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外国诗歌的意象

1.中外诗歌“意象”有何异同

(一)相似之处 中国古典诗词用词凝练,意境含蓄,诗画合一,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交流中融入了英美现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中,我们先来比较下面的两首诗: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茵纳斯弗利岛 (爱尔兰)威廉·巴勒斯·叶芝 我就要动身去了,去茵纳斯弗利岛; 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 支起几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 独个儿住着,荫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 从朝雾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 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 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去了,因为我听到, 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 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 都在心灵深处听见这声音。① 从上面的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意境和用词是非常相似的,“结庐”与“造屋”如出一辙,“采菊”与“种豆、养蜂”异曲同工,“山气”与后一首的中间四句的意境完全可以互相补充。

两位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都是要离开这个充满痛苦的红尘世界,去过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表现了宁静致远的思想和远离尘嚣的真意。从写作手法上看,两者都用了近乎白描的艺术手法,没有加入主观色彩,客观真实地描写景物,直白地道出胸臆。

这至少可以证明中西方文化之间是有共通性的。 两首诗所表达的飘逸、洒脱的意境在古典诗词和英美现代诗歌都是屡见不鲜的,从李白“笑而不答心自闲”到杜甫“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还有更多的例子举不胜举,而英美现代诗歌中不乏其例,如T·S·艾略特著名诗歌《荒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充分表现了这样的意境。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两者也有许多共同点。

中国古典诗词最大的特点是含蓄,生动凝练。气氛只用寥寥数字便可烘托,意境只需片言只语就可表达。

英美现代诗歌的创作显现出含蓄、凝重、集中、富有感情的特点跟他们的诗歌理论受中国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甚至一些表达方式也基本相同。埃兹拉·庞德的名震西方诗坛的两句短诗《在地铁车站》含蓄、凝练,令人回味无穷: 这些面庞在人群中涌现 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朵瓣瓣 这与中国古典的“人面桃花相映红” 、“杨柳青丝” 、“梨花带雨”的意境是大致相同的,反映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但笔者个人认为,西方的诗歌这些比喻所表达出来的意境没有中国的那么美,那么让人富于想象。诗歌很形象地再现了那些漂亮的面庞在人流中涌现的情景,但缺乏了一个让人思绪飞扬的空间,语言上也欠缺了美感。

这与中西方的思维形式不同有关,本文将在后面论述。 (二)不同之处 比较可以看出共性,也可以看出个性。

中西诗歌虽然在渊源上能找到一定的源头或能证明两者之间的关联与影响,但在比较之中我们还是不难地发现两者的差异。存在这种巨大的差异是由其本质不同、思维形式不同带来的。

中国诗词善于写景抒情,以写景烘托气氛或造出意境,而英美诗歌则注重描写景物在人们心里唤起的反应,从此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这是由两者不同的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异。

中国人注重表现,西方人注重再现,这种思维模式指挥下发展而来的诗歌文学理论和诗歌创作自然大不相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形成了意境说、教化说,西方则形成了典型说,因此中国的诗词更注重的是一种意境的创造,追求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诗歌的出现是因为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

即使到了现在,中国人写诗歌依然追求意境的营造,如果说得太白了,就没有意思了,当然当代一些新新人类作家的作品追求一种直白,则是另外一回事,并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这些人并不代表中国诗歌创作的主流。 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很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待爱情方面,中西方的诗歌特点在此能得到完全的体现。中国诗人描写爱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而西方诗人会高喊“你是我的太阳,爱情之火烧得我浑身焦灼。”

这种直言不讳中国人是很难接受的,产生差异的实质在于彼此的审美取向不同。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中国诗词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诗人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 、“老树” 、“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七种静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 ,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读者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然而十种静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

2.跪求一篇英国诗歌意象美的英语赏析

说好徐志摩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悄悄地我来了,

我轻轻地挥舞着,

剑桥。

河畔金柳,

日落新娘

闪闪发光的阴影

我的脑海里。在

渗出波光荡漾,

油水底招摇;

河,温柔的海浪,

我想是水!

那榆荫下的一个游泳池,

不是水,而是从天空的彩虹

弄皱的浮萍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梦想是什么?撑一支长篙,

的草更绿葱茏

满载一船星辉,

半岛华丽的唱。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我静静地

作为,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离开

不带走一片云彩。

老一辈作家,过早死亡的徐志摩,特别是青年朋友的喜爱。尤其是他的首著名的诗“再别康桥,所以他只是浪漫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再别康桥“,除了优美动听的音节和诗人优雅,欢乐,优雅,一个”重“字或许更使我们了解了。

之前,“他说,徐志摩的诗歌和散文的剑桥写了许多文章。第一次在1922年,他离开剑桥时,他写的诗“剑桥”,后来又写了“康桥西野暮光之城”,“剑桥晚的风景”诗和散文,“我知道剑桥。”剑桥志摩是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影响。他是从罗素到英国,他的话“想告诉二十世纪的福禄克告诉认真地去阅读一本小书”。他的“书”是不发音的,因为罗素称为剑桥退市,但他却留在伦敦,然后到剑桥。徐志摩在剑桥的第一天,应该说,有些寂寞,又以同居小屋已经成为了他的前妻,他在剑桥只是个陌生人,谁也不知道。 “”我知道剑桥“,徐志摩写”的现象仅仅是一个咀嚼性,有时我觉得任何调查结果,这是第一个条件。 “他发现了什么吗?”他发现剑桥,他也把它这样“说实话,我连我的本乡一无所知剑桥,我想是一个相当友好。”剑桥印象许,如此之深,更不用提“单独的“与朋友相处,这是没有难怪他写不止一次,剑桥,剑桥也是他一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的。他又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敞开,我好奇心剑桥打动了我,我的自我意识,剑桥胚胎。“可见,剑桥,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这是他以前写剑桥感情地:剑桥怀旧,怀念过去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别康桥”是不完全一样的背景或纯粹的情感。“说”徐返回的回访的方式在1925年11月6日,在船上写的陆小曼的信上看到的量的对应徐志摩(1928年10月4日在船上的写操作)曾提到要去印度几年的愿望,再见老人天堂之前,他(泰戈尔)“,然后回到上海。然后徐真的是我第一次去印度,返回祖国后,“再别康桥”提出,该船舶在回来的路上,从印度驻上海。在这封信中,许还写了“乘眉,我想你,一个来自马赛,我觉得归心似箭,希望他可以踢它的时候。”由于失踪,他非常想念小姐和渴望回家,所以他怎么会写“说这么深情难抑,洒脱,但挥之不去的杰作呢?其实,是不是很难准确地了解剑桥怀旧,怀念和眉错过了这些矛盾的中心,所以许对抗桥“告别”深情不挥之不去的怀旧之情,但洒脱。要告别的心,但你坚持像一滴不明确的花蜜,所以,才轻轻的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到了这里。“他这次重游是不是像过去是那么令人陶醉,流连忘返,所以会有一点轻松和洒脱。但是,毕竟,正如前面提到的,剑桥到徐的内存是最深刻的。所以,你想告别过去,就会像旧酒的香气回肠,搅拌心。许的情况下,过去的剑桥场景的场景在我们眼前:金柳,青荇菜,水体,三剑桥的怀旧意象的表现。 ,“眷恋这增加了升华,应该说,从第五节”的梦想 - “这是水体,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带回了他的百年梦想的一年,那些挥之不去的“夙愿“和”理想“的记忆。的风景,Renshiquanfei,诗人要寻找旧欢,注定不可能。因此,“不能唱”和“保持沉默。此时”沉默“而不是”今晚的康桥是作者自己的。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了甜蜜的回忆过去的生活。当笔者醒来,明白他是在告别的诗,最终会带来一种苦,渴望和不负责任的感情。所以,这最后的“挥袖”,里面一点点的挫折,诗人不带走一片云彩,云想来是梦想,诗人可能只是希望它永远在我们心中(也许还包括那些和泰国戈尔一起天)。

美的这首诗,当然,不仅在诗人有着细腻情感的艺术形式,优美的音乐和其中的所有金融建筑之美,这是一个很多人喜欢它。

3.外国文学诗歌怎么赏析

不管什么诗歌,外国诗歌或中国诗歌,古诗或现代诗,都要从 意象、感情、字词的锤炼、全诗的结构等几个方面去赏析.

外国诗歌尤其注重诗歌里的意象和结构,因为外国诗歌多用比拟的手法,往往一个细微的事物就代表或是隐喻了诗人特殊的感情,而要想读出这一点,就需要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因为诗歌是私密性的,只有诗人自己才最清楚想表达什么,因此要读懂诗歌,应先读读诗人的生平;至于结构,是因为外国诗歌特殊押韵方式,如AABB,ABBA等.

4.如何鉴赏外国诗歌

第一,熟读外国文学史,各个流派的风格和艺术特征,要做到你看到时知道是哪一派,之后联系所学知识往进去扩充,第二,学习西方文论,和文学概论,这样保证你的鉴赏有条理理论。第三,买一本专门的外国诗歌鉴赏书,北大最好。

不管什么诗歌,外国诗歌或中国诗歌,古诗或现代诗,都要从 意象、感情、字词的锤炼、全诗的结构等几个方面去赏析。

外国诗歌尤其注重诗歌里的意象和结构,因为外国诗歌多用比拟的手法,往往一个细微的事物就代表或是隐喻了诗人特殊的感情,而要想读出这一点,就需要对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一定的了解。

因为诗歌是私密性的,只有诗人自己才最清楚想表达什么,因此要读懂诗歌,应先读读诗人的生平;至于结构,是因为外国诗歌特殊押韵方式,如AABB,ABBA等。

5.求外国诗歌及赏析

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作者:俄国普希金 1、全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赏析 本作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以普普通通的句子,通过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感受,向女友提出慰藉。

这首诗以劝告的口吻和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怀。 二、《青春的烦恼》 作者:德国海因里希·海涅 1、全文 我要用金箔、蔷薇和柏枝,把这本书装饰得可爱而美丽,把它装饰得像一口棺材,然后把我的诗歌放在里阅掩埋。

啊,但愿我也能把爱情殉葬!在爱情的墓畔有安息草生长,它开出了花,被人们摘下,——可是要等我身人墓中,它才为我开花。 这儿是我过去的放荡的诗篇,它像埃特纳火山喷出的熔岩。

从我深深的心曲涌泻,到处飞迸出灿烂的火花。 它们现在宛如死尸,沉默无声。

它们现在颜色灰淡,冰冷僵硬。 可是若有爱灵在它上面运行,它将又会鼓舞起往昔的热情。

于是我心中引起许多预感,爱灵之露将有一天遍洒诗篇; 这本书有一天会落于你毛,你这远方的亲爱的密友。 那时这些苍白的文字,将会脱离诗歌的魔网向你注视, 它哀求地注视你美丽的眼睛,怀着忧伤和爱意而低诉衷情。

2、赏析 诗歌是海涅青年时代的作品,深受德国民歌和浪漫派诗人近似民歌的诗歌影响,风格纯净、质朴;语言简单、明快;韵律严格、优美; 形式多样,既有精悍简洁的短诗、气势宏大的长诗、组诗,也不乏格式严格的十四行诗;内容以爱情为主,主要表现的是失意的爱情,字里行间充满陶醉、失望、伤心、忧郁、怨恨和无奈;既抒情感人,也饱含讽刺和批判。 三、《雨之歌》 作者:黎巴嫩纪伯伦 1、全文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色的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似闪电,在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

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

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 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2、赏析 该诗用雨水象征美丽的爱情,写出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看法,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四、《我愿意是急流》 作者:匈牙利裴多菲·山陀尔 1、全文 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在河流的两岸,对一阵阵的狂风,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在我的稠密的树枝间做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在峻峭的山岩上,这静默的毁灭,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是青青的常春藤,沿着我荒凉的额,亲密地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在深深的山谷底,草屋的顶上,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是可爱的火焰,在我的炉子里,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是灰色的破旗,在广漠的空中,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是珊瑚似的夕阳,傍着我苍白的脸,显出鲜艳的辉煌。

2、赏析 这首诗极富有朦胧性和象征意味,意象的内涵极其丰富,这也给读者鉴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情感可以上升为一种对于民族、国家的情感。

一位热血男儿,对待爱情,生死不渝,无私奉献,道出了古往今来爱情之真谛,此乃诗中之高致; 小而对于个人爱情,大而对于祖国,皆能抱一种忠实之态度,即使当其不幸而处于绝望之境地,生死之难关,也能体现一种无私奉献、生死不渝之精神。惟其有此一种精神,小而至于个人爱情,才能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 大而至于祖国民族,才能够苦尽甘来,生生不息。

裴多菲并没有把爱情看成是生命的惟一,最后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句诗的内涵。但他却把爱情看得高于生命。

五、《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作者:黎巴嫩纪伯伦 1、全文 我曾有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第一次是看见她为了上升而故作谦卑时。 第二次是看见她在瘸者面前跛行时。

第三次是让她在难易之间做选择,她选择了易时。 第四次是她犯了错,却自我安慰说别人也犯同样的错时。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还将这容忍视作坚强时。 第。

6.诗歌意象 意境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

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一、内涵不同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

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三、获得不同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

但这并不是说,意境就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了,因为诗人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诗人的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毕竟,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

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诗中应用了两类意象:先用某一种或几种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联系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来**人的意象。细细数来,竟有12种之多。

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创造,展现了这样的的意境: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愿意为心爱的人奉献出一切,表达出了对爱人深挚的爱慕之情。虽然一些意象和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不同,但这样的意象和意境,也会令我们认同,同样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7.诗歌意象理论由美国诗人谁提出

诗歌意象理论由美国诗人埃兹拉· 庞德提出。

埃兹拉·庞德,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是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意象派是1909年至1917年间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庞德在伦敦期间建立起了意象派诗歌沙龙,并得到劳伦斯、威廉斯等不少著名诗人的支持。

1902年庞德确定了意象派即imagism这一名称,1913年3月归纳了意象派的几点禁例。庞德曾主编意象派刊物《自我中心者》,并于1913年编选了第一本意象派诗选。

埃兹拉· 庞德被公认为"美国现代诗歌之父"。他倡导的意象主义运动,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是对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8.外国文学诗歌怎么赏析啊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2、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三、鉴赏感情

1、知人论世,找准情感。

2、比喻象征,发掘内涵

四、鉴赏手法

1、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点化(化用) 、互文、反复、排比、双关、列锦等。

2、表现手法:

⑴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3、篇章结构: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等。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