自身的艺术风格,引诗抒怀,情景交融,比喻生动,层次分明是它最明显的特色。纵观贾希利叶时期创作的悬诗,其结构一般大致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起兴。 其内容大多是凭吊情人遗址,追忆昔日男欢女悦的恋情;第二部分是描述。主要是对如旅游、征尘、骏马、骆驼、沙滩荒漠、乌云闪电、暴风骤雨等的刻画与描述;第三部分是正题和高潮,是诗人创作动机的真实反映。 其内容大多是对自己及本部落的夸赞和褒扬或对敌手的贬谪和嘲讽等。由于《悬诗》生动表现了古代阿拉伯游牧部落的生活场景,因此,它不仅是阿拉伯古典文学的珍品而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也是伊斯兰教产生前阿拉伯民族生活状况,思想感情、社会结构、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真实写照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以诗歌为代表的阿拉伯贾希利叶时期的文学作品,生动反映了以原始公社制为基础、家族血缘关系为维系的阿拉伯氏族社会生活的历史画面。贾希利叶时代古典诗歌的发展势头在伊斯兰初期受到了抑制,诗人的地位受到了挑战,从而使阿拉伯的文学走向了另一个历史阶段。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处于部落贵族阶层的诗人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伊斯兰教的兴起起初持反对立场,并且不时对伊斯兰教及其先知和穆斯林进行诋毁和攻击。以先知为首的穆斯林为了维护伊斯兰教和先知的尊严而对诗人们的行径发起有力的反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且,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归根结底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改变带动了文学领域的改变,因为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伊斯兰初期和伍麦叶王朝时期伊斯兰初期,穆斯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反对诗人的症结,主要是由于诗人们的宗教立场和政治态度与之有冲突或分歧。 因此,一旦诗人们改变了立场和态度并纷纷皈依伊斯兰教后,穆斯林对诗人的态度也随之改变,而且给予了他们极大的荣誉,随之带来的是另一个新的文学时期。出现于伊斯兰初期的宗教性诗歌,因伊斯兰革命的发展而不断增多,这一特色和传统随着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和伊斯兰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自公元7世纪中叶始一直延续至今。 伍麦叶王朝是阿拉伯人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世袭制的伊斯兰王朝,它的建立,一方面是伊斯兰圣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及伊斯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基础相对稳定的象征;但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了伊斯兰帝国内部各派政治势力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什叶派人反对伍麦叶人的政治斗争始终没有平息而成为王朝统治阶层的心腹之患。 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伍麦叶王王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诗歌在政治斗争中制造舆论的作用,他们往往不惜重金笼络一些著名诗人,利诱诗人创作有利于伍麦叶人统治的政治性诗篇。但隶属于其他各派政。 7.阿拉伯民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历史贡献思想 阿拉伯人的历史贡献与其它其他民族不同,阿拉伯人的科学成就与伊斯兰教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在伊 阿拉伯美女斯兰教进入阿拉伯土地之前的漫长岁月中,蒙昧的阿拉伯人以及帝国内其他一些后来皈依伊斯兰的民族完全笼罩在古埃及、印度、希腊、罗马与波斯文明的阴影之中。随着阿拉伯人版图与活动范围的扩张,许多民族如波斯人成为信奉由阿拉伯人率先传播的伊斯兰教的穆斯林。 由于践行伊斯兰所倡导的真主之下人人平等的思想,因此帝国的阿拉伯人及其他民族在科学文化上持宽容与兼收并蓄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那个时代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在伊斯兰教帝国的统治下,也很少发生针对异教徒的宗教迫害——只要他们交一定的人头税。 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在亚洲和北非的影响很大,在阿拉伯帝国极盛之时,成批大阿拉伯人外出经商或是传教,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伊斯兰教的传播,古兰经所规定的“众穆斯林皆为兄弟”的伟大理念,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阿拉伯氏族社会的根基受到极大的动摇,不同的穆斯林民族间得以相互团结,共同发展。 崇尚伊斯兰教宽容,自由与平等特制的亿万穆斯林由衷地拥护和追随伊斯兰教,甚至不惜以用鲜血和生命来维护伊斯兰教的尊严。 阿拉伯人的贡献十分重大,主要在文学,数学,历史等领域上,以及文化的交流,发扬和传承上。 阿拉伯人崇尚科学,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说:“信徒们,去寻求知识吧,哪怕远到中国!”穆罕默德另一句名言:“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应当用其中的一块来换取一朵水仙花。”这表明穆圣提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文化交流 阿拉伯人在东西方交流中的贡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等都是阿拉伯人通过战争或是贸易传入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公元830年,苏丹马蒙建立了翻译机构“智慧宫”,从而孕育了被西方人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 阿拉伯人翻译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阿拉伯译名为Almagest(至大论),西班牙人又翻译了此书,西方人才了解托勒密的宇宙观,哥白尼、伽利略才有批判的对象,牛顿最后才能发现万有引力。上面提到的“智慧宫”,苏丹马蒙为了得到珍贵的典籍,不惜以与著作等质量的黄金作为酬劳。 另外,西方人液晶中世纪的科学形象地比作:“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可见阿拉伯人对文化的传播功不可没。 数学 阿拉伯人对数学的贡献:阿拉伯大数学家花拉子密把代数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数学分支,他写的《还原与对象的科学》成为数学历史上的名著,他本人也被称为代数之父,他的著作到16世纪的时候还是欧洲各主要大学的教科书。 其他的阿拉伯数学家在三角几何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们把三角学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把圆周率算到17位数值,打破了中国数学家祖冲之保持了一千年的记录。在几何学方面,他们把图形和代数方程式联系起来,成为解析几何的先驱,后来的笛卡儿的解析几何也是在阿拉伯人的基础上实现的。 阿拉伯人对科学的最大贡献是以阿拉伯数字为工具,结合古希腊的逻辑学发展出完善的代数学,今天的“代数(ALGEBRA)”一词即来自阿拉伯语(AL-JABR)。奥玛尔·海亚姆是《代数问题的论证》(简称《代数学》)一书的作者,在数学尤其是代数学历史上堪称最杰出者之一。 另外,奥玛尔·海亚姆还进一步发展了二项式定理。 香水 阿拉伯人对香水的贡献:香水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发生在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发明了大规模的植物蒸馏法。 12世纪,阿拉伯人发现将香精以酒精溶解,便可缓缓释放出香味,部分浓缩精华也因酒精得到更好的保存。因此阿拉伯人对香水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 文学 阿拉伯人对文学的贡献:阿拉伯文学的主要题材是诗歌和散文。《古兰经》堪称阿拉伯文学的典范,而且《古兰经》不仅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对社会、政治、道德体系全方位规划的经典,她使伊斯兰更是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 《一千零一夜》则生动展示了古代伊斯兰世界社会生活的斑斓画面,高尔基在评论《一千零一夜》时,把它誉为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里程碑”。亚洲四大文豪之一阿拉伯作家卡里·纪伯伦的诗篇号称当代阿拉伯文学,乃至全世界文学的瑰宝。 天文学 阿拉伯人对天文学的贡献:著名的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著作《花拉子密列表》 对后世的欧洲天文学的影响极大。花拉子密自己的名字被误传为“algorism”,后来该词具有“计算艺术”的意思,即我们今天所称的“算术”(arithmetic)(而古代的所谓算术则是我们今天所谓的“数论”)。 阿拉伯科学家比鲁尼(973-1050)论证了地球自转的理论,以及地球是绕太阳运转,并精确测定了地球的经纬度。白塔尼(858-929)纠正了托勒密的许多错误,编制了萨比天文历表,后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多处引用其中的数据。 在天文学方面,阿拉伯人在帝国境内创建了一系列天文台,制造了大量精密的天文仪器,他们测定了地球的圆周长48001公里,已经相当准确,他们制定的太阳历,每5000年才误差一天。 哲学 阿拉伯人对哲学的贡献:阿拉伯学者法拉比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