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代山水画和宋词特征

1.宋朝的山水画有什么特点

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战乱,而独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真宗,又奖励文艺,人士蔚起,所以宋代有三百年的昌运盛世,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而尤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2.北宋山水画的特征是什么

北宋的山水画的特征在于表现自然中的彻底统一性,山水成为充满庄严肃穆的气氛的绝对性存在,达成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调和。

不是一时一地的山水,而是有天有地的小宇宙,成为道的体现。北宋山水画成就,建立在中晚唐以来水墨画技法的发展,以及在山水画中刻意求真的态度之上。

从取景来说,北宋绘画突破了前人的全景取景,出现了局部取景,其中北宋的范宽的画系自成一派,是我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巨大突破,也为北宋文人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后人将范宽与李成、董源二人合称“北宋三家”。

由于人们的广大需求,绘画成为商品便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在汴梁已经出现了画家的行会组织,对民间绘画的风气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后来更是由于各阶层的人都喜欢以绘画作为室内装潢和欣赏的物品,因此画的形式和陈设方式也有了极大的转变,过去最主要的壁画形式只能见于寺观,一般室内都在壁上张贴画在纸、绢上的作品,以适应欣赏趣味的迅速变化的装饰要求。

不但是墙壁,就连室内的屏风、图障、床椅等木质家具上也多裱画,包括直幅、横披、斗方、团幅、长卷等多样绘画形式的裱装,都成为了此时期重要的陈设形态。

而且人们开始在室内悬挂卷轴画,并在茶馆酒肆和居室厅堂风行,在经济极度繁荣的激励下,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得到了丰厚的物资来源。

3.南宋和北宋时期山水画代表作品和特点是什么

北宋山水画特点是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和无我之境。”(《美的历程》,《李泽厚十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167页。)这种客观性在于求真,而非求似,“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传荆浩《笔法记》)此处把六朝“气韵生动”这一对人物画的审美标准,推广到山水画的领域来,“它获得了新的内容和含义,终于成为整个中国画的美学特色:不满足于追求事物的外在模拟和形似,要尽力表达出某种内在风神,这种风神又要建立在对自然景色,对象的真实而又概括的观察、把握和描绘的基础之上。”(164页)它使观赏者也能“移入情感”,使山水画不仅可望可行,还可游可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一种“牧歌式”的亲密关系。其代表者是范宽的关陕峻岭,和董源的江南平远真景。

南宋山水画则受宫廷画院画风的影响,追求细节真实和诗意表达。“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了中国山水画的自觉的重要要求。(168)”“这里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不再是那种异常繁复杂多的整体面貌;相反,更经常出现的是颇有选择取舍地从某个角度、某一局部、某些对象甚或某个对象的某一部分出发的着意经营,安排位置,苦心孤诣,在对这些远为有限的对象的细节忠实描绘里,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诗趣、情调、思绪、感受。”(170)诗意追求使画面没有流于庸俗和呆板,细节真实则使画面没有流于空疏和抽象。“北宋浑厚的、整体的、全景的山水,变而为南宋精巧的、诗意的、特写的山水,前者以雄浑、辽阔、崇高胜,后者以秀丽、工致、优美胜。两美开峙,各领千秋。”

4.宋代山水画有什么主要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主要特点是:重理法、重写实、重质趣、重人文精神。

宋代山水画强调师法自然,多数是写实的风格。画家们进入大自然,浏览名山大川,反复观察和体会景色中的意境。

宋代山水画,其表现的题材上以访友论道、寻幽游乐为主,画家们在山水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或者表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

北宋中后期受到李成作画风格的影响,同时出现了以赵令穰为代表的富有诗情的小景山水,米芾父子创造的米点山水,王希孟、赵伯驹等人的青绿山水。

北宋时期的诸画家对“皴法”有所创造,其中以北宋山水画坛的“三家山水”成就最大。

“三家山水”以李成、范宽、董源为代表,当时李成的山水画是“当朝第一”。李成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董源创立了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

扩展资料

宋代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

理学是宋朝王权在寻找稳固政治过程中的产物,并最终发展成了中国思想史上重要的经典文化。理学探索人精神的价值取向,在自然山水观的理性认识上不是形而下的。

“外师造化”是宋代中国山水画家体悟大自然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画家从自然山水中写出性灵,写出风格,以此来建构新的中国山水画。

画家在关怀山水的自然形态中,其自然精神的价值取向从“物理”的层面引伸到精神的层面,从而达到了客体自然再现到主体精神表现的统一。画家在描绘大自然的山水中,山水画是可视可读的,是形而下的实在之物,其气息、气韵是形而上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宋代山水画家在作画上重理法,这和理学上重理是一致的。理学家重视“格物致理”、“观物察己” 、“穷理尽性”,强调要对自然山水画进行深入观察与研究,从而提高物象表现的真实性与深刻性,这是山水画家创造自然景观中进行了体验并探本求源的原因。

在探索人的心智精神的表现上和技法的原创状态中,宋代山水画家也比前人有所开拓。例如从宋代山水画大师范宽的《溪山引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经典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中国山水画精神理念的可贵之处,它的思辩性不是艺术家感受自然景观,而是处处以物度理,以理度性,乃至以景度情。

像宋代山水画家这样把时代文化意义上理学的人文价值取向,用于体察自然物象的精神实体中的艺术创作,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山水画

5.宋元山水画的特征比较

宋代的山水画多用绢,钩勒精细,刻画严谨,用墨则层层渲染,凝重恬静;元代山水画多用纸,利于干笔皴擦,“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墨法则干、湿并用,变化莫测,一片莽莽苍苍。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融洽宋、元,已然大成。元以后,明清两朝,山水画明显逊于宋元,没有了宋元山水画的那种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宋朝绘画体现出空前未有的丰富、精致、写实之情,这一时期绘画得以进一步分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宗教画及杂画等。由于画风多样,题材众多,水墨画的技法与理论也随着五代两宋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很快进入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山水画方面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花鸟画方面,随着文同、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们以墨竹、墨梅(与南宋末的兰、明后的菊合称“四君子”)等专科绘画的流传,崇尚主观意趣、崇尚笔墨形式趣味的“士人画”开始兴起,如法常的水墨花鸟画《老松八哥图》等为后世水墨画的发展又开新路。徐熙开创了“野逸”风格的水墨形式与其孙徐宗嗣继其祖业创立的“没骨法”水墨花鸟在民间得以发展。当然,水墨画在宋代人物绘画上也有新的发展。如梁楷的“减笔”画《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画之一。

元代带来的审美意识的变异,这给中国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深刻地影响。水墨画大体上是依着以赵雪松为代表的文人画向前发展的。绘画理论和创作实践中,重视画家主观意志、兴趣和思想感情抒发。 赵雪松主张绘画的现实主义,强调绘画笔墨与书法的一致性,标榜复古、提倡书法笔墨的趣味。作为元四家(赵雪松、黄公望、王蒙、吴镇、后董其昌也用倪鲢替换他)之首,引导了元代水墨画的新一轮重要变革,摆脱了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的艺术情趣。他们用干笔皴擦代替湿笔晕染,逐渐用纸张代替绢素。他们的艺术成就体现了中国画的一次创造性发展,对明清绘画理论、创作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元代水墨画风格总的发展趋势是在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新立意。突出表现就是文人画开始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所以适合于表现文人画家意识的山水画和枯木竹石、梅、兰以及水墨笔花鸟大量涌现,人物故实画的相对减少。随着文人画的繁荣,绘画作品中诗、书、画进一步密切结合而且成为普遍的风尚。这加强了中国画的文学趣味,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6.南宋山水画的特点是什么

宋室南渡后, 继续设立画院, 院体画仍是主流, 但山水画的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代表院体山水画主要特点的是李唐、刘松年、马远和夏圭, 他们被称为“南宋四大家”。

南宋山水画的开创者是李唐。李唐在北宋末年所作的《万壑松风图》已有新风格的萌芽。画家不取全景式构图, 只取中景与近景。迎面就是山峰和松林, 林间有泉水奔流, 使人如游深山峡谷, 觉得湿冷的空气迎面扑来。

北宋灭亡, 宋室南渡长江以后, 李唐的画风渐渐改变, 画面变得开阔, 景物更加精练, 一些可有可无的细节被删除, 画面开始出现虚空。他创造了水墨淋漓一挥而就的“大斧劈皴”, 恰好表现南方山石坡角的潮湿特点, 首创豪放简括、水墨苍劲的山水画特色, 开启南宋院体山水画新风, 为以后众多画家所效仿。他的《清溪鱼隐图》就体现出这种新画风。南宋画院待诏刘松年, 其画师承李唐并自成体系, 把山水画和人物画结合起来, 善于描绘士大夫诗意般的生活环境, 刻画细致, 兼工带写, 山水画多表现江南西湖一带优美雅致的风景特色。代表作品有《四景山水图》等。马远、夏圭也在构图上善于创新, 将江南山水空灵清秀的特点展示出来, 简洁而富有诗意, 具有优美的意境。在笔法上, 继承李唐遗风, 以饱蘸墨汁的大斧劈皴法, 表现坚实奇峭的巨壁山崖, 在提炼形象时, 效果简单明确, 轻重分明, 是古代绘画水墨技法的重大发展。他们画风相同, 对水墨苍劲、意境清远的南宋山水画风的形成, 起到重要的作用, 后人因此把他们并称为“马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