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乞巧的古诗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6、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杨璞.《七夕》) 9、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古意》) 10、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权德舆.《七夕》) 1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宋.晏几道.《七夕》) 1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13、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罗隐.《七夕》) 14、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5、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唐.宋之问.《七夕》) 1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唐.祖咏.《七夕》) 2.与七夕有关的诗句1、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4、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5、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3.关于描写七夕节的诗句古代描写七夕节的著名诗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一)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诗文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开头两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即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看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即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二)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的《沉醉东风·七夕》。诗文曰:“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该诗文大意为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在诗中,作者绘制出一幅静夜图,即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 (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诗文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4.有关七夕的诗句 古诗七夕的古诗知: 1、古意(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2、行香子(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道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3、鹊桥仙·七夕(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版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鹊桥仙(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权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5.关于乞巧这首诗的全部内容和信息《乞巧》是唐朝百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乞巧①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②,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度丝几万条③。 词句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白话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知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道下了《乞巧》这首诗。 6.关于七夕的诗有什么乞巧⑴ 【唐】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⑵,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⑶。 【注释】 ⑴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⑵ 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⑶ 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译文】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题解】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赏析】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7.求一些与七夕节相关的诗句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