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意字的古诗词,最好是婉约派的,感情要悲戚,意境要优美.浣溪沙 李清照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 意 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菩萨蛮 李清照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 意 看花难,西风留旧寒.玉楼春 红梅 李清照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 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小重山李清照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 意 过今春.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悦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 意 思,踏雪没心情.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李清照永夜恹恹欢 意 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 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不够我再找、希望可以帮到你。 2.古诗和诗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将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离开黄鹤楼,前往扬州去了。 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题西林壁》北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3.渔歌子的古诗句意渔歌子① 【唐】张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鹭③飞, 桃花流水④鳜(guì)鱼肥. 青箬(ruò)笠⑤,绿蓑⑥(suō)衣, 斜风细雨不须⑦归. 【注释】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④.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⑦: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译文】 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 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 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 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 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 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 4.柴宽的古诗和诗意有这样一首诗吗,是《鹿柴》吧? 古诗《鹿柴》诗意: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鹿柴》原文: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译文: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鹿柴》作者介绍: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