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代表作品兰陵王

1.宋词的代表作品

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其代表人物为李清照和苏轼 李清照的代表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①东去 , 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羽扇纶(读音:guān)巾⑨,谈笑间,樯橹⑩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ā)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 lèi )江月。

2.形容兰陵王的诗词

没有。有关的我记得王国维的二十首咏史诗里有一首提到。

【原文】

江南天子皆词客,河北诸王尽将材。①

乍歌乐府《兰陵曲》,又见湘东玉轴灰。②

【注释】

①“江南”二句:在江南的六朝天子都是崇尚文学的词客,而在河北的北朝历代帝王都是大将之材。词客:擅长文辞的人。南朝的皇帝如宋文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梁简文帝、梁元帝、陈后主都颇有文学才能,有诗文传世。诸王:指北朝苻坚、拓跋、慕容垂、高欢、宇文泰等人。

②“乍歌”二句:北朝的军士才唱罢乐府的《兰陵王入阵曲》,又看到南朝湘东王收藏的图书化为灰烬。兰陵曲:《北齐书·兰陵武王长恭传》载,北齐文襄之子长恭,封兰陵武王。与周军战,“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湘东:梁武帝第七子萧绎,被封为湘东王。好读书著述,诗赋绮丽。后在江陵即位,是为元帝。玉轴:卷轴的美称。指珍贵的图书。“玉轴灰”,谓图书被焚。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乃使玉轴扬灰,龙文折柱。”《南史·梁本纪》载,承圣三年(554年),西魏军围江陵,梁元帝无计可施,“乃聚图书十馀万卷尽烧之”。城陷,元帝被俘杀。末两句以兰陵王与湘东王作对比,兰陵习武,军士歌乐府而奏捷;湘东能文,图书成灰烬而亡身。此首以尚武的北朝与尚文的南朝对比。赞美北方雄强的人物。

3.宋词的的代表作

婉约派 代表人物 柳永、晏殊、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姜夔、吴文英、李煜等。

代表作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暗香(旧时月色) 吴文英:莺啼序(残寒正欺病酒)、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主要特点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等。 代表作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主要特点 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4.有关“兰陵王”的诗词

作者: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

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全部注释 1.柳阴直:《东京梦华录》载:"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

" 2.隋堤: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后人称为隋堤。通济渠有一段和汴京城外三里的汴河相重,故其在汴河故道者,又称汴堤。

3.曾见几番:考周邦彦生平,周邦彦三别京华,第一次是元佑二年(1087)自太学正出为庐州教授,第二次是政和二年(1112)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知隆德军府并管勾学事,第三次便是这次自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真定府。故云曾见几番。

4.行色:送行场面的种种情景。 5.故国:这里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指。 6.长亭:古代设在大路边供行人休息的亭舍,也常用作饯别的处所。

7."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 8.榆火:《论语》"钻燧改火"句注引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改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

……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节期禁火,节后另取新火。

唐宋时朝廷于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赐朝中百官。 9.别浦:徐坚《初学记》:"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

"此指行人离别的河岸。 10.津堠:津,渡口。

堠:守望兼记里数的土堡,五里一堠,十里二堠,亦称单堠、双堠。 11. 闻笛:化用李白《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据词意推之,似以作于二次官建康时为较合也。

稼轩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已任,但南归后却进退无据,蹉跎岁月,这首具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实是寄托了其一腔孤愤。上阕抒写了年华虚度抱负难酬的痛苦,下阕更是想落天外,以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强烈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坚强意志。

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飞镜明丽,金波泻影,长空万里,结构上的大开大合与思绪的贯联相结合,气象磅礴而形象飞动。 正如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之评苏辛词曰:"读苏辛词,知词中有人,词中有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