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答:“又”字表明,狐兔已经不止一次群游。历史上的朝代几经兴废,长安这座古代的都城,也一再变化。 表达了诗人怀古伤今的惋惜之情。2。 答:下阕开始直抒胸臆,“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直接抒发了哀愁;接着融情于景,夕阳西下洒下余晖,塞北大雁已经南飞,浩荡渭水滚滚东流,在这壮阔而悲切的气象中,融入了作者浓重的哀愁。 1。 试题分析:全词工丽哀婉,情韵悠长上片从眼前景物写起,阿房废址,汉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昔日豪华,已成春梦。 抚今追昔,不胜悲愁。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 试题分析: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下片着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见塞雁南来,渭水东流。 黄昏时候,益觉伤感。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读唐诗、宋词,我陶醉着一首短小唐诗让人流连忘返;一段宋词让人沉醉不已;一首流传百年的元曲让人心旷神怡。 每一首诗都让我与作者一起享受他的故事,像在与作者交谈,每一首诗、词、元曲情感不同,但都让我陶醉其中……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的看到了六月那美不胜收的粉嫩的荷花,让我赏心悦目。 荷花已红就够让人陶醉了,但满池的荷花在西湖上盛开时,就更让人喜欢了。要不怎么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呢?看到了西施似的西湖能不让人喜欢吗?怒每当我读完岳飞的《满江红》时,我的心里就激起一团怒火。“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作者愤怒至极,连头发都根根立起。因为国君被掳的奇耻大辱,至今尚未洗雪,因为秦桧是个叛徒,所以作者岳飞大怒。 哀如果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人心里美滋滋的,《满江红》又让人愤愤不平,那么《春望》则让我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哀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长安被叛军侵略,只有山河还依然存在。 最悲的是,长安城中尽管春天已到来,可却只有野草树木。春天不是春天,这个国家何时才会有美好的春天呀!乐当你看到我脸上浮现出一丝微笑时,便是我正在读一首让人开心的诗——《小儿垂钓》。 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不在读书,也不在练字,而是在一处背阴少人的地方专心致志学钓鱼呢!你瞧!当行人路过时,他还招招手,生怕惊动鱼儿。如今,我们还在上学,如果还可以悠闲自在地钓鱼该多好啊!唐诗、宋词既有喜怒哀乐四种感情,还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每一首诗也在讲述一个故事。 我想,这就是我喜欢唐诗、宋词的原因吧!读唐诗、宋词,我陶醉着……。 3.《一首宋词》一首宋词 北京师范大学 曾双余 我蓦然读到一种彻骨的心痛。 我的白发在历史的长风中飘扬如旗。 城外,征夫们望断天涯的目光步再闪亮,如一群倦归的鸟,瑟瑟地栖息在诗人瘠瘦的笔端。 一杯浊酒,晃荡着塞外黄沙金戈铁马暮霭流霞。有多少胡尘漫天卷起,落入酒中?你并不在意,依然挥杯不止,将千年的惆怅,蜿蜒成曲折的文思,让岁月细细品评。不是晏殊的闲暇舒适,也不是苏轼的潇洒超然,只有放翁和稼轩,才在一百年后慢慢地品味出那一地无言的沉重和凄凉。或许,还有岳飞。 长烟如歌,唱不出盛唐的豪迈与苍劲;落日如泪,在连年的厮杀和攻守中残缺成如钩的岁月,低低地徘徊在历史和群峰之间,欲坠未坠,如宋朝脆弱的命运一样让人悬心。与少年时的王维相比,你的词苍老而凄凉,让人难以卒读。 是谁说“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在古朴端庄的范祠里,你双眸炯炯,逼人的凌厉和刚毅穿越重重的历史帷幕,在微雨如织的江南,我不敢直视你的眼睛。没有人会忘记你,我也一样。尽管你没有在燕支山上重复窦宪的壮举,但那“西贼闻风惊破胆”的民谣热烈而深情,同样传唱着属于你的岁月和荣光。孤城叠嶂,断雁流云,一如既往地追想你的深沉,你不动声色,却使强悍的西夏人闻风北返。 细碎的马蹄声从北宋的边地迤逦而来,四起的狼烟已然散去,是你又一次例行的巡视,还是你无意中的信马由缰?马蹄声走不出历史,无法告诉我你沉重如山的心情。 只一杯酒,或一首诗,便让隔了千年的我如此诧异,诧异于红尘的扰攘,诧异于你的超俗,诧异于你的慷慨与激昂。许多过于深沉的内涵,飘落在坎坷的历史上,便成了霜,是一盏无法一饮而尽的乡愁。与其把你解释成一位英雄,我更愿相信这种平和的解读。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的,远在京都的赵祯,又怎么会在意千里之外着一支人马的安危和存在?歌舞生平是他们的通行证,也是他们的墓志铭。在历史犀利的目光中,他们只能还原成一群单一的同义词:醉生梦死。 你的词不长,你的目光却很远,看到了回雁峰在衡阳盘旋欲飞,却最终寂寞地矗立在如血的残阳中,默默无语。回雁峰很寂寞,你也是。你和回雁峰遥遥对视。而北宋柔弱的历史就在你们的对视中循环往复。 不必想尘封的史籍翻阅你的功绩和辉煌。你的厚重足以令整个北宋熠熠生辉。哈姆莱特的生死抉择,对你而言,只不过是把心爱的书籍从一页翻到另一页,或者翻回来。庆历四年,你寄往岳阳楼的先忧后乐,已成了千年以来的中国文人难以企及的一种高度。 但是,你肯定难以入睡。 太多的生死牵挂,在萧杀的风中迅速老化成亘古的心痛,这不是你的错,却是你必须见证的真实。你不忍心看着磷磷白骨,仍被千里之外的深闺苦思成魂牵梦萦的容颜。你不忍心,可你又能如何?你只能以白发为毫,以浊酒为墨,将一腔无人读懂的沉郁写在北宋苍白的历史上。 那晚,所有的群峰都静立无言 文章引用自: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到10题:青玉案 元夕《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词句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白话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创创作背景编辑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 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文学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 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 ——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1] 名家评价清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秦、周之佳境也。梁启超《艺蘅馆词选》丙卷: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